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疫情防控、渔业生产“两不误”

2020-09-05 08:41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黄鱼核心区宁德

文/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素有“全国大黄鱼之乡”的蕉城区,是我国最大的海水鱼育苗和养殖基地,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坐落于此。园区现有重点企业22家,依托重点企业和大黄鱼产业园,宁德已初形成了现代化的水产品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开发基地,为带动当地海洋渔业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区域水产品竞争力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园区管委会成员多措并举,聚焦企业复产复工用工难、供应保障、水产品滞销等问题,全力解决企业在疫情期间生产运营、人员复工等方面的困难,用拼动、巧动、韧动打出一套“组合拳”。

园区着力克服企业用工难、疫情防控难、交通物流难、供应链协同配套难、市场拓展难等“五难”,全力以“复”。

联系渔业协会,收购弱小企业。在实行水产品预检制度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优先保障优质养殖大黄鱼对于重点企业的原料供应,对水产品线上销量爆发增长的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大黄鱼收购量,通过渔业部门水产品产销平台拓展养殖户“点对点”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水产品滞销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大黄鱼收购量由大年初一至初七的10~20吨/日,到初八至十七的40~50吨/日,再到企业复工以来提升至200~300吨/日,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收购量水平。

政策扶持。组织重点水产企业申报国家发改委推送的防疫重点保障企业,缓解企业由于资金回笼缓慢,生产成本上升等造成的资金紧张难症。同时,优先推荐重点企业纳入“菜蓝子”工程建设,助力企业发展。

指导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引导企业增强对自媒体、微商、美食博主等新渠道对接,通过新媒介加强企业线上销售能力,优化企业销售结构。

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指导引领作用。帮扶企业发展标准水产养殖,实施科技开发,建立食品基地,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农(渔)民科学养殖、助力兴企富民。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水产病害防控科技服务团队岗位专家、省级科技特派员许斌福副研究员受聘宁德富发水产有限公司,针对企业大黄鱼育苗基地病虫害困扰、海水网箱养殖病虫害严重、难以精准施药等问题,联系省、地水产技术部门开展海区疫病监测与调查,采集病虫害样本,进行病原快速检测与耐药监测,科学综合防控和精准用药,研发并示范大黄鱼免疫制剂如预防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变形假单胞菌口服型疫苗等,减少了大黄鱼发病率,提升大黄鱼品质。

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问题是基本保障。核心区各职能单位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员工顺利返岗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运输服务。同时,按照“企业就地安置一大批,乡镇接纳一批,政府协调保障一批”的办法安置返岗员工。

针对企业因疫情影响造成的资金、贷款、市场等方面的影响,核心区积极协助蕉城区竭力筑“暖巢”,协助出台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0条等措施,落实落细惠企政策,做好一次性稳就业奖补,“留岗留薪”补助等,倾心呵护,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目前,核心区各水产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0%以上,有效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核心区深抓重点企业谋产业链复工,企业按照“生产流程网格化,生产管理军事化,防护措施精细化”的防控机制,为我国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保障。

企业伴随着有序复工、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或布局高端产品,或实施扩产扩能,或加码智能生产,在逐渐响起的机器声中,在争分夺秒的生产线上,园区企业对后期恢复产能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大黄鱼核心区宁德
我国大黄鱼产业的集聚水平研究
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28元/斤的辉煌不再!如今大黄鱼深陷价格“泥沼”,休渔期或初现曙光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