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优化探讨

2020-09-06 13:44邓珺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类图书选题背景

摘  要:本文结合科技类图书与出版行业的特征,分析了“互联网+出版”模式在科技类图书中的具体表现,依照出版行业中较为前沿的智慧出版流程,探讨了选题、内容、编辑、营销、服务等在互联网模式中的转变,旨在为互联网+科技类图书出版提供转型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图书;图书出版;智慧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0134(2020)05-022-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5.001

本文著录格式:邓珺.基于“互联网+”的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优化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0(5):22-24.

智慧出版是现代图书出版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但科技类图书由于其市场运行规律的特殊,转型的紧迫性尚未得到体现,与出版行业整体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对于科技类图书出版商来说并非一个好消息,需要及时进行转变。

1.科技类图书的特征

1.1内容质量要求较高

虽然在出版行业中,内容一直作为图书质量控制的核心,但科技类图书相较于其他种类图书,其担负知识普及责任,内容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与限制,内容质量在图书出版中的影响更加突出。

1.2纸质书籍占比较大

现代出版市场中,科技类书籍占据了近半数纸质书籍销量。且对于科技类书籍自身来说,2018年统计数据表明,纸质图书占据了总销量的56%。这表明读者在科技类图书选择中通常会采取较为严肃的态度,习惯于采用传统纸质书籍阅读方式。

1.3出版方式优化略滞后于其他种类书籍

出版行业本身可以划分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每次出版行业的变化都是由于技术大幅革新引起的。但作为向群众传递先进知识的科技类图书,由于其自身形象的严肃性,读者常在该类图书中新兴阅读方式接受速度较为缓慢,科技类图书出版技术与流程优化的滞后性较为明显。

2.“互联网+”背景下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优化的意义

2.1有利于科技类图书规模化发展

现代阅读市场背景下,整体呈现碎片化与信息化,虽然这种变革在科技类图书中并不明显,但在我国人均阅读量逐年上升的背景下,科技类图书总体销量却维持在一个特定范围内。这表明仍将实体书籍作为主要出版结构的科技类图书已无法很好吸引新的读者群体,逐渐成为一种工具类书籍。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科技类出版书籍进行优化,一方面会使科技类书籍更加符合现代主流读者群体的阅读习惯,提升科技类书籍出版市场份额占据;另一方面,“互联网+”手段会使科技类图书出版进程中对于人员素质与人员数量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对于图书整体质量提升有一定帮助,对于出版社形成现代化产业规模也有一定帮助。

2.2科技类图书读者阅读习惯改善

在科技类图书领域,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市场需求倒逼出版方式的情况出现概率较低,出版社在行业中拥有较高的主导权。[1]只有出版方首先做出改变,科技类读者的阅读习惯才会发生扭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现代碎片化阅读方式存在读者易受不良诱导的缺陷,但在该种方式下,读者信息获取效率明显提升,科技类图书出版要主动顺应这种趋势,对于我国人口科学常识普及有重大价值,体现了科技类图书出版在国家战略层面的积极作用。

3.智慧出版

智慧出版概念最先提出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中尝试应用,但在实际落实进程中,其涉及范围不只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同样涵盖了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新媒体平台传播特征与全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等。其主张将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到出版行业之中,实现图书出版与营销的现代化、自动化与高互动性转变。

智慧出版是在传统出版行业基础上的技术性转变,是对传统出版结构的重组,也是出版方、读者与出版渠道三者的融合。智慧出版总体呈现出选题数据化、内容智能化、编辑自动化、营销精准化与读者服务个性化。

4.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优化

4.1选题策划数据化

选题策划数据化主要指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辅助选题,保证科技类图书题目选择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但不同于其他种类的图书,科技类图书出版市场导向并非十分鲜明,即现有数据并不能精准反应读者对于科技类图书的需求,这种现象产生主要原因在于科技类图书自身带有一定工具书籍的性质,其销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进行题目选择时,要尤其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常见数据提取库有:

第一,各大图书销售网站,如当当、京东等,查看各类科技图书的总体销售量,明确市场的主要需求。第二,出版社自身科技类图书销售历史数据,从中分析商业价值较高的图书种类与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第三,各大电子书网站中科技类书籍的阅读量,甚至于相关搜索记录分析。该类数据与前两者不同,代表着大量科技类图书的潜在读者,也是智慧出版转变进程中所要开发的主要读者群体,是一项参考价值较高的数据。第四,我国网民浏览及搜索记录分析,这项数据主要为查看我国群众对于何种科技持有较高的兴趣值,对于选题具备一定的指导价值。

