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圆环病毒病继发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治

2020-09-07 09:58李金璇于成龙吴家强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9期
关键词:圆环葡萄球菌猪群

曹 琦,李金璇,于成龙,彭 军,吴家强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省动物生物工程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

猪圆环病毒可引起猪群多种疾病[1],例如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NDS)等,感染后症状出现较缓慢,多在断奶或育肥期发病,而在哺乳期较少出现。猪圆环病毒的重要威胁是引起猪体免疫抑制,容易引起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而造成损失[2]。经调查,我国7 省市不同类型猪群的圆环病毒阳性率高达42.9%[3],说明圆环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葡萄球菌主要侵害哺乳仔猪,造成仔猪渗出性皮炎,引起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养猪生产中猪圆环病毒病继发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例较少报道[4]。猪圆环病毒病继发葡萄球菌感染可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由于葡萄球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5],临床中的治疗难点在于选择何种抗生素,进而抑制继发感染。2020年4月,山东省威海市某猪场哺乳仔猪出现疑似猪圆环病毒病并继发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例。现就该病例的诊治作详细报道,以期为养猪生产中此类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同一猪舍内3 窝哺乳仔猪共37 头,每头平均体质量为9 kg,其中12 头仔猪发病,发病率为32.43%,重症4 头,死亡2 头(1 头8日龄、1 头9日龄),病死率为16.67%。母猪均未发病。经调查,此前两年内该场母猪曾出现过返情和屡配不孕情况。

2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体温升高、精神较差、食欲降低。轻症初期表现为背部、头部、四肢内侧皮肤出现化脓和坏死灶,后期患处干燥结痂(图1 左),触碰患处仔猪有疼痛表现;重症表现为全身皮肤皲裂,多处化脓坏死,肤色黝黑,被毛竖立,如同“黑刺猬”(图1 右)。

图1 患处干燥结痂(左)和“黑刺猬”外观(右)

3 剖检病变

肝脏充血(图2-A),淋巴结肿大(图2-B),脾脏充血肿大(图2-C);胃底黏膜出血、坏死脱落(图2-D),肠道明显出血水肿(图2-E);肾脏肿大,表面凹凸不平,发生不规则形变(图2-F),内有黄色脓液(图2-G),肾盂有出血性炎症(图2-H)。

4 实验室诊断

4.1 试验方法

4.1.1 细菌分离培养 用无菌棉签刮取皮肤化脓部位碎屑,浸入7.5%的NaCl 肉汤中培养24 h,进行增菌处理;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上述菌液中挑取少量,于普通平皿培养基表面划线,随后放入37 ℃恒温箱中进行细菌培养,24 h 后取出培养基,肉眼观察菌落形态特征。

4.1.2 染色镜检 细菌分离培养后,挑取少量可疑菌落,均匀涂抹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轻轻炙烤玻片,固定菌种,接着滴加结晶紫溶液至覆盖菌膜,保持1 min,水洗;用碘液覆盖菌膜,保持1 min,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残留的水,倾斜玻片,用95%的乙醇缓慢冲洗20 s 后,再用番红染液覆盖菌膜2 min,水洗;等待玻片干燥后,置于油镜下观察。

图2 剖检病变

4.1.3 生化试验 在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制作的生化鉴定管中加入可疑菌种,测定其对蔗糖、木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蕈糖、蜜二糖、木糖醇、甘露醇的发酵作用,同时进行尿素酶试验、V-P 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对可疑菌种生化特性进行鉴定。

4.1.4 药敏试验 用接种环无菌挑取少许可疑菌落,均匀涂布在普通平皿培养基表面,再用镊子分别无菌夹取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磺胺甲恶唑、氯霉素等10 种药敏纸片置于上述培养基,轻轻按压,随后置于37 ℃恒温箱培养24 h,观察抑菌圈大小。根据NCCLS 药物敏感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4.1.5 胶体金试纸检测 无菌取病猪血液,用滴管分别滴加到猪圆环病毒(PC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胶体金试纸待检区域,根据试纸条带变化情况判定病毒种类。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细菌分离培养 菌落呈圆形,四周整齐,表面光滑湿润;菌落隆起,不透明,呈浅黄色,直径为2~3 mm。

