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研究

2020-09-10 07:22毛淑静
今古文创 2020年30期
关键词:李白传统文化

毛淑静

【摘要】 开元十三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先后经游金陵、扬州等地,最后“酒隐安陆”,开启以安陆为中心十年的漫游生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安陆文学研究者深入民间调查,把仍活在民众口头上有关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故事整理记录下来,围绕天才李白、李白刻苦读书、四处干谒、蔑视权臣、婚后与许氏夫人生活情景等内容,将李白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狂放率真的个性气质与行侠仗义、同情弱者的英雄主义、人道主义等主体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今天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无参照意义。

【关键词】 李白;安陆;民间传说;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0-0020-02

传说是民间文学一个重要分支,“在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时,是经过了取舍、裁剪、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的……主要是通过某种历史素材来表现人民群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法和情感,而不是历史事件本身。” ①从广义上,传说属于民间故事,但从狭义上讲,传说的创作是依托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是由广大民众口头相传的。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地方风物,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安陆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反映安陆人民心目中理想的李白形象,展现出他们独有的审美情趣。

开元十三年,李白出蜀。顺水而下,经金陵、扬州等地,又返至江夏,小住寿山。开元十五年,李白与许氏夫人结为夫妻,移居白兆山桃花岩下,过上“朗笑明月,时眠落花”(《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的幸福生活,不久便开启以安陆为中心十年的漫游生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安陆开始搜集和整理关于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文献资料,后形成《李白在安陆》一书。其中收录《李白在安陆的民间传说》共计18篇,分别是《灯盏窝》《双桂劝学》《写经岭》《李仙人与晒经坡》《天花台》《洗腳塘》《李白骑驴登公堂》《飞笔成字》《笔架山》《万言不值一杯水》 《仙子伴读》 《白兆山书院》《下马桩》《太白下棋》《洗笔开池》《李白改诗》《指官为棺》《太白香蕉》。90年代后又增加《李白出世》《齐眉之量》《玉浮梁的传说》《大安寺的传说》等40余篇。

一、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的内容概况

关于李白的形象,有说他“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李翰林集序》),也有说他“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历史中的李白,诗歌中的李白,传说中的李白,有不同特点,也有相似之处。李白在安陆人民心中形象可从民间传说窥探一二。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围绕他诗文盖世仍勤奋苦读,引得仙子助力,在四处干谒怀才不遇后,又选择沉浸山水隐居桃花岩过上“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的生活展开。整个传说背景大致和李白在安陆期间的生平事迹紧密相连,但又平添许多地方色彩。在安陆民间传说中除了描述他是一个嗜书如命,过目不忘,才思敏捷的天才诗人外,还将他“仙化”。如《灯盏窝》中,李白在白兆山东边松林中刻苦用功感化了桃花洞中的桃花仙子,仙子前来送灯。《仙子伴读》中,李白日夜不停地读书,终于引来桃花洞仙子,仙子将桃花洞南边甘珠泉的泉水化成一捧珍珠赠与李白,免他生计之忧,成就他的功业。《洗笔开池》中李白在桃花岩前的苦水泉洗笔,后池水变成圣贤水。大人吃了延年益寿,小孩吃了读书聪明。又如《笔架山》记载,客人求诗,李白拿巨笔飞龙走凤一挥而就,手往后一扬,笔搁置两山之间,将他塑造成为一位诗文盖世,臂力过人的神仙。除此之外,突出了李白的行侠仗义、蔑视权贵的特点。如《洗脚塘》中,县官在衙门宴请李白,希望能代笔帮他应付朝廷考察,李白断然拒绝认为县衙应是清白之地,官员如此品质,实在难以相交。在回来途中遇一方塘,下马洗掉脚上的污秽。《李白骑驴登公堂》中李白遇见衙役欺负乡民之事敢打抱不平,行侠仗义。《飞笔成字》中李白以“卜”字戏弄裴长史。还有一些关于他在安陆日常生活中与亲人、友人的趣事描写,如《李白改诗》《下马桩》《太白下棋》《太白香蕉》《白兆书院》等等,塑造了一位平民化、生活化的李白。

总的来说,李白传说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安陆民间传说中涉及李白的身世,前期游学,中后期漂泊、终老等事迹少之又少。整个侧重点在勤学苦读和不拘礼法上,这与青壮年时期李白个人形象相吻合。传说中的李白除天赋才华外,还能得仙子相助,具有浓厚的神仙色彩。传说中又大篇幅侧重对李白不拘礼法,敢于仗义执言、蔑视权贵的描写,以上突出的两点与当时社会环境有莫大关系。中国几千年的观念就是重读书,重教育,重礼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在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迸发的年代,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能改变命运”一说,社会一致认可。在民间,人们认为在机会平等的情况下,读书除受人尊敬外,还能为官做宰,得众人相助。于是在搜集和整理传说过程中,在内容侧重点的选取上十分明显。这既是对诗人本身才能的认可,也是根据特殊社会背景和所处环境对李白的重新认识,体现出基层李白文化传播者的主观意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是几千年来人们对文化的追崇。

