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屠宰场猪群PRRSV感染状况调查及基因测序分析

2020-09-07 09:58许秀琼查云峰王福广吴立炀孙彦伟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9期
关键词:屠宰场核苷酸美洲

许秀琼,查云峰,王福广,刘 劼,吴立炀,叶 建,孙彦伟

(1.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0;2.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230)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及各年龄段猪群出现持续性高热和呼吸道症状[1]。PRRSV 分为美洲型和欧洲型两种基因型,其中美洲型代表毒株为VR2332 毒株,欧洲型为Lelystad virus(LV)毒株[2],两者基因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为50%~60%[3]。最近关于我国欧洲型 PRRSV 的报道逐渐增多,而其遗传多样性依然未知。PRRSVORF5基因编码的病毒糖基化囊膜蛋白GP5,是PRRSV 中变异程度最大的结构蛋白之一,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4-5],因此ORF5基因序列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PRRSV 的遗传变异情况[8]。本研究对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43 个屠宰场采集到的840 份猪淋巴结样品进行实时荧光RT-PCR 检测,了解屠宰场猪群的PRRSV 隐性带毒情况。此外,选取部分PRRSV 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扩增测序,以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了解该地区的PRRSV 遗传变异情况,以期为有效防控PRRS 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收集

样品来源于2019年广东省21 个市的43 个生猪屠宰场;每个屠宰场随机抽取10~20 头临床健康猪,无菌采集淋巴组织,-20 ℃保存,共采集淋巴结样品840 份。

1.2 试剂

DEPC water、50×TAE、PermixTaq(ExTaqVersion 2.0 plus dye)、Oligo dT Primers、Reverse Transcriptase(M-MLV)、Random Primers、Recombinant RNase Inhibitor、dNTP Mixture、DL 2000 DNA Marker,购自大连宝生生物公司;氨苄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Thermo 公司;PRRSV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 检测试剂盒和PRRSV 欧洲株实时荧光RT-PCR 检测试剂盒,购自哈尔滨元亨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3 仪器

荧光PCR 仪(罗氏,Light Cycler 480 Ⅱ);全自动磁珠提取纯化系统(Thermo,KingFisher Flex);高速冷冻离心机(eppendorf,5424R);超净工作台(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BS-V 1300);生物安全柜(Thermo,Forna 149);组织匀浆仪(罗氏,MagNA Lyser);小型高速离心机(湘仪,H1650-W);旋涡震荡仪(IKA,MS3);凝胶成像系统(Protein Simple,Alphalmager HP);电泳仪(北京六一,DYY-6C)。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 GenBank 中收录的分离自我国的PRRSV全基因组序列,选择保守区域,利用Oligo7.0 设计3 对检测引物(表1)。引物序列由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

表1 本研究设计和采用的引物

1.5 核酸提取

按照氨苄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盒和KingFisher Flex 全自动磁珠提取纯化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RNA 抽提,抽提产物用于后续RT-PCR 检测。

1.6 RT-PCR 检测

严格按照PRRSV 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 检测试剂盒和PRRSV 欧洲株实时荧光RT-PCR 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将各地区实时荧光RT-PCR 检测阳性的核酸样品进行普通RT-PCR 检测,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目的条带进行切胶回收,纯化样品,送测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实时荧光RT-PCR 检测

荧光RT-PCR 检测结果显示,广东省不同区域屠宰场均有不同程度的美洲型PRRSV 和欧洲型PRRSV 核酸阳性被检出。在采集的840 份淋巴组织中,PRRSV 阳性检出率为17.02%,其中美洲型为14.29%,欧洲型为2.73%;粤东、粤北、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美洲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0%、13.13%、6.88%、21.11%,欧洲型分别为1.25%、0.63%、0.63%、5.28%。

2.2 ORF5 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将荧光RT-PCR 检测阳性的核酸样品进行普通RT-PCR 扩增反应,成功扩增到15 个阳性样品。将这15 个目的条带纯化、测序,截取ORF5序列信息进行分析。在GeneBank 上选取PRRSV 参考毒株与2019年测得的ORF5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如图1 所示。采用NJ 法MEGA6,自举检验值为1 000。从遗传进化树上可以看出,有3株毒株为欧洲型,12 株毒株为美洲型。而美洲型毒株中,有5 株处于以JXA1 为代表毒株的分支上,2 株处于以VR2332 为代表毒株的分支上,2 株处于以NADC30 为代表毒株的分支上,3 株处于以GM2 为代表毒株的分支上,没有检测到以CH1-a和NT1 为代表毒株分支的毒株。

图1 PRRSV ORF5 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3 ORF5 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从 图2 可以看出,检测到的3 株 欧洲型毒株ORF5基因间的核苷酸相似度为90.2%~92.4%,与LV 株ORF5基因的核苷酸相似度为86.9%~88.2%。检测到的12 株美洲型毒株ORF5基因间的核苷酸相似度为87.5%~99.6%,各分支毒株与其所属分支的代表毒株JXA1、VR2332、NADC30、GM2 的ORF5基因间的核苷酸相似度分别为98.4%~99.4%、99.1%~99.3%、95.7%~96.6%、92.6%~94.7%。

