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09-06 13:57陈俊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初中数学

陈俊伟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每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没有创新只能原地踏步,实际上也是一种退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什么样措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成长和学习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总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传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备课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前都必须要做的工作,不能因为自己对知识已经了熟于心就忽视备课,因为学生是在不断的成长和变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也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中,教师也要用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去钻研教材中的知识。数学思维是了解数学和开展数学教学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够使教学更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备课,做好教学计划。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在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中应当讲授什么知识,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上课时才能够更具有侧重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过于重视解题技巧,他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认为数学题目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方法,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和方法就能够把题目做出来,这种想法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导致学生不能够在做题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尝试采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慢慢形成发散性思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如何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用具体的数学问题去进行分析整个解题过程,有什么样的解题思路,说明解题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例如,八年级上册的最短路径问题,牧马人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B地。牧马人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画一画,看看如何能够找到最短的路径,很多学生会在草稿纸上画了很多条线,还用尺子去测量,总是发现还有更短的路径,就有点迷茫。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根据这个定理再去画图找到最短的路径,就会比较简单了。

三、利用典型数学例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题目中,很多题目都有原型,在题目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創新就变成了新的题目,这也就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完成题目。最常用的训练方式就是一题多解。例如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形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题目:比较y1=15-3x和y2=x+2两个函数之间的大小。在七年级下册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会习惯性地采用原有的解题思路,但是这次课上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就可以采用画图的形式,将两个函数图像画在直角坐标系中,就能够很直观地看出两个函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个方法,教师可以将原来的题目变式成:比较x1=15-3y和x2=y+2两个函数之间的大小,这就变成了一道新的题目,让学生再用图像法去解决这个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不同的题目也可以采用同一种解题思路,形成数学思维,最后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能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沟通课上所的知识,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适当的时候去提点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例如,八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轴对称图形,将它们写下来,五分钟后各组展示所写的图形,由教师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写的对且多。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在教师要求讨论时他们会积极地去回想自己生活看到的轴对称图形,而且每个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不一样,看到的图形也可能会不一样,在讨论中可以碰撞出新的想法。

五、注重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很重要,通过沟通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就是提问题,每个学生内心都希望自己能够回答出教师满意的答案,从而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也要以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标准答案偏差得很远,教师可以从他的思路或表述方式来表扬他,然后结合他的回答帮他捋清解题思路,培养他的创新思维。还有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课堂上通常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不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面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请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回答以后还要表扬和鼓励他,以后多积极回答问题。还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时候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就起来回答问题,容易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的现象,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评价时,侧重于从思维方式进行评价。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则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召贤. 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2019.

[2]孙万乾.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 新课程, 2019(002):198.

[3]罗有泉. 培养个性的花朵,激发创新的思维——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8(010):218.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初中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