二、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与正史文献的关联

李白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中说“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明确指出他在安陆就居住在白兆山桃花岩下。开元十六年“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所以他一入长安回来称为“归来”。《安陆县志》记载:“白兆山又名碧山,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许。相属者曰太白峰、曰写经岭、曰长老山,李白读书其下……”安陆现存至今仍留下绀珠泉、大安寺、救苦寺、车盖亭、长庚书院、洗脚池等有关李白的十八处遗址遗迹,每处都有留下不同版本有关李白的传说。这些流传上千年的珍贵的文物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载体,也是激发文化认同感和家乡自豪感的重要纽带。

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中涉及的地名,如白兆寺、郎君桥、苦水泉、桃花岩、洗脚池、般若寺等,又如人名许圉师、裴长史、唐玄宗、元丹丘、何阁老、族弟、舅郎哥、白兆寺的老和尚等,添补李白在安陆的生活轨迹。这些传说故事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与正史有相似之处。明代杨涟《杨忠烈文集》云:“白兆山壁立千仞,唐以来有寺翼然万松间。”《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三怀楚小传:“怀楚,唐末僧。住安州白兆竺乾院。”表明在唐代称白兆寺为竺乾,作为寺庙它确实存在,且寺有僧人。李白在安陆的传说中多次出现白兆寺和白兆寺僧人,几乎贯穿始终。《月夜写经》中讲李白外出归来,走到般若寺向僧人借经书看,不小心把经书烧了。后来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力把经书一字不漏地默写下来。故事中的般若寺也在李白诗歌作品《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中出现,这些都可佐证李白曾居住在白兆寺附近。文献资料和传说也有出入。史料记载裴长史针对李白家世不清白、行为不轨、才能平庸发问,由此李白写下《上安州裴长史书》来洗清自己的“罪名”。传说故事《飞笔成字》中,裴长史在李白娶妻酒酣这天,当众假意请李白在长一丈五、宽两尺的白练上题字,结果被李白以裴长史的字“卜”巧妙答之。虽然事件的内容不同,但李白与裴长史的矛盾真实存在。

李白的身世比较复杂,史料记载他是“绝嗣之家,谱牒难求”,加上诗人自己对身世的回避,所以有关他的生平事迹至今仍有许多争议。在对李白生平研究中,除去正史文献资料,参考民间传说故事也能丰富李白的個人形象,达到增补正史的作用。“不管民间传说带有多少浓重的传奇色彩,不管它将生活作了何等样的变形,我们依然能够并且必须透过其离奇的情节和幻想的外表,看出它的生活底蕴,从而使民间传说成为认识社会、认识历史的一种有用资料。” ②所以在选用过程中,要辩证看待两者的关联,在尊重历史文献的前提下,重视传说所反映的民众思想观念及特定时代背景,充分认识民间传说故事的积极作用。

三、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的当代价值

传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李白在安陆民间传说属于民间文学,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说故事在表现他天赋才华,才思敏捷、诗文盖世的基础上,更突出他勤奋读书,博览群书的致学精神。在宣扬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价值观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他渴望自身才能得到国家重用,以遂他“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志向。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爱行侠仗义,敢于同恶势力斗争,勇于为平民百姓打抱不平。在千年以前封建社会全盛时期,他展现出来对自由的追求,对平等的渴望,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他超前的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意识,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值得去传承和弘扬。

传说与社会上各种民俗现象密切相关,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民俗价值。唐代自上而下信奉道教,其道派承袭魏晋南北朝。道教的神仙信仰和道教隐居修道的生活方式对诗人选择和创作作品产生很大影响。在整个尊仙崇道大环境下,百姓的生活习俗也发生改变。在李白传说故事中,每年三月三当地居民会到白兆山登高祈福。清《德安安陆郡县志》载:“三月三日,各祀灶神为醮,曰为贺祖师道成,亦或为白兆游。”如今白兆山山顶处仍有一座名为祖师殿的道观,除方圆数十里的百姓,每年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民间传说中也有些当地特色饮食描述,如每年正月初一用粘米水酒“玉浮梁”款待拜年客人,八月十五中秋节除赏月外,还会宴请宾客喝西域的葡萄酒,品尝“太白香蕉”(学名八月札)等。可见讲述者在讲述传说内容时会受到特定社会民间习俗影响,从而很多民间传说蕴含了重要的民俗价值,为后世研究前人民俗提供可参考的宝贵资料。

李白在安陆的民间传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当地人特有的宝贵财富。如何保护和传承,如何让受众者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接受,如何让古老的中华文明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下,值得认真研究、深入思考。

注释:

①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1980年7月版,第183-184页。

②程蔷:《中国民间传说》,第214页。

参考文献:

[1](唐)李白.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

猜你喜欢
李白传统文化
唐?李白 《客中行》(草书)
诗仙李白的归宿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