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养殖场蛋鸡H7N9 流感暴发调查

2020-09-07 09:58胡明明白艳艳王治维图门巴雅尔曾邦权雷宇平王仲兵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原学亚型蛋鸡

胡明明,白艳艳,王治维,图门巴雅尔,孙 杰,宁 艳,雷 冲,王 锦,赵 凯,左 晓,曾邦权,雷宇平,王仲兵

(1.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 030027;2.榆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榆林 719000;3.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 650201)

H7N9 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一种,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为有囊膜的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病毒,除可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等。H7N9 流感病毒在我国流行初期对禽类的致病性较弱,使感染禽类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1-2],但随着毒力变化,对禽类致病性增强,可引起禽类严重发病死亡[3],对我国养禽业造成重大影响。

2018年3月30日,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某养殖户报告其饲养的蛋鸡出现大量异常死亡。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证实该起疫情为H7N9 流感暴发。为查明病因,了解疫情分布,通过现场剖检、实验室诊断、问卷调查、周边排查等方式,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寻找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防控建议,评估防控效果。

1 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可疑病例 个体水平:2018年3月27—31日,疫情养殖场出现的病死蛋鸡;场群水平:3月27日—4月30日,洪洞县出现禽类死亡数量异常增多的养殖场户。

1.1.2 确诊病例 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为H7N9 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可疑病例。

1.2 调查方式

1.2.1 现场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场内基本情况、鸡群免疫情况、病死情况、饲养管理情况、调运情况等进行调查。通过现场入户调查和全县养禽场户逐户排查,了解疫情空间分布和周边易感动物分布。

1.2.2 现场剖检 剖检病死和发病蛋鸡,观察病理变化。

1.2.3 实验室诊断

1.2.3.1 血清学检测 采集鸡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H5、H7 亚型抗体。采用哈尔滨国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5 亚型抗原、H7 亚型抗原进行检测,批号分别为2017042、2017007。判定标准为:HI 效价≤3log2,判为阴性;等于4log2,为可疑,需重复试验;≥5log2,为阳性。

1.2.3.2 病原学检测 采集鸡咽/泄殖腔拭子、组织样品进行H5、H7 亚型流感病毒荧光定量PCR病原学检测。采用广州维伯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5、H7 亚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RT-PCR 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批号分别为AIVH520180211P、AIVH720171220P。H5 亚型判定标准为:Ct ≤30并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为阳性;30 <Ct <37并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为可疑,需重复试验,如仍是可疑,判定为阳性;Ct ≥37 为阴性。H7 亚型判定标准为:Ct ≤30 并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为阳性;30 <Ct <35 并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为可疑,需重复试验,如仍是可疑,则判定为阳性;Ct ≥35 为阴性。

1.3 数据来源与分析

通过养殖场主口述,结合现场排查,获得蛋鸡死亡时间、死亡数量、扑杀时间等相关数据;用Excel 进行整理,并绘制流行病学曲线。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饲养情况 该养殖场位于临汾市洪洞县龙马乡,为自家庭院养殖;3 栋鸡舍位于住宅东侧,鸡舍间距为4 m;发病舍位于北侧,中间为空舍,南侧舍未发病(图1)。该养殖场养殖环境差,无粪污清理设施、通风设施。疫情发生前,全场共存栏蛋鸡1 794 只,其中发病鸡舍812 只(315日龄)、未发病鸡舍982 只(260日龄)。养殖场主个人负责饲喂。

图1 养殖场禽舍分布

2.1.2 引种情况 2017年5月15日,该场从洪洞县某养殖场引进商品蛋鸡海兰褐1 000 只至北侧鸡舍(发病舍);2017年7月10日,从山西省某养殖场引进商品蛋鸡海兰褐1 000 只至南侧鸡舍。

2.1.3 免疫情况 2017年9月23日,该场对两栋鸡舍免疫了H5 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 株+Re-8株);2018年3月5日,对南侧鸡舍免疫了H5+H7 亚型二价灭活苗(H5N1Re-8 株+H7N9Re-1株),而未对北侧鸡舍免疫。

2.1.4 饲料和饮水情况 该场蛋鸡饲料一直由当地某饲料部供应,最近于3月20日购进1.5 t;所用水源来自自打井。

2.1.5 人员和车辆进出情况 2018年3月20日,运料车到过该场;3月25日,鸡蛋销售商到过该场。同村另一养殖场(Y 场,排查时发现H7 亚型流感病原学阳性)场主与该养殖场场主来往密切,3月6—26日共进场8次,且未进行任何消毒便进入鸡舍。

2.1.6 活鸡调出、调入和鸡蛋销售情况 该场近期无活鸡调出、调入,3月25日销售鸡蛋112.5 kg。

2.2 发病死亡情况

2018年3月27日,北侧鸡舍部分成年蛋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腹泻等症状,并零星死亡。至3月31日,共死亡蛋鸡699 只,袭击率为86.08%。

2.2.1 时间分布 自2018年3月27日养殖场内出现死亡病例,到3月31日介入调查并进行扑杀期间,单日死亡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图2)。

图2 养殖场蛋鸡疫情流行曲线

2.2.2 群间和空间分布 从养殖场内部看,疫情具有明显的空间和群间分布特征。发病死亡蛋鸡全部为位于北侧鸡舍,为315日龄蛋鸡;南侧鸡舍未发病,为260日龄蛋鸡。养殖场只有简单的手动喷雾消毒器,无规范的消毒灭源制度,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场内及鸡舍无消毒措施,每月不定期对鸡舍消毒1~2 次。从发病情况看,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发病场(X 场)和排查阳性场(Y 场)为相邻场(图3),其余5 个蛋鸡场均为阴性场。