传统出版模式下,选题工作高依赖编辑的学识与个人经验,存在较高的局限性,可以说科技类图书每次出版工作都是一种略带冒险性质的行为,加之科技类图书特殊市场情况,编辑认知与实际读者需求通常存在一定差距,选题策划工作有较高的优化空间。但互联网技术的加入,通过更深层次的市场数据分析后开展的选题工作,更加符合读者需求,出版商家的收益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保证。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开展的市场分析,是一种完全关联型模型工作,也就是说其完全以市场数据为导向,但图书出版,尤其是科技类图书出版,担负一定社会意义,即向群众开展正确的科学常识普及。在现代技术背景下,完全依靠互联网技术的选题策划工作是不可取的,需要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并长期保证题目最终决定权在编辑人员的手中。

4.2智能化内容生产

智能化内容生产,顾名思义,是一种由人工智能代替作者进行内容编写的工作方式。[2]该种模式虽然在初印象中会存在多种问题,尤其是在语言逻辑极为复杂的汉语背景下,智能化内容创作似乎噱头大于实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早在2017年,微软小冰已经独立完成了诗集创作,虽然其中涵盖了大量意象拼凑与语意不明的语句,但也出现了部分真正让人感到惊艳的诗篇。这表明人工智能经过更长时间的学习是存在代替人力进行文字创作的可能性。且需要认识到的是,科技类图书本身便是一种已有内容的复刻,人工智能在这一层面相较于人类往往拥有更好的表现。这种表现集中体现在,传统背景下,完成一本科技类图书创作必须条件有:相关科技经验及理论知识极其扎实的创作者,文献及材料查阅消耗的大量时间,针对主要阅读人群反复进行框架构建与修改,这是一项十分复杂且耗时较长的工作。但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资料、文献的查阅及关键信息提取消耗时间明显变短,甚至于存在瞬间完成的可能;口述文字自动转化省去大量的输入时间;甚至于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了局部文章自动补全。Springer Nature曾经便出版过一本由人工智能编写的化学图书,这表明了完全依靠人工智能进行图书内容创作的可行性。但智能化内容创作并非是没有缺陷的,如完全的逻辑思维易导致图书创作中缺乏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导向,在针对特定群体如小学生的科技类图书创作中应用仍需要一定的技术优化;如由于完全经验主义的学习逻辑,其在图文内容创作进程中会受其学习范本的不良影响,尤其在我国现代背景下,受欢迎的科技类图书不能代表其创作的高质量,而高质量图书也不等于其叙事手段适合现代出版背景与读者需求,图书内容创作的针对性与预见性无法得到全面保证。与选题手段类似,现代技术背景下,图书内容的创作仍旧应该以人机合作的方式为主,图书内容的主体应当由人力主导完成,机器提供材料及输入支撑。而科技类图书中部分固定内容,如书籍简介、目录、科技背景等可以完全交由机器完成,在该类格式固定、内容重复的创作中,机器创作已经具备较高的可靠性,甚至存在从文中提取出人类难以发现细节的可能。

4.3编辑自动化

编辑自动化主要指将图书稿件的审阅、修改、调整等流程完全交由互联网技术完成。在图书编辑层面,不同于选题与创作,是一项流程化极高的工作,互联网技术在这一层面表现较为出色。相较于人工校对,其有更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传统工作背景下大量人力资源及时间的浪费;更加精准的校对成果,长时间开展人力校对工作会因为视觉疲劳而忽略部分存在问题的内容,但互联网技术没有该种问题的存在。且针对科技类图书中存在如材料使用真实性、结论得出合理性等问题,互联网技术可以自动从特定数据库中调取标准资源进行比对,相比于人工校对,效率提升十分显著。需要认识到的是,互联网+出版背景下的自动校对技术不同于传统背景下广泛使用在中文校对中的问题较为多样的逐字校对原理,而是在语意识别基础上开展语句校对工作,可靠性较高,现有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支撑该项工作的全面展开。

4.4营销精准化

营销精准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营销目标的精准化与营销策略的精准化。[3]在传统出版社工作背景中,营销常不作为工作重点,通常只有较为基础的推广工作,被动等待读者购买。但该种方式在现代市场背景中不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一方面,出版市场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导致读者现阶段处于市场的核心地位,出版社出版什么读者买什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另一方面,图书已经不是现代背景中知识获取的唯一手段,无法精准锁定读者需求,图书将会出现严重滞销。现代出版市场整体趋势呈现出与娱乐市场一体化的大IP式发展,即什么热度高,出版社便出版什么。但科技类图书自身难以形成IP,该种策略显然不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互联网+背景下,科技类图书主要营销方式为:

