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政治教学与“四个自信”的融合研究

2020-09-10 07:22庄江平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四个自信

庄江平

摘要: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把核心素养放在核心地位。高中思政课的核心素养教学必须凸显课程设置的政治方向。“四个自信”在教学中的融合是生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基本要求。研究立足高中教学实践,围绕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和 “四个自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学融合“四个自信”的价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 四个自信 融合途径

一、核心素养和“四个自信”的对立统一

1.核心素养凸显教材编写的政治方向

新时代孕育新理念,新时代也呼唤新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催生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有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当下的开辟和试验就是核心素养教学,也是目前高中课堂改革的风向标。核心素养,按照学界的解释,特指的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内涵主要有专业知识、基本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高中政治课程的设置来看,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者相互独立又构成统一的联系,形成有机整体。政治认同素养无疑是思政课的首要素养,起到方向引领的作用。

2.“四个自信”对治国理念的价值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回顾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道路自信是对中国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3.二者殊途同归

高中政治课是牢固树立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习近平同志2019年在全国思政教师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综上,核心素养和“四个自信”二者相互对立,各有指向,但是二者又相互统一,相互贯通,“四个自信”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的方向性指标,是核心素养的高阶目标和育人标准的根本,共同体现在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

二、课堂中“四个自信”的价值

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新一轮课改的实践中,重视“四个自信”的引领,这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现实意义。

1.夯实高中学生理想信念之基

高中生正处于未成年人转向成年人的重要时期,心理不稳定、不成熟、不喜欢简单说教。而高中生普遍对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缺乏认同,必须通过思政课理论学习、比较、辨析、证明,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树立、结合。比如,可以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的数据,让学生去体会、去对比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市场经济的优点在哪里以及新发展理念、宏观调控、对外经济交往的成就。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提升的本质就是夯实理想信念之基,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2.提升意识形态安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的浪潮下,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从战略安全角度讲,意识安全关系到为谁培养、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思想政治课需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宣扬马克思主义真理,意识形态如果不牢固,就会不战自败,一盘散沙。在必修二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发展等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思政课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实践性。

3.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提升最终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其焦点应是“全面发展的人”,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这些都是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化。立德树人,首先是要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每个人的禀赋,提升每个人的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政课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把“四个自信”融入教学中,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政治过硬的人才。

三、构建政治课堂新常态

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教学,构建教学新常态。

1.教学设计融合“四个自信”

以活动性课程为载体、议题式教学为途径,融合“四个自信”,用议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进行。以《政治生活》教学为例,教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设置情境,围绕“处理复杂国际关系中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议题展开学习和探讨。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出话题,结合学科知识抛出各种有层次的问题,指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有效解决教材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投入反思式学习中,独立思考,又相互辩论,进一步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收获了理性思考、审慎判断的思维方式。

2.立足并深度挖掘教材

可采取辨析式探究生成、价值引领,强调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多元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经济生活》的个人分配制度教学中,采取对比法、排除法進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在经济全球化影响教学中,设置辨析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班级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3.综合性的教学形式

注重创设情境,在情境设置中注重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讨的积极性。情境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学生理解力的片面性,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综合分析。注重问题化教学, 在素养课堂的实施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懂得并善于设置教学问题,在预设问题时不要固化问题的答案,而应该多元化、发散式地生成,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习惯思维。

4.思政课程社会活动化

陶行知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通过课程设置结合系列化社会活动,从素养教学出发,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文化生活模块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进行自我总结与反馈,最后形成价值判断,以实现价值认同。

在新课程改革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变,教师要在变与不变中把握统一,构建教学新常态,真正把立德和树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许大成.指向核心素养的知识教学新形态[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1):15-18.

[2]路俊萍,李守江.整合资源 夯实基础 融合创新——例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微课程资源的深度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9):70-72.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四个自信
浅析大学思政教育与中国梦相融合的途径
习近平“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意义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融合途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列提出的重大价值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