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的影响

2020-09-10 09:37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红细胞动力学血流

董 洪 彦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民医院 濮阳 457500)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展过程,和其血管储备功能、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斑块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且会影响患者的心功能[1~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为患者治疗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接受倍他司汀治疗对其脑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的影响作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纳入标准:确诊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影像学检查显示未出现实质性器官恶化或血管性恶化;意识清醒,自愿接受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外部伤害、眼部症状所致头痛、头晕、头沉者;合并前庭迷路、颈椎病、感染性疾病者;高出血风险、免疫力差者;精神、智力异常者;肝肾等器官严重弄损伤者;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

实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8.12±4.58)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23±1.52)年;体质指数21.22~27.01kg/m2,平均(24.02±1.58)kg/m2。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85±4.71)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30±1.47)年;体质指数21.41~26.89kg/m2,平均(23.95±1.51)kg/m2。对比两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可比性较好,且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次剂量为20ml,每天治疗1次,连续实施10d的治疗。

实验组倍他司汀静脉滴注治疗,将倍他司汀(40mg)加入至氯化钠溶液(0.9%,500ml)中,每天治疗1次,连续实施10d的治疗。

两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均连续实施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的效果作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水平以及其心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性。

效果评价:治愈:头晕、头痛等体征和症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头晕、头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有效:头晕、头痛等症状均有所改善,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无效:疾病体征和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

心功能: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效果分析

实验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分析[n(%)]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分析

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分析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分析

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分析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易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在老年人群中出现,患者脑动脉循环障碍,所致头晕、头痛等自觉症状出现波动性消长,但是并不会出现局灶神经明显损伤等表现,为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患者存在器质性或血管性疾病[3~4]。研究显示,若患者长时间处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状态,则会使得其脑组织,出现血液慢性缺乏的情况,从而引发各种损伤,降低其机体健康[5]。

本研究中,实验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实验组治疗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倍他司汀的应用效果好,可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以及心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倍他司汀应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其治疗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心功能,从而更好促进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预后的改善。

猜你喜欢
红细胞动力学血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终末期库存悬浮红细胞引起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