图3 疫情养殖场及周边养殖场分布

2.3 疫情诊断

2.3.1 临床症状 发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部分病鸡肉髯水肿,呼吸伴有啰音,排绿色、黄绿色稀便;病程短,死亡快,个别病例无症状突然死亡。

2.3.2 剖检变化 病死鸡气管不同程度出血;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灶,质脆易碎;胰腺肿大、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点状出血;十二指肠出血或坏死;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出血。

2.3.3 实验室诊断 采集23 份血清学样品(发病舍11 份、未发病舍12 份),53 份病原学样品(发病舍20 份咽/泄殖腔拭子、11 份脏器,未发病舍20 份咽/泄殖腔拭子、2 份脏器),分别进行H5、H7 亚型抗体检测和病原学检测。所有血清样品H5 亚型抗体全部为阳性;发病舍H7 亚型血清样品抗体全部为阴性,未发病舍全部为阳性。所有病原学样品均为H5 亚型阴性;发病舍病原学样品H7 亚型阳性率为93.55%(29/31),未发病舍病原学样品全部为阴性(表1)。4月3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病原为H7N9 流感病毒,其HA与NA 基因与2018年3月引发陕西省H7N9 感疫情的病原同源率较高,分别为99.8%和99.9%。

3 病因假设与分析

3.1 未免疫H7 亚型禽流感疫苗

两栋鸡舍除免疫情况不同外,其他饲养条件基本相同。发病鸡舍未免疫H7N9 流感疫苗可能是导致疫情发生的直接原因。

3.2 人员物理性带入病毒

疫情发生后进行监测排查发现,同村Y 养殖场为H7 亚型流感病原学阳性场。这两个养殖场场主来往密切,疫情暴发前20 d 内,有频繁互相串门行为,且进入养殖场前未采取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Y 养殖场虽监测发现病原学阳性,但因其进行了H7N9 流感免疫,所以未发生蛋鸡大量死亡。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推测人员物理性带入病毒,引发疫情的可能性较大。

3.3 车辆引入病毒

疫情养殖场所在村的7 个蛋鸡养殖场由同一个饲料商、同一辆运输车供应饲料。蛋鸡发病死亡前7 d,饲料运输车曾进入该场,时间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相吻合。疫情养殖场对饲料运输车辆无任何消毒措施,且与另一H7N9 病原学阳性场(Y 场)有流行病学关联。综合考虑,通过饲料运输车辆交叉感染引入病毒的风险较高。

3.4 野生鸟类

该场周边是大片杨树林(图3),适宜鸟类繁衍栖息。鸡舍没有防鸟网等设施,野鸟可以随便飞入。在现场排查及疫情处置中,能看到鸡舍及庭院树上有成群野鸟栖息、飞行和采食鸡饲料现象。现场虽未发现有野鸟死亡,但不排除野鸟传入病毒的可能。

3.5 饲料和饮水

疫点所在村共有7 个蛋鸡养殖场,均由当地同一饲料部供应饲料。除发病场(X 场)与Y 养殖场外,其他5 个场的H7 亚型流感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对发病场的饲料样品和水样品进行H7 亚型流感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因此,通过饲料和饮水传入疫情的可能性较低。

4 疫情处置

4.1 限制移动

划定该养殖场和Y 养殖场为疫点;以疫点为中心,周围3 km 内的12 个行政村为疫区。对疫点进行隔离,对疫区实行封锁;在疫区设置12 个临时动物防疫消毒站卡,限制家禽及其产品移动。

4.2 扑杀、无害化处理

对疫点内家禽全部扑杀,共扑杀蛋鸡5 675 羽,全部进行焚烧后深埋处理。

4.3 紧急消毒

对疫点、疫区环境实施严格消毒,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累计消毒95.9 万m2。

表1 实验室检测结果 单位:份

4.4 紧急排查

对全县辖区内2 511 个家禽养殖场户开展疫情排查,共排查367.65 万余只家禽。受威胁区内,采取到场问询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查;受威胁区外,采取现场问询方式进行排查。未发现其他H7N9 亚型流感疫情。

4.5 紧急免疫

对全县家禽免疫情况进行摸排,对已过保护期和未免疫的35.47 万只家禽全部采用H5+H7 二价灭活苗(H5N1Re-8 株+H7N9Re-1 株)进行紧急免疫。

5 讨论

5.1 局限性

该起疫情由于发病急、死亡率高,发病数不易统计,因此调查中用死亡数代替发病数,用于计算袭击率和绘制流行曲线。因疫情发生紧急,为将疫情释放风险降到最低,现场以处置疫情为首要任务,未对排查出的阳性场(Y 场)进行进一步溯源调查。养殖场无完善的养殖档案,部分情况只是从场主口述中获取,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倚。

5.2 启示

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全县养禽场的强制免疫监管,督促养殖场户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匹配疫苗进行免疫;同时要做好抗体监测,对不合格的群体及时补免,以建立起有效免疫屏障[4-5]。

6 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确定此次暴发为H7N9 流感。病原通过人员、车辆、野鸟带毒传入的可能性较大;养殖场因未进行H7N9 亚型流感疫苗免疫,从而导致疫情暴发。建议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匹配疫苗进行免疫,同时加强人员、车辆和野鸟的生物安全控制。

猜你喜欢
病原学亚型蛋鸡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H4 亚型和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H10亚型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