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语文教师王君的教材观及启示

2020-09-06 13:58刘琢卓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王君特级教师启示

刘琢卓

内容摘要:王君老师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也是“青春语文”的倡导者。作为一个一直在一线奋斗的语文教师,王君老师在从事教学的二十多年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材观。本文主要以王君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从多个方面探究其教材观。

关键词:特级教师 王君 教材观 启示

王君是任教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也是“青春语文”教学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青春语文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做准备。[1]18王君老师认为语文是有生命力的,教师和学生也是如此,所以要时刻保持一种青春的状态,让语文“活”起来。

本文旨在通过王君老师的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分析其教材观,希望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首先明确什么的教材观?教材观就是人们对教材的性质、价值、内容、编辑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不同的专家学者具有不同的教材观。王君老师的教材观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造性的教材整合

王君老师特别注重教材的整合,她认为教师要积极地面对教材,在不脱离语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一方面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改造,从而充分展示教师和教学的个性。[2]46

王君老师认为教材的整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有取舍的选择教材内容,可將学习内容分为精读和略读学习;二是教师对教材首先要进行一个整体预览,其次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教材顺序,使教材的使用有层次性和实用性;三是教师要以教材为主,根据不同地域和学生的区别进行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合理的使用课外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合理与丰富。

例如,王君老师从整合的角度发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五篇课文汇聚了各种美,于是她将这些课文整合学习,为学生呈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美的体现的课程。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王君老师整合了第一、二单元的所有课文,确定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热爱生命”,使原本散乱的单篇教学呈现出一个新的格局。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时,王君老师将两首诗整合,紧扣“望”这一字,通过五个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既简化了教学头绪,又扩大了教学容量,还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王君老师的教材整合的思想是独特而有新意的。教材的整合,既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教师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整个课堂教学有所质量提高,值得广大老师的参考与学习。

二.独特的教材文本分类

文本特质的分类是王君老师在教材研究中的一个创新之处。王君老师认为文本特质就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文本的标志性属性。[3]5早期,王君老师通过文本特质的理念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分为六个类型,分别是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之后她又将拓展型文本改为跳板型文本,并增加了积累型文本。

主题型文本,主要是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如《老王》《散步》等。

语用型文本,是指那些主题易理解,并且语言丰富多彩的文本。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苏州园林》《松鼠》等。

诵读型文本的主要特征是语言精美,情感外显,适合朗读。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例如对话朗读,表演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文本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如《乡愁》《安塞腰鼓》等。

写作型文本里则要有适合学生学习的写作手法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细心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特质,使学生在课堂中能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

思辨型文本则指那些本身带有缺陷的本文,教师在对这类文本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缺陷,巧设疑问,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思辨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跳板型文本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到一定的语言知识,受到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也是让学生学习到文本以外的知识,收获更多的阅读体验,打开一个阅读的新天地。

积累型文本则指那些信息量大,且文中有大量的雅词佳句、精段美文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同类相聚、变化形式等方法进行摘抄,在抄写中感悟语言美,情感美,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君老师对文本特质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区分教材中的文本,以达到简化教学内容和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好的目的。

三.个性化的教材解读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实现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所以语文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深度。王君老师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拥有十分优秀的解读教材的能力。

1.细读文本,咬文嚼字

王君老师认为“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文本细读的功夫,是看家功夫,也是当家立命的本事。”[4]125“优质的教学深植于优质的文本细读。”[5]35所以王君老师特别重视文本细读,咬文嚼字。

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王君老师带领学生品读“买橘子”这一段,体会父亲的爱。当老师问到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爱时,学生将父亲的爱笼统的概括为“伟大、无私等”,于是王君老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带领学生细读文本,从父亲走路的动作——“蹒跚”,父亲到月台买橘子时的动作——“攀爬、两脚向上缩、身体向左微倾”(说明费力),父亲爬月台的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说明臃肿、狼狈),来让学生感受到父亲是在竭尽全力的在去爱孩子。

猜你喜欢
王君特级教师启示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芦芽又短
一切皆有可能
漂流记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