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学原点的高中数学课堂重构

2020-09-10 07:22钱宁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钱宁

摘要: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生活教育理论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合理借鉴这一教育理论,重构回归教学原点的高中数学课堂,对于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多个维度探讨回归教学原点的高中数学课堂重构途径,包括将课堂导入到生活化情境中,营造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生活化情境,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打造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生活数学。

关键词:教学原点 高中数学 课堂重构 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在《教育与科学方法》中指出:当前的教育类型包括两类:一类是好比一名刚入学的新生乘坐于洋车中,命令车夫拼命地赶车几十里,最后的结果是车夫辛苦、学生安逸,但是学生自己无法返回;另一类是不乘车,而是自己走路前往,对路感到陌生时,就咨询交警,虽然比较辛苦,然而却能自己返回。这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也颇有启示性。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自己“走出去”并“走回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积极学习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可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笔者联系实际数学教学经验,根据陶行知教育理论,谈谈如何回归教学原点,重构高中数学课堂。

一、回归教学原点的高中数学课堂重构途径

1.将课堂导入到生活化情境中

课堂导入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加以联系,才可以营造高效的数学场景。如此,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并及时进入教学内容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数学教学目标。

比如,在开展“分段函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举出若干日常生活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出租车费或是水电费是怎样计算的吗?水电缴费所采用的分段式计费依据原理是什么?我们应怎样准确计算出电费、水费和车费?”高中函数知识难度较大,具有一定抽象性和推理性,而高中生并未形成完善的抽象推理思维。倘若教师能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抽象数理知识带来的问题,让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其学习分段函数的兴趣。

又如,在开展“任意角概念的推广”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若干生活场景,逐步导入到新课教学环节中:(1)你是否使用过扳手?旋紧或拧松螺母,二者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吗?(2)朝哪个方向旋转属于旋紧?朝哪个方向旋转属于拧松?(3)根据初中知识可知,旋转一圈的度数是360度,但从实际经验出发,若要将螺母旋紧或者旋出,有时应旋转好几圈。那么,此时角度为多少?(4)在旋转扳手时,如果旋转2次或以上,有时候还会旋转至相同方位,此时的度数是多少?上述问题蕴含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借助以上生活化场景,能调动学生对于“任意角概念推广”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生活化情境

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适当营造生活化问题情境,不但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统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现实生活,营造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走入市场环境,就某项商品的营销情况展开调研。另外,教师还应联系现实生活,将数学知识转变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积极探讨。譬如,在“抽样方法”教学中,可以营造如下生活化场景:我校共有学生950人,其中,高一年级390人,高二290人,高三270人。现在,随机抽取数量为45人的样本,怎样的抽样方法比较合适?各个年级抽取的样本人数依次是多少?将学生熟知的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能避免学生对难度过大的知识产生反感心理,在化解实际问题时自觉建构相应的知识系统。教师应积极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造生活化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3.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1)以教学大纲确立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挑选学生所熟知的话题,和数学相关知识加以结合;(2)在教学中体现新知的生活化特征。将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状况作为出发点,构建数学的新型理念。基于社会当前的热点话题、经典故事,或通过探索、竞赛、游戏等多种途径展开教学,将现实生活当作教学背景,把数学问题当作教学的进路,目的在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比如,在开展“圆的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纸上画若干个圆,直到对圆感到满意为止;再在此基础上探析什么是圆,圆有哪些标准等。如此便自然地进入圆的方程教学环节之中。根据此具体实例的分析可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与新课改所提倡的建构数学大课堂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可见,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从课内的教学理论延伸至现实生活环境中,消除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陌生感。

4.打造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生活数学

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新材料之间的衔接情况,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比如,在开展“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某个生活具体情况进行思考:当下,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股探究彩票中奖号码内在规律的潮流,不少人绞尽脑汁寻求不同号码内在的关联性。那么,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来看,中奖号码真的有内在的规律吗?它是否真的可以被民众所预测?在通过一番激烈辩论之后,教师加以必要点拨,聯系数学中的原理知识,让学生对此问题有所了解。基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学生不但能加深对此节课中知识要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结语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联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积极指导高中生基于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活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中数学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让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相连,打破了传统课堂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教授,而忽视现实教学的局限性,显著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满足了高中生对于学习的需求,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可见,回归教学原点的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重构,对于整个课程改革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慧.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模式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4):35-37.

[2]刘培汉.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控[J].教育教学论坛,2010(9):18.

[3]董入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重构的几点构想[J].中学数学,2010(02):10.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