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艺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10 07:22易紫琼
今古文创 2020年22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应用

【摘要】 汉服艺术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教学经验相比于书法、国画等依然不足,将汉服艺术引入国际汉语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可以注入新鲜的文化血液,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对中华语言、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教学实施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汉服形制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国际汉语教师应积极肩负起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 汉服艺术;汉语国际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2-0049-02

基金项目: 2019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美育在华文教育中的创新性实施研究”(编号19JY15)。

语言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不断深入,文化教学也在逐步推进。中华民族具有衣冠礼仪的悠久文化传统。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教学中,书法、歌曲等项目实施较多,服饰文化特别是汉服的推进则相对较慢。各个国家民族都有代表性的服饰,如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印度的纱丽。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承载了数千年工艺和美学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其应用到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可行性,同时也要注意方式和技巧。在新时代汉服艺术的国际推广具有光明广阔的前景,值得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同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 、汉服艺术简介

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有时也被称为汉衣冠、汉装,其基本特点为交领、右衽、系带、广袖,基本形制有衣裳(上衣下裳分开)、深衣(上衣下裳相连)、襦裙等,基本组成结构为首服、体衣、足衣和配饰。“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这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美名的由来。汉民族在很久之前就有自己独特的服装体系,《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此处的“衣裳”抑或是汉民族最早的服制了。据考证汉服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初步形成冠服体系,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善。汉代冠服体系得到全面普及,汉服也由此得名。不同朝代的汉服形式会随社会变迁出现一些差别。战国时期汉服的款式主要为深衣,汉朝为曲裾、直裾深衣,唐朝为襦裙,明代为袄裙等。各个朝代的汉服代表着当时的文化艺术和审美思潮,体现了伦理道德、宗亲血缘、等级制度、色彩崇拜等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如四书五经中有若干对汉服艺术的详细记载。

二 、汉服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意义及可行性

(一)汉服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意义

1.增强学习兴趣。对于目的语国的语言文化,学习者在情感上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时能够保持学习动力。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形式和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汉服是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服饰,款式多样,特色鲜明。当代服装设计不时会引入汉服元素,汉服在承袭古制的基础上会融合现代元素,如百褶裙的前身为宋朝褶裥裙;汉服在面料、配色等方面也会结合现代审美特色,在改良与创新中更好地融入生活,获得更多认同感。学习者对中国服饰了解较少,将汉服艺术引入汉语国际教育能够为文化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丰富汉语课堂的文化内容,增强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热情。

2.促进对汉语言的理解。学习者想要掌握运用汉语,有必要熟知某些重要的中华文化知识。汉服伴随着朝代更迭延续了数千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变迁,彰显着风俗和价值观念。汉语中的“领袖”一词指的是国家或组织的领导人,其由来与汉服有关。领和袖分别指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容易与身体摩擦造成破损,制作汉服时将这两处单独用料,并且镶上金边,看起来醒目高贵。《晋书·魏舒传》载“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赞赏魏舒为人好像衣服上的领子和袖子,可以作为表率,由此领袖引申为表率、领导人之意。再如“衣锦还乡”“两袖清风”等成语都是由服饰来引申出更深层含义。汉服文化艺术教学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汉语水平提升,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偏误和交际障碍,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在汉代“衣裳”一度成为中国的代称,可见其重要地位,在体现中国社会风俗与文化方面极具代表性。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系带,交领指的是左右两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形成领口的交叉,右衽则是指左襟盖住右襟,体现的是中国自古崇尚右,以右为尊的观念。日本的和服便借鉴了这一元素。汉服的色彩与中国的自然崇拜与五行学说有关。西汉时期,汉服服制顺应四季,采用四季之色,形成“四时衣”,春为青、夏为赤、秋为白、冬为黑;到了东汉受五行思想的影响,对应五行的五色,改为“五时衣”,自此汉服便遵循着五行五色沿用到清代,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顺应天道、师法自然的思想。汉服艺术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国际汉语課堂上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传播并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汉服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可行性

