浅谈初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

2020-09-03 04:31魏建朝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层面公式

魏建朝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数学教学更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有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里,每个人的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加之农村学校生源严重流失,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一个班级“领头羊”稀少,学困生偏多,好的学生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而学困生则感觉在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仍存在。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搞“精英”教育,大大挫伤了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有必要使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起,”“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生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在分层教学中探索的几种方式。

一、对全体学生综合水平进行分层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主动性、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将全体学生分为A、B、C三个层面。A层面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B层面学生,基础知识中等,思维水平较好。C层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思维水平一般。这里要注意,分层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拥有信心、充满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试与考核,重新调整各层次的学生。这样A层面学生感觉光荣的同时,而又时刻都会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可能会落入其他两个层面而继续努力,B层和C层的学生,以上一层学生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使各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但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分层后会对C层面学生及家长的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学生主要表现为自卑,家长则感觉丢面子。可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耐心为学生和家长讲解分层讲学的优势以及益处,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同时还需提醒学生及其家长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

二、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达标、中级、高级三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目标维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倍角公式”时,应要求A层面学生会推导公式,可以在具体的复杂题型中灵活运用。B层面学生,则要求他们理解公式的推導过程,从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公式。要求C层面学生除牢记公式外,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当然,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下,课堂的教学组织和实施难度会加大,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会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三、对教师备课内容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A层面学生,应有针对性的提出较高水平的要求,除了完成课本上规定的习题外,适量选择一些数学竞赛方面的书籍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要求学生对习题类型进行总结,写出解题心得,通过总结深入学习。对B层面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重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使一部分B层学生有可能向A层面学生转化。对于C层面学生,主要在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教师精心细致的辅导,结合大量基础题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使一部分C层学生逐渐向B层学生向转化。

一、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施教,A层面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并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则采用引导的方式,挖掘A层学生的发散思维;B层面学生以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为主要方法学习;C层面学生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讲解一道类型题,之后让学生做类似的题型进行实践练习,可使学生快速掌握该题型。对于C层面学生,教师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帮助其主动学习,或由A层面学生帮助其学习,让C层面学生通过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指导来巩固知识。最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层教学方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对学生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评价具有小结、提高、反馈的功能,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面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于C层面的学生,评价应该以对他们的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A、B层次的学生,首先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掌握尺度,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避免学生骄傲自满。

总之,虽然分层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它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学习分层教学精髓,针对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就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与分层教学的优势,从而更好的为新时期的初中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层面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两两三三”解决天体问题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