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评估观察

2020-09-04 08:39
智慧健康 2020年20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苏醒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一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在临床中,全麻患者接受的麻醉剂量较大,在手术结束后会有少许麻醉药效残留,并且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定向障碍等麻醉后遗症[1]。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上述症状产生心理恐慌,进而出现肢体躁动、过度挣扎等现象,对患者安全度过苏醒期产生不利影响[2]。为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全麻苏醒期,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进行评估观察,详情如下所示。

1 临床患者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患者资料

选取了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8 例行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9 例。其中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6/23;年龄24~67 岁,平均(46.32±5.87)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9/20;年龄25~68 岁,平均(47.14±5.75)岁。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标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手术过程中接受的麻醉术式为全身麻醉;无全麻禁忌证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以及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的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合理使用呼吸机为患者提供治疗,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抗感染、保温、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实验组采用手术室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内容:心理护理,当患者处于全麻苏醒期时,其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全程陪同在患者身边,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全麻苏醒期;呼吸道护理,患者处于全麻苏醒期时需定时检查患者的呼吸道,保证患者呼吸道内不存在异物,确保患者全程呼吸畅通,当患者血氧饱和度偏离正常范围时,需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血压波动幅度;体位护理,术后尽可能给予患者平卧位,帮助患者将四肢摆放规范,期间保证患者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出现坠床事件;疼痛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应对痛感较低的患者,痛感加强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止痛药物进行镇痛处理。

1.4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估,分界值为50 分,分值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深;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分界值为53 分,分值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深。对两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时间进行统计记录。采用Richmon d 躁动-镇静表(RASS)对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进行评估,0 分为分界值,分值越高,患者躁动情况越严重。对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血压及心率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组与常规组的SAS 评分、SDS 评分、全麻苏醒时间、躁动情况、血压以及心律情况使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躁动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AS 评分、SDS 评分、全麻苏醒时间、血压以及心率情况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若两者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以及全麻苏醒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全麻苏醒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SAS 评分、SDS 评分以及全麻苏醒时间(±s)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SAS 评分、SDS 评分以及全麻苏醒时间(±s)

2.2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血压及心率情况

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血压及心率情况(±s)

表2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血压及心率情况(±s)

2.3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比常规组患者低18.37%,两组患者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与常规组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n(%)]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是一种麻醉术后的并发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4]。该情况会提高患者神经的兴奋程度,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5],引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较为复杂多样,生理层面主要包括有体温过低、麻醉药效残留、手术切口疼痛等,其中手术切口疼痛是最主要的引发因素[6]。在心理层面患者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也容易导致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影响患者安全度过全麻苏醒期[7]。

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护理不够全面,缺乏心理层面的护理干预,无法取得理想中的干预效果[8]。手术室护理分别从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以及疼痛护理四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9],能够有效消除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了患者的血压波动,保证患者苏醒期间呼吸畅通,体位合理舒适,还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对患者的苏醒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10]。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全麻苏醒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比常规组患者低18.37%;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血压波动及心率,减少了躁动情况的发生,促进了患者身体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麻苏醒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表现良好,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