4.2.2 镜检 在油镜下可观察到菌体呈蓝紫色、圆形葡萄串状,散在或成对分布,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初步判定为葡萄球菌。

4.2.3 生化试验 经测定,该可疑菌种可发酵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不发酵木糖、蜜二糖、木糖醇;尿素酶试验、V-P 试验均为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均为阳性。检测结果符合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6],由此判定为葡萄球菌(表1)。

4.2.4 药敏试验 该菌对头孢噻呋钠、庆大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磺胺甲恶唑、四环素、氨苄西林耐药(表2)。

4.2.5 胶体金试纸检测 PCV 检测呈阳性,PRV、CSFV、PRRSV 检测呈阴性,因而判定为PCV 感染(表3)。

5 治疗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症状较轻的病猪,将凡士林、阿莫西林粉剂、阿昔洛韦乳膏均匀混合,涂抹在头部、皮肤和四肢破溃处。对于症状较重的病猪,体表涂抹上述药膏和注射药物相结合进行治疗。药物注射分3 种:第1 种,使用20 mL 黄芪多糖注射液溶解1 g 头孢噻呋钠粉剂,每头仔猪注射1 mL;第2 种,使用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100 mL、5 g),每头仔猪注射1 mL;第3 种,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各1 mL 混合注射。上述方法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鉴于该猪场未作PCV 疫苗免疫,全猪群紧急免疫接种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灭活疫苗。经治疗,该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表1 生化试验结果

表2 药敏试验结果

表3 胶体金试纸结果

6 讨论

6.1 本病诱因

本病发生与疫苗、病毒特性、猪群自身和外界条件等因素有关[7]。近年来,国内大部分猪场PCV 阳性率居高不下[8]。多数猪场使用的疫苗为PCV2 灭活苗[9],但其免疫保护率达不到100%[10],效果不甚理想。同时,PCV 可导致猪群严重的免疫抑制[11],使猪群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弱,极易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不健全的卫生防疫措施也可导致继发性疾病产生,如粪便清理不及时,仔猪剪牙、断尾时未消毒,母猪产仔后乳房处皮肤消毒不彻底等。另外,猪群个体差异和母源抗体干扰也是诱发本病的一个重要原因[12]。

6.2 防治措施

本病防治重点在于加强预防和对症治疗。猪场内严禁饲养猫、牛、羊、马等动物,及时驱赶野猫,防止其携带病原传播给猪群,导致疫病发生。定期使用含氯或醛类消毒剂对猪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喷洒消毒,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要使用消毒剂、紫外线或蒸汽严格消毒,防止野毒传入[13]。平时可对猪群进行药物保健[14],预防细菌病发生。接种时应保证疫苗免疫效果优良,也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免疫效率[15]。对症治疗在于合理使用药物,病毒类疫病应用干扰素、黄芪多糖等药物;细菌类疫病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程度高的抗生素;寄生虫类疫病则应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驱虫药[16]。有研究[17]表明,中药及其提取物在治疗细菌病、病毒病和寄生虫病中效果明显,但在畜牧行业普及中药应用尚需一定时间。传统上可选用红霉素、大观霉素或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18-19]。本场经药物敏感试验及临床应用,证明头孢噻呋钠对抑制该场葡萄球菌感染效果极佳。

6.3 鉴别诊断

本病易与猪瘟、猪丹毒和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等疫病相混淆[20],可通过多发季节、病猪日龄和剖检病变作初诊。猪瘟多发生在春秋两季,致死率高,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急性病例死亡率可高达100%[21];猪丹毒早期症状与葡萄球菌感染类似[22],但剖检病变有所不同,表现为特征性的“大红肾”和心脏内“菜花样”增生[23],多发生在夏季,主要侵害3~6月龄育肥猪;猪皮炎肾病综合征鉴别在于其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尤其是6~12 周龄最常见,通常在3 d 内死亡,病程长的可持续2~3 周[24]。当然,在生产实践中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

7 结语

本次猪圆环病毒病继发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治提示,预防此类疫病,仅定期接种疫苗远远不够,还应重视平时的饲养管理和猪场环境卫生,只有做好全方位防护,才能保障猪群健康生长,使猪场经济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圆环葡萄球菌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猪群中暑咋预防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五环填数
巧剪圆环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