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花生”筑起“甜蜜”致富路

2020-09-05 08:21覃夏燕贺梁琼严华兵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荣华荚果间作

文/覃夏燕 贺梁琼 严华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域,全国有60%的糖产量来自于广西。广西有56个县、近2000万名农民从事甘蔗种植,占广西农业总人口数的一半,有21个县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糖业税收,在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县靠种植糖料甘蔗解决温饱问题。

近年来,广西甘蔗生产种植面积一直在一定区间内波动并逐步趋于稳定。但是甘蔗的产量自2007年始有一些波动,种植效益偏低、作物争地矛盾突出等问题凸显。针对这一问题,自2009年开始,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华南区栽培岗位科学家唐荣华带领团队,致力于甘蔗花生间作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研究,利用花生生育期短、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且具有生物固氮的特点,经过多年攻关,创建了高产高效绿色的宽行丛式甘蔗间作花生栽培技术(以下简称“甘蔗间作花生技术”),并形成了广西地方标准。

创新技术 一亩地成为“一亩半”

甘蔗间作花生技术利用甘蔗宽窄行种植模式中宽行间距大、上半年生长慢,而花生植株矮、生育期短、收获早、根系浅且能生物固氮的特点,每年上半年在甘蔗地采用窄行甘蔗丛式栽培、宽行间作花生的种植模式。该技术在保证甘蔗不减产的前提下,可以多收获花生,使一亩甘蔗地多出半亩地用于种植花生等作物,实现“一亩地成为一亩半地”。

甘蔗间作花生技术中甘蔗田采用宽窄行栽培,其中窄行0.4~0.6米,在窄行丛式栽培甘蔗;宽行1.8~2.0米,在宽行间作3行花生。在这种栽培模式下,可使甘蔗田通风透光,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大气、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甘蔗生长具有边行优势,有效茎稳定,单茎重显著增加且不易倒伏;间作花生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花生生物固氮能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生物多态性同时减少了甘蔗、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对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提升经济和生态效益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甘蔗花生产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目的,对促进广西糖业和油料可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019年7月18日,广西农科院组织专家对武宣县禄新镇思龙村的甘蔗间作花生技术的示范地进行了实地测量。每丛有6~10条拔节植株,实测亩拔节植株3320条。根据甘蔗植株长势,专家预测达到最佳采收期时,每条甘蔗高度可达3米、2.5公斤,亩产将达到7吨左右。经过对花生实地测产,按甘蔗地总面积计,“桂花1026”鲜荚果折合亩产247.23千克,干荚果折合亩产123.6千克,根茎叶折合亩产678.74千克;“桂花36”鲜荚果折合亩产257.42千克,干荚果折合亩产128.71千克,根茎叶折合亩产703.7千克。同时,间作花生生长旺盛,叶色清绿,所选用青枯病感病、叶斑病和锈病中抗的花生品种“桂花36”和“桂花1026”在不采取化学防治病害情况下,单作花生常见的叶斑病、锈病和青枯病等病害发病轻微,其中叶斑病3级,锈病4级,未发现青枯病,杂草稀少。

效益显著 农民重获“甜蜜”

2016年,唐荣华作为科技特派员由广西科技厅派驻宾市武宣县。武宣县是甘蔗种植大县,禄新镇地有村和思龙村当地农民按传统习惯常年种植甘蔗,作物单一,种植效益偏低,且存在与花生等其他作物争地矛盾突出、甘蔗连作障碍等难题。唐荣华与当地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示范推广高产高效绿色的甘蔗间作花生技术,以解决甘蔗种植难题,助力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经过4年的生产检验,甘蔗间作花生技术在保持甘蔗产量和单作相当的情况下(间作条件下甘蔗亩产量为6~9吨),每亩可多收花生(干荚果)100~150公斤,每亩增加经济收入约1000元,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生态效益。

6月10日上午,唐荣华及其团队来到武宣县禄新镇地有村、思龙村两个甘蔗间作花生示范基地检查。地有村采用甘蔗宽行丛式栽培的新植蔗每丛高度一致、生长健壮的苗数在10株左右,据当地技术人员估计亩单产有望超过9吨,宽行种植的宿根蔗长得更茂盛,间作的花生长势良好,有望获得丰收。而思龙村的宿根蔗由于品种原因,甘蔗黑穗病较严重。唐荣华针对甘蔗的品种选择、花生的生长调控和病虫害防控等问题,与当地技术人员开展了深入交流。

效益好,自然受到了种植户的欢迎,甘蔗间作花生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唐荣华及其团队在武宣县禄新镇地有村、思龙村建立的核心示范基地达1000亩,累计为当地增加收益超100万元,并辐射推广5000亩。除了武宣县,唐荣华及其团队还先后在百色市田阳区、龙州县、崇左市等地进行栽培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有效解决了当地糖、油争地的矛盾,增加了农民收入,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荣华荚果间作
花生荚果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熊荣华
香墨
主持专家:熊荣华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