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彭秋菊带领渔民走上致富路

2020-09-05 08:21王迎霞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泥鳅渔业水产

文/本刊特约记者 王迎霞

电影《秋菊打官司》塑造了一个固执、要强、坚毅的农村妇女形象。她纯朴善良,不善言辞,却有主见,是家里的顶梁柱。

宁夏银川也有这样一位“秋菊”。

她全身心投入水产事业,从一个粗放管理的养鱼户成长为集饲料加工、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家,带领200余户渔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获自治区“十佳养殖能手”“巾帼创业之星”“银川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她就是彭秋菊,一名科技特派员。

科技创新“水生金”

虽然早就对彭秋菊和她创办的宁夏海永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有所耳闻,然而当我们来到贺兰县常信乡寇家湖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园亲眼所见时,还是吃了一惊。

1300亩的生态渔业基地,30亩的饲料生产厂,7000 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及原材料库,11000平方米的设施工厂化苗种繁育温棚……很难想象,如此规模的渔业公司,竟然出自一名80后女性之手;更让难以置信的是,她是经济管理专业出身,完全从一个“小白”成长为一名企业家。

“当初听说我要养鱼,家人没一个支持的,怕我吃不了苦,更怕因为不懂行,最后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彭秋菊笑道。

但秋菊就是秋菊,骨子里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贺兰县素有渔业养殖传统,年轻的彭秋菊放下大学生的身段,虚心向庄户里的“老把式”请教,同时积极参加银川市关工委“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坚持学用结合、敢于先行先试,慢慢地成为一名行家里手。

乡亲们养了一辈子鱼,为啥还赚不上钱?细心的彭秋菊发现,宁夏渔业养殖存在结构单一、品种混杂、效益不高及苗种供给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产业发展。2011年,彭秋菊成立了专门的公司,积极建立“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推动渔业养殖从传统的鲤鱼、鲫鱼向高附加值的生态特种养殖转变。

彭秋菊与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先后引进4个水产优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中“福瑞鲤”成为宁夏渔业养殖主打品种,有力解决了产业瓶颈,成为银川市主要的渔业龙头企业。

科技强企“鱼化龙”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按部就班,还是另辟蹊径?

苦日子好容易熬过去了,很多人都劝彭秋菊求稳,但这个倔强的女人并不满足于现状。

“我那会才三十几岁,还年轻啊,为啥不折腾?再不折腾真就老了!”彭秋菊说服了丈夫和公婆,再次选择了向前。

为了提高品质、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她决心进一步探索延伸育种繁育、鱼病防治、饲料加工“一条龙”产业链,为周边及全区水产养殖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终于,年产全价鱼用配合饲料15000吨、服务7900亩的饲料生产车间建起来了。在此基础上,她又于2018年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全区最大的年产10万吨高标准膨化饲料及全熟化饲料生产线各一条!这种生产线有个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减少养殖排泄物与残饵对水环境的影响,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鱼病诊断方面,彭秋菊试验建立了淡水鱼病害监测预报体系;在生态养殖领域,试验建立了稻渔陆基生态种养技术,可实现养殖废水生态循环净化与综合利用……

看着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机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按钮,我们不禁感叹彭秋菊的魄力。她评价自己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胆大。

受过高等教育的彭秋菊深知科技的力量。

经过近3年试验示范,在彭秋菊领导下,公司新建了智能监控与检测中心,改建了繁育养殖温棚,联合开展多项关键技术攻关研发,研制出两种淡水鱼饲料,申请专利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 项,攻克了宁夏地区台湾泥鳅设施化繁育技术难题并示范推广了工厂化养殖。

科技富民“池成海”

目前,彭秋菊的水产养殖基地具备每年繁育泥鳅苗种 3000 万尾,试验示范并生产泥鳅、小龙虾、斑点叉尾鮰等优质水产品105吨的能力,被评为“国家级星创天地”“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自治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

作为贺兰县科技特派员协会副会长,彭秋菊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

“一个小鱼池只解决一家一户的温饱,而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才能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于是,彭秋菊在经营企业之余,将科技培训推广作为己任。

据不完全统计,彭秋菊每年都要投资近20万元用于培训养殖户400余人次,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掌握了一两门实用技术,实现了用科学管理模式淘汰传统经验管理的转变。

最让人欣慰的莫过于收益。

彭秋菊利用产业联盟利益联结与保障机制,直接服务水产养殖基地1.2万亩。她还凭借公司在金融部门良好的信誉,先后为26户资金困难的养殖户累计担保贷款820万元;在养殖用料高峰期,年均为生产资金不足的养殖户提供周转饲料2600吨以上。

这些年,仅彭秋菊一人之力,就辐射带动县域生态健康养殖10.5万亩,水产良种覆盖率达85%,亩均增收 10%以上、增效 15%以上,助民增收 560 万元!

说彭秋菊在全区树立了水产生态养殖的示范标杆,这位朴实的“女汉子”连连摆手:“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要一直往前跑才行!”

“小女人”的大梦想

彭秋菊跟鱼打了十几年交道,但是从前年起,她又养起了泥鳅。

走进温棚区,只见各种生长周期的泥鳅分布在不同的池塘内。只要往水里投一点点鱼食,它们就开始竞相逐食,活跃得很。

咋就想起来开始养泥鳅?这源于贺兰县农业部门和科技局组织的一次考察学习。

彭秋菊和其他渔业养殖户跟着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到外地进行考察,她边走边看边琢磨,发现宁夏的土质和条件很适合泥鳅生长,便决定向这一领域涉足。

最主要的是,养泥鳅的利润要比养鱼高出至少两三倍。

雷厉风行是彭秋菊的做事风格,她说干就把这事儿干了起来。在外地专家的帮助下,她去年又开始进行种鳅繁育养殖。

“外地调的苗我们不是很懂,成活率低,抗病能力差。我们当地繁育出来的泥鳅是台湾泥鳅的二代种鳅,品质非常好,经过试养,发现生长速度快。”彭秋菊嘿嘿笑了起来。

泥鳅养出来了,市场销路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彭秋菊也是信心满满。

彭秋菊说,自己有很多客户微信群,需求量很大,用“供不应求”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她繁育出来的泥鳅苗,通过当地农牧局和科技局的大力宣传,现在已经有内蒙古的客商主动找上门来了。

这个女人还有更大的梦想。

彭秋菊偷偷告诉记者,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她还是想试试,那就是想养鳄鱼。

其实那一瞬间,我听着也感觉怪怪的。但对于这个勇于尝试且永不服输的女汉子来讲,还有什么她干不成、干不好的事儿呢?

彭秋菊只是宁夏众多渔产养殖户的缩影。

宁北地区,水域资源丰富,有唐徕渠、艾依河、三丁湖、寇家湖、银川四二干沟等水系,为淡水渔业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年来,宁夏依托水域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适水产业特色渔业养殖,使常信乡荣获“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通过推广名优新特品种,这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逐年提高、生产效益稳步攀升,为贺兰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常信乡将通过寇家湖万亩渔光互补产业示范基地等3个万亩基地的建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引领西北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和休闲旅游产业示范区。

相信有了好政策,更多涌现出来的“秋菊”会让我们眼前一亮。

猜你喜欢
泥鳅渔业水产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泥鳅笼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捉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