4.4.1针对目标读者的渠道选择

不同于微博发展初期,现代媒体更加多样,读者对于营销战略的抵抗能力也有明显提升,简单粗暴的全面撒网式营销策略已经不可取,要明确图书主要面对读者群体,在特定平台上开展营销工作。针对现阶段较为火爆的短视频平台来说,抖音主要针对年轻群体,而快手主体用户为35岁以上的中年群体,出版社在营销工作中开展时要选对途径。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技类图书应当主要在快手平台上布局,因为该年龄段人群科技类图书购买的主体为家长,并非学生本身;如针对刚刚步入中年的30岁左右群体就要以抖音平台为主,因为正处于人生转变阶段人群会在各种层面上努力拒绝中年到来,该种营销手段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针对性营销不等于放弃公共平台,如微博预热,由于现阶段自媒体作者素材绝大部分来自微博,其上信息基本可以向现代所有媒体渠道扩张,是任何情形下都不能放弃的营销渠道。

4.4.2针对目标读者的策略制定

与针对群体选择营销渠道不同,由于是以读者的共同爱好为基础制定营销策略,其内容通常较为统一,其中“针对”主要强调这一群体的共性特征。[4]在现代出版市场背景中,科技类图书读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性较高的读者,其会自主关注新近推出的各种科技类读物,针对该种读者营销策略较为简单,即加强读者黏性,而黏性增加主要依靠服务质量提升实现,具体留置后文叙述。另一类为存在阅读需求,但没有阅读主动性的读者。针对该类读者的营销核心思想为加强其与图书接触的可能性。而该目标实现的最佳手段为充分利用已有读者资源,使其帮助出版社开展营销。如出版方可定期推出图书优秀片段或者图书读后感分享活动,得到点赞最多的人员将有可能登上图书专栏甚至成为约稿作者,充分利用已有读者的社交资源,通过关系型营销实现科技类图书的精准推广。需要注意的是,该项营销活动的最终奖励绝不可以是图书无关的实体商品,避免营销痕迹过重影响最终成效。

此外,上文叙述进程中提到过现代出版市场中最为优秀的营销手段——大IP,虽然科技类图书难以直接参与该项流程,但其可以从中获取指导性建议。如对互联网+出版+影视+音乐+游戏这一系统中部分内容进行替换形成如互聯网+出版+科技产品;互联网+出版+特色体验空间等通过系统性营销手段实现读者群体的大幅扩张。甚至于常规印象中难以实现联合的艺术、音乐等领域都可以进行尝试,如王力宏作品《AI》中便应用了较多的科技元素,这表明二者之间有联合营销开展的基础。

4.5服务个性化

现代市场背景中,服务提供标准往往是以用户使用需求为核心,但针对科技类图书,读者需求核心在于阅读,相关服务提供在业界中已经被开发的较为完善,因此,服务个性化的主要概念为出版方能够提供何种读者意料之外的服务内容。[5]如互联网+出版+AR,即在图书阅读中为读者创造更加良好的信息获取环境,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且该项措施在科技类图书服务中重要性尤为凸显,科技类图书自身带有叙述内容可具象化的特征,且其中部分内容也只有具象化才能被读者全面理解,AR技术在科技类图书服务中应用有相当高的必要性;如书籍作为知识的代表,知识服务是出版社服务提供中较为优质的选项,其现代我国背景中,尚未有出版商提供知识服务的先例,该领域同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虽然针对科技类图书来说,该项服务提供难度较高,但其是新时代背景下,出版社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有较高的尝试价值。

此外,出版商服务项目选择权利可适当交给读者,即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定制服务,由读者为自身设计服务,出版商将其转变为现实。该种服务提供模式一方面针对性极强,读者满意度与读者黏性提升作用较为鲜明;另一方面,可要求读者适当的分担成本,降低出版商服务提供成本,使更多种类的服务成为可能。需要认识到的是,创新型阅读服务提供是一种预设性极强的发展模式,即现阶段技术条件不具备开展的基础,但出版商要进行预热,即如传统商品一般,图书购买进程中可提供付费服务的选项,为条件成熟时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技术对于各行各业都造成了颠覆性的改变。科技类图书出版同样要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出版工作效率的提升作用,同时广泛利用互联网背景下媒体优势实现出版图书的营销,真正实现“互联网+出版”的系统性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子丰.当前形势下科技类图书出版的思考[J].科技传播,2020,12(3):166-167.

[2]谢炜.智慧出版:数字时代的学术出版转型之路[J].文献与数据学报,2019,1(4):97-103.

[3]朱本华,温优华.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实现路径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1):1177-1182.

[4]许占武.科技图书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工作流程浅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9):97.

[5]Facebook Inc.Patent Issued fo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rt Publishing(USPTO 10,165,068)[J]. Computers,Networks & Communications,2019.

作者簡介:邓珺(1985-),女,河南郑州人,编辑,研究方向:科技类、教材类、数字出版。

猜你喜欢
类图书选题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创科技类图书的新板块
新年刊
码洋上升 前景广阔
跟踪导练(一)5
选题有误
为生活加点“料”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