1.信息化时代有利于文化教学。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便捷,日常生活与网络紧密挂钩,国际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清楚、直观地了解汉服信息,这为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年来汉服风潮兴起,汉服高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现代化技术手段,用图片、课件、影音或者是课堂实践来进行汉服艺术展示和宣讲,影视剧等艺术形式鲜活生动、画面情节丰富,如《琅琊榜》等传奇剧和仙侠玄幻中对汉服的使用比较专业,塑造的艺术形象唯美动人,这类影视剧在海外的热播也说明了汉服艺术与影视结合能够产生的文化效应。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汉服艺术教学质量。

2.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在学习汉语的热潮中被众多国际人士熟知,越来越受到国外的关注。如法国在春节时将埃菲尔铁塔的灯光色调整为红色以示对中国的祝福,众多国家领导人在荧幕前向华人拜年表达友好祝愿,这体现出世界文化间的包容性和接受度。在节日氛围中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包容和兴趣性往往更强,可以将传统节日视作引入汉服文化艺术的良好契机,更容易让学习者认知和接纳中华文化。当前国际汉语学习者对部分中国传统节日非常认可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课堂中引入汉服,让学习者在课堂实践中更深刻地欣赏、体会汉服艺术。汉语国际教育现有的文化教学成果使得汉服艺术的应用具有了可行性。

三 、汉服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应用分析

(一)教学环节

1.汉服知识简介。汉服作为华夏民族代表性的服饰延续了数千年,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对汉服的直观欣赏之外,教师还应让学生体会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知识。在课堂上可通过汉服实物展示、图片和影像讲解、影视剧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汉服艺术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推进打好基础。

2.课堂实践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民间神话故事。课堂上教师可选择小故事进行讲述,先让学习者了解故事情节,然后组织编排一出小型舞台剧,让学生穿着汉服来演绎,有利于促进对新事物的理解。影视剧是学习者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热播的古装剧中,汉服艺术往往通过人物、情节、历史背景的烘托更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让学生编演影视片段。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进行汉服艺术教学的重要时机,可以让学生穿着汉服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丰富课堂实践内容,营造良好的汉服教学氛围。

3.课后巩固。汉服的形制多样,课堂上对汉服的展示是有限的,而对于新事物,学习者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习者推荐不同类型的图片、影像和影视剧来观看,布置关于汉服探究的课后作业,加深其对汉服艺术形式的印象,维持其对新事物的热情。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设置专门经费来购买教学用汉服。

(二)教学注意事项

1.汉服形制的选择要合理。传统汉服有首服、体衣、足衣等,穿着复杂繁缛。由于汉服的形制多样,穿法也不一样,因此在汉服的形制款式方面要进行选择,以免过于复杂的东西引起學习者的厌烦心理。教师既可以准备传统的汉服,也可以准备经过创新改良的现代汉服。传统的汉服制作精美,但穿着起来有一定困难,可以用于展示;经过改良的汉服能够减轻穿着上的负担,可供学习者挑选试穿,增强学生对汉服服饰的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理论教学略显刻板,实践教学则灵活轻松,学习者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在轻松愉悦的实践中对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汉服知识十分繁杂,纯粹的“填鸭式”灌输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容易让学习者觉得枯燥和反感。多样的实践活动对于汉服艺术的教学来说是有必要的,如春节时可以组织团圆庆祝活动,中秋时可以开展茶会、赏月活动,端午节可以做荷包、包粽子,重阳节可以登高、赏菊花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习者对汉服文化的印象更为深刻,促进对汉服艺术的理解,增强学习热情。要促进汉服艺术更好地融入汉语课堂,必须将汉服文化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是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服装,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得中华文化开始逐渐得到世界的关注和重视,汉服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上,文化教学项目有书法、国画、京剧、武术等,取得了一定成效。汉服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服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学习者深入探知中华文化。当前汉服文化教学较少,将汉服艺术应用到国际汉语课堂中能够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汉服文化艺术教学要求教师对汉服知识如发展史、形制等有所掌握,在实操技能上没有戏曲、书法等要求高。汉服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际汉语教师应勇于肩负起传承传播中华语言文化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晓明.新时期华文教育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9.

[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4]韦荣慧.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李芽.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易紫琼,女,江西人,汉族,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本科生。

本论文在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王晓明博士的指导下完成。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应用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