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性练习对毽球基本技能速成的实验研究

2020-09-04 15:54陈立民朱怡伟黄海燕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补偿性毽球后测

曾 潇,陈立民,朱怡伟,黄海燕,赖 旺

补偿性练习对毽球基本技能速成的实验研究

曾 潇,陈立民,朱怡伟,黄海燕,赖 旺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124。

为快速提高毽球盘踢、拐踢技能,依据毽球训练方面资料、解剖学原理找出相关体能差异,设计相关补偿性柔韧体能练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两个毽球初级选项毽球班进行教学实验,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在柔韧身体素质和拐踢个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盘踢个数和动作技评有显著性差异;(2)实验组前测和后测在柔韧身体素质、盘踢个数、拐踢个数和动作技评均有显著性差异;(3)对照组和实验组后测在柔韧身体素质、盘踢个数、动作技评有显著性差异,拐踢个数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融入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柔韧身体素质、盘踢个数和动作技评影响显著,对拐踢个数影响不显著。

补偿性体能练习;毽球;实验法

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所在团队在关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提到每节体育课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10min左右的体能练习。为快速掌握毽球技能,在毽球课中融入补偿性体能设计的练习是指毽球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盘踢、拐踢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盘踢、拐踢技能和健康相关的体能练习。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毽球选项课初级班学生在学习毽球盘踢、拐踢中存在的体能差异,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毽球盘踢、拐踢相关柔韧体能性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补偿性体能训练,探寻快速提高盘踢、拐踢技能的速成方法并为我国的毽球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1][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西北民族大学2018级初级毽球选项班选取两个班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分别为40人(30个女生,10个男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从“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广泛查阅、耐心搜集和整理国内有关毽球历史及毽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和补偿性体能设计方法的资料,及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文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2.2.2 实验法 对笔者所在的西北民族大学两个初级毽球班进行为期6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将两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周1次毽球课,每次90min,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融入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教学内容分别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进行授课。

2.2.3 访谈法 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利用实验后第7周课间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及柔韧体能训练方面等相关问题进行访谈,确保两个班的实验测试数据是受课堂上教学影响,排除课余时间练习盘踢、拐踢技能和相关柔韧性练习等无关变量。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1.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描述性统计,显著性差异水平控制在0.05。

3 实验内容

补偿性体能设计练习在实验班毽球盘踢、拐踢中的实施过程。

3.1 实验时间

2018年-2019年第2学期6周时间,从2019年3月15日到2019年4月19日。

3.2 实验地点

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民康体育场。

3.3 实验方法

两个班均按照西北民族大学毽球教学大纲和课时计划进行,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组采取融入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教学,补偿性体能设计练习具体方法:(1)是盘踢站桩,采用无实物练习,要求全身先放松,双脚与肩同宽,一脚支撑,另一只脚模仿盘踢踢球抬起动作,双手抱住抬至最高点瞬间的踢球脚脚底,使踢球腿踝关节充分内翻,使踢球腿触球面尽量成平面;(2)是拐踢站桩,要求全身放松,双脚与肩同宽,一脚支撑,另一只脚模仿拐踢踢球抬起动作,双手抱住抬至最高点瞬间的踢球脚脚底,使踢球脚踝关节充分外翻,使踢球脚触球面尽量成平面;(3)是盘腿动态拉伸,要求直接坐地上,躯体尽量保持直立,双腿打开呈160°左右,双脚内收至大、小腿紧贴,脚外踝着地,双脚脚心相对,以髋关节为轴,大小腿同时上下摆动;(4)是后屈体,先跪立大小腿呈90°,脚背着地,躯体保持直立,双手抱头慢慢向后倒体至两肘触地使臀压于双踝上;(5)是踝关节绕环练习,一脚支撑,异侧腿脚脚尖着地,以踝关节为中心,先做顺时针的绕环,再换成逆时针的绕环,要求是逐渐加大绕环圈,并尽量放松协调[3]。

3.4 实验设计

图1 补偿性体能设计练习在实验组的实施导图

图1为实验组融入补偿性体能设计练习的导图,其中盘踢站桩、拐踢站桩和后屈伸为10S/组,每次5组,盘腿动态拉伸为2×8拍/次,每组3次;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毽球盘踢、拐踢技能的教学。

3.5 实验控制

3.5.1 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次实验中为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首先选择学生都是毽球的初级选项班、教学条件相同、教学内容一致的条件下,在实验前测试学生的柔韧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盘踢连续个数、拐踢连续个数及技术动作评分。实验时长6周12个学时,为了保证整个实验的可信度,具体控制如下:(1)首先,对照组合实验组的毽球教学都由同一教师担任;(2)实验前确保两个班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场地器材、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等均相同,并严格按照技术动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5]。

3.5.2 实验对象的控制 选择初级毽球选项班进行实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班均未在此前学过毽球,对其进行坐位体前屈、盘踢个数、拐踢个数和动作技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实验前所测数据对比结果分析简表

注:`x表示均值,s表示标准差,P>0.05表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1中,实验前对学生4项进行测试,即坐位体前屈、盘踢个数、拐踢个数和动作技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出P值分别为0.569、0.283、0.640、1.00,且p值均大于0.05,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符合教学实验条件,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相同情况下符合实验基本条件。

3.5.3 实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补偿性体能设计练习的出发点是能够通过补偿相关专项体能(柔韧)来达到毽球盘踢、拐踢技能速成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体能练习。在实验中,教师应该意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把握好度,不能过分依赖体能练习来追求高教学质量。