2.4 GP5 蛋白氨基酸变异分析

图2 PRRSV ORF5 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

图3 PRRSV GP5 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

以VR2332 为标准毒株,对检测到的12 株美洲型PRRSV 的GP5 蛋白信号肽、诱导表位、第一高变区、中和表位、第二高变区、跨膜区及细胞表位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由图3 可以看出,大部分检测毒株信号肽区发生第3位(由E突变为G)、第11 位(由Y 突变为C)、第16 位(由S 突变为F)等氨基酸位点变异;诱导表位中,有3 株毒株发生1 个氨基酸位点变异,1 株发生2 个氨基酸位点变异;高变区中,氨基酸变异位点较多,但也有1 株毒株没有发生变异;中和表位中,第38 位氨基酸有3 株毒株由H 突变为Y,第39 位有5 株毒株由L 突变为I、2 株突变为S、1 株突变为T;跨膜区主要发生第66 位(由S 突变为T/C)、第101 位(由F 突变为Y)、第102 位(由V 突变为Y/H/R)等氨基酸位点变异;细胞表位的变异主要有第121、127、161、185、189、200 位等氨基酸位点的变异。第13 位和151 位氨基酸是与毒力相关的位点,其中:第13 位点中,有3 株为Q,9 株由Q 突变为R;第151 位点中,有8 株为R,4 株由R 突变为K。

3 讨论

PRRSV 1987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6],随后在世界主要养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1996年我国首次检测到PRRSV,证明了PRRSV 在猪群中的存在。2006年出现的高致病性PRRSV 毒株使我国养猪业遭到重创[7]。2013年出现新的PRRSV 变异株NADC30-Like 毒株[8],使得我国的PRRSV 流行更加多样化,防控更加复杂化。尽管目前国内采取了PRRSV 疫苗免疫等防控措施,使得PRRSV流行强度呈现减弱趋势,但PRRSV 仍然影响着养猪业。PRRSV 可引起持续性感染,病毒血症期可持续6~7 周,甚至长达16 个月。PRRSV 活疫苗(JXA1-R 株)免疫后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60 d后基本为阴性[8]。疫苗毒株与临床PRRSV 毒株在传播方式、存留时间等方面均具有相似特点,如在皮肤破损的情况下,易经胃肠道外途径感染,从而将疫苗病毒传播给非免疫猪,持续散播疫苗病毒,使其在猪群中循环存在。育肥猪是PRRSV 的主要携带者之一,是PRRSV 的重要传染源。因此,亟需落实与强化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继续推动PRRSV 的净化工作。

目前,我国PRRSV 呈现多种亚型共存的局面,近年来,除检测到美洲型PRRSV 以外,也检测到了欧洲型PRRSV。1997年北京市首次发现并鉴定我国最早的欧洲型PRRSV B13 株[9],接着2006年和2013—2014年福建省发现[10],2007年浙江省发现[11],2010年香港发现[12],2011年贵州省发现[13],2012 辽宁省发现[14];2016—2018年黑龙江省、河南省先后发现[15],说明欧洲型PRRSV 呈现扩散流行趋势。本研究通过检测发现,来自屠宰场的临床健康屠宰生猪中,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隐性感染或带毒情况,其中美洲型PRRSV 阳性率为14.29%,欧洲型为2.73%。虽然欧洲型毒株的检出率不高,但建议引起重视。尽管已报道的国内欧洲型PRRSV 致病力较低,尚未对我国的养猪业带来较大影响,但感染后会增加继发感染其他病原的概率。此外,欧洲型PRRSV 在我国暂无疫苗保护,而我国欧洲型PRRSV 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因此加大对欧洲型PRRSV 的流行病学监测,对于控制其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对检测到的15 株PRRSVORF5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在以JXA1、VR2332、NADC30、GM2、LV 株为代表毒株的分支上均有分布,说明在广东省屠宰猪群中携带的PRRSV 类型比较复杂,其中有5 株毒株属于JXA1 分支毒株,占比达到33.33%,说明流行毒株以高致病性毒株为主。检测到的3 株欧洲毒株与LV 毒株ORF5基因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9%~88.2%,遗传变异较大,应谨防遗传变异引起PRRSV 毒力增强带来的危害。通过GP5 蛋白氨基酸变异分析发现,蛋白信号肽、中和表位和3 个细胞表位区域存在较多的氨基酸变异。其中:中和表位中,有5 株毒株发生L39I突变,2株发生L39S突变,1株发生L39T突变。这些突变有可能会对GP5 蛋白的免疫原性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另外,与毒力有关的第13 位和第151 位氨基酸位点中,有9 株毒株发生Q13R 突变,有4 株发生R151K 突变。这有可能会引起毒力增强,出现新的高致病性毒株。

本次试验样品采自广东省21 个市的屠宰场,大部分生猪来源于广东本地,部分生猪由外省调入。总的来说,广东省屠宰猪群中PRRSV 携带率较高,血清型复杂,欧洲型和美洲型都有,部分毒株遗传变异大。这从侧面反映出PRRSV 在各地养殖场中的流行依然较严重。建议猪场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监测,继续推动种猪场PRRSV 的净化工作。

猜你喜欢
屠宰场核苷酸美洲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美洲野牛当宠物
美洲动物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
日粮核苷酸对动物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牛魔王”
法国议会建议屠宰场装监控防虐待
哥斯达黎加屠宰场用动物内脏、粪便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