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管理在临床质量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2020-09-08 03:48陆世翠廖艳罗日云刘婷杨雪莲黄晓景陈湘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全院科室评估

陆世翠 廖艳 罗日云 刘婷 杨雪莲 黄晓景 陈湘(通讯作者)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 广西 南宁 53007)

随着疼痛被列为继体温、血压、呼吸、脉搏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疼痛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1]。临床疼痛的管理模式发生巨大转变,不再单纯为控制疼痛,发展为综合评估、超前预防、及时治疗的疼痛管理方案[2-3]。护士在医疗活动中不仅是执行医嘱的主体[4],还在医疗质量评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疼痛管理也是如此。掌握一定的疼痛护理知识和技能是将来在工作中为疼痛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前提[5-6]。护士缺乏疼痛知识是有效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之一,提高疼痛相关知识,改善其疼痛管理认知度,是一种促进疼痛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7-8]。因此,从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及患者拥有免除疼痛的权利来讲,在全院范围内进行疼痛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及迫切的。为此,基于我院多年疼痛诊疗与管理经验,组建全院各临床科室疼痛专业小组,并采用微课视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对小组成员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同时定期对各科室疼痛护理知识及管理水平进行评估与考核,提高临床疼痛管理水平。现将经验与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线数据方法

组建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管理小组,结合我院疼痛学科近30 年的发展经验,同时参考文献[9-10]等制定疼痛管理总流程、规范化管理制度、疼痛管理指标查检表。分别对我院26 个临床科室进行疼痛管理现状水平测试后,用Epidata3.1软件双人录入后建立基线调查数据库,使用SPSS22.0 软件对基础数据行进分析,结果显示:疼痛评估准确率为40.13%,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为27.15%、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为33.33%,疼痛控制满意度为79.22%。

1.2 问题分析

分析当前全院各科室在疼痛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疼痛小组成员运用PDCA 法组织讨论,分析影响疼痛管理水平的因素。收集并整理后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护理人员存在疼痛基础知识欠佳, 疼痛评估方法不科学、疼痛记录不规范等问题;(2)非常有必要对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优化流程和制度,建立符合我院特色的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

1.3 策略制定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与临床疼痛管理小组讨论,制定以下管理措施:

1.3.1 建章立册,提高管理水平

疼痛管理小组制定了疼痛管理制度,明确组长、副组长、秘书、联络员职责并落实,在小组成员内通过自荐、推荐出特长生组成培训组,进行课件制作和微课视频录制,并选派核心成员参加国内各种疼痛专业相关学术会议,与全国疼痛护理重点专科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对培训内容进行规范统一化;制定小组每日培训、每月培训、季度培训清单,所有组员参加小组举办的各类培训讲座,担任科室疼痛管理联络员,对培训内容上传下达,充分发挥传播知识作用,指导督查科室疼痛管理。

1.3.2 编写《疼痛管理手册》,规范疼痛管理

疼痛组汇集全组力量,在护理部指导下编写了《疼痛管理手册》发放到各临床科室。本手册内容涵盖疼痛管理的基本知识、急慢性疼痛管理、特殊人群疼痛处理临床疼痛方法等内容;分别解答护理人员在临床疼痛管理中已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困惑;制定疼痛管理制度细则、镇痛风险评估制度、疼痛评估、疼痛护理满意度量表、疼痛护理敏感指标查检表、疼痛护理管理质量指标等。手册凝练了疼痛精细化管理的护理措施,使疼痛实现精准化护理,受益患者。

1.3.3 开展护理疼痛管理培训

对各科室疼痛联络员、全院新入职工及轮转、规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重点集中在:(1)疼痛评估方法及评估记录的规范化;(2)疼痛联络员对科室护士疼痛管理的培训方式及考核;(3)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全组成员探讨各科在疼痛管理培训、实施过程中的技巧和优秀经验,分享国内外疼痛管理的新理念,探索更合理的疼痛管理机制;(4)制作临床不同疾病导致的疼痛管理微课;(5)定期派遣各科疼痛联络员科室交叉检查与情景模拟教学。

1.3.4 统一疼痛评估工具

针对部分科室缺乏疼痛评估工具及评估工具不统一的现象,疼痛组重新设计制作疼痛评估尺,下发各科室应用,保证每位护士人手一份,规范、统一了使全院临床科室的疼痛评估工具。指导特殊区域科室。如急诊、重症监护室、儿科、新生儿科运用正确的评估工具。

1.3.5 运用敏感指标监控,持续改进疼痛管理

小组内招募二级质控成员,建立以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这四项作为疼痛管理敏感指标,制定了相应的查检表和满意度调查表,作为疼痛管理一、二、三级质控的标准,使疼痛管理过程中能更精准、及时、有效的发现存在问题。所有科室疼痛联络员对新版疼痛质控检查表和疼痛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一培训后,运用到临床工作中进行疼痛管理的监控,使用80/20 法则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PDCA,进而促进疼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 统计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非正态分布采用四分位数法(P25,M,P75)。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 或Spearman相关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护理改进评估

2018 年1—6 月全院临床科室调查结果显示:疼痛评估准确率95.46%,比2017 年下半年提高了53.9%;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97.24%,比2017 年下半年提高了32.3%;疼痛记录合格率98.21%,比2017 年下半年提高了53.85%,疼痛控制满意度92.52%,比2017 年下半年提高了11.52%。详见图1 ~4。

图1 不同时间点全院临床科室疼痛评估准确率比较

图2 不同时间点全院临床科室疼痛评估及时率比较

图3 不同时间点全院临床科室疼痛评估合格率比较

图4 不同时间点全院临床科室疼痛评估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第一阶段(2017 年3—6 月),第二阶段(2017年7—12 月)全院疼痛管理整体改善不明显,特别是疼痛评估准确率和记录合格率有待提升。基于当前疼痛组的现状,2018 年制定新的工作计划、目标,继续推行疼痛管理的标准、疼痛管理的评估方法、疼痛管理模式及疼痛管理。第三阶段(2018 年1—6 月)结果显示,全院疼痛管理成效取得突破性进步,各项指标达到90% 以上,其中三项查检指标合格率≥95%,患者满意度达到三甲医院要求。同时确保了护士对患者的疼痛评估更加准确,患者对疼痛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动态评估患者疼痛,及时反馈,并进行提前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以疼痛科牵头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积极实施疼痛管理改革创新,从各科室自愿申报、选拔护理骨干加入,对成员进行有计划的、规范的统一的培训,凝练疼痛管理的护理措施,应对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开展情景模拟结合微课视频教学,提高临床护士对疼痛评估、操作流程、药物使用规范度、患者的宣教能力、

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规范的疼痛管理,进行准确的疼痛评估,有利于准确全面地评估疼痛病情,为临床疼痛诊. 疗提供依据,为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促进疼痛护理的发展,推进优质护理内涵,使疼痛实现精准化护理,受益患者。

猜你喜欢
全院科室评估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