3.5.4 教学实验前、实验后的测试 为了准确有效测试数据,实验前测在实验开始的前一周上午进行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严格按照规定姿势进行测量,认真动员鼓励受测者全力完成,测量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避免测试时受伤并能发挥其潜能,为了实验测量的稳定性实验后测在实验结束时间的2-3天进行。

3.6 实验假设

通过设计毽球盘踢、拐踢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方法,实验组在前测和后测中柔韧身体素质、盘踢个数、拐踢个数及动作标准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在柔韧身体素质、盘踢个数、拐踢个数及动作标准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对照组前测、后测对比结果比较分析

表2 对照组前测、后测结果分析简表

注:`x表示均值,s表示标准差

由表2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首先在坐位体前屈中,后测均值高于前测,说明对照组整体上坐位体前屈有了提高,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在坐位体前屈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盘踢个数中后测均值高于前测,说明对照组整体上盘踢个数有了较大提高,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在盘踢个数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拐踢个数中,后测均值高于前测,说明对照组整体上拐踢个数有了提高,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在拐踢个数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4)在动作技评中,后测均值高于前测,说明对照组整体上动作技评有了较大提高,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学生的动作技评前测和后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

4.2 实验组前测、后测对比结果比较分析

表3 实验组前测、后测对比分析简表

注:`x表示均值,s表示标准差

由表3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首先在坐位体前屈的均值后测高于前测,说明实验组整体上坐位体前屈有了提高,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学生坐位体前屈前测和后测有显著性差异;(2)在盘踢个数中,后测均值高于前测,说明实验组整体上盘踢个数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在盘踢个数前测和后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在拐踢个数中,试验组均值后测高于前测,说明实验组整体上拐踢个数有了进步,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学生拐踢个数前测和后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动作技评的均值后测高于前测,说明实验组整体上动作技评有了提高,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学生动作技评前测和后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3 对照组、实验组后测对比结果比较分析

表4 对照组、实验组后测对比结果分析简表

注:`x表示均值,s表示标准差

由表4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首先实验组坐位体前屈的均值高于对照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坐位体前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整体上在坐位体前屈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进步更大;(2)实验组盘踢个数的均值比对照组高,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后测盘踢个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整体上实验组盘踢个数比对照组进步更明显;(3)实验组拐踢个数的均值比对照组高,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后测拐踢个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实验组动作技评均值高于对照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动作技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整体上实验组动作技评比对照组有巨大提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对照组,对比前后测量结果,柔韧身体素质和拐踢个数相差太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盘踢和动作技评有显著性差异。

(2)经过为期6周12个学时的毽球盘踢、拐踢技能的学练,融入补偿性体能练习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测量结果中柔韧身体素质、盘踢个数、拐踢个数以及在动作技评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设计的补偿性体能练习能够更好、更快掌握毽球盘踢、拐踢技能动作。

(3)无论采用融入补偿性体能的毽球教学还是传统模式的毽球教学,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盘踢个数和动作技评与实验前相比都有较大提高。

(4)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在柔韧身体素质、盘踢个数、动作技评方面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是有显著性差异的,但拐踢个数没有显著性差异,融入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拐踢个数影响不显著。

5.2 建 议

(1)通过设计毽球盘踢、拐踢补偿性体能练习,学生毽球盘踢、拐踢技能有了快速的提升,柔韧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发展,由于此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方法不受场地限制,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都可因人而异,在课后也可自行练习,丰富了教学内容。

(2)补偿性体能练习关键还是在于设计出相关体能练习方法,要求体育教师要开阔视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教学素养。

(3)补偿性体能练习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但不是天衣无缝的,不应抛弃传统的体能练习方法,应合理有效的结合整理出更快速、更有效、更全面的训练方法。

5.3 本文不足之处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中毽球拐踢个数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融入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方法对学生拐踢个数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击球空间高度、实验中练习时间不够或者是该补偿性体能设计方法本无法快速提高毽球的拐踢技能[6]。笔者在设计体能练习过程中,对各种练习方法的分配不够精细,学生在运用补偿性体能练习中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握和教学进度的控制还有待提升。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25~228.

[2] 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99.

[3] 陈良业,陈炳添.毽球脚内侧踢球教学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2(09):52.

[4] 吴 健.高中篮球选项教学中补偿性体能素质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3(07):35~36.

[5] 余立峰,王德刚,陈通海.如何有效地进行补偿性体能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3(07):32~34.

[6] 林燕荣.谈毽球教学中专项柔韧素质的训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26(02):129~13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mpensatory Body Exercise for the Basic Skills of Shuttlecock

ZENG Xiao, CHEN Limin, ZHU Yiwei, et 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Gansu, 730124, China.

In order to rapidly improve the skills of shuttlecock kick and turn kick,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shuttlecock training and anatomical principles, find out the relevant physical fitness differences, and design the relevant compensatory flexible 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s.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imen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two shuttlecock primary option shuttlecock classes,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lexible physical fitness and turn kick number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kick and action skills evaluation;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flexibility physical quality, number of kicks, number of kicks and skills evaluation; (3) After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flexible physical fitness, the number of kicks, and th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the move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kicks. Explain tha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ompensating 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s' practicability, number of kicks and technical evaluations, and the impact on the number of kicks is not significant.

Compensatory physical training; Shuttlecock; Experimentation

G849.9

A

1007―6891(2020)05―0103―04

10.13932/j.cnki.sctykx.2020.05.23

2019-09-29

2019-10-30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Yxm2019054)。

猜你喜欢
补偿性毽球后测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影响消费者补偿性消费的因素研究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补偿性体能”的探索——以水平五“跨栏跑”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