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概念的浅析

2020-09-10 00:26维晓蝶
体育时空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浅析理论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9-004-01

摘  要  “体育”是什么?学者们在这一概念的研究上可谓尽心尽力,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较为统一和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却在无限接近真理。而在未来,“体育”一词的概念还将不断扩充和发展。

关键词  体育概念  理论  浅析

“体育”一词来源于日本。顾名思义,可以将“体育”理解为身体之教育。虽然体育行为拥有悠长的历史,但“体育”一词的概念却出现得较晚。体育从学科分类来看属于教育学大类。1762年,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将“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称为“体育”[1]。当时这本书在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并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关注。据此可以看出,“体育”一词最初源于“教育”。直到19世纪,“体育”一词才被更多国家普遍使用。

“体育”有广义的体育,亦有狭义的体育。广义的体育可以理解为一切与身体活动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狭义的体育即指身体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定义公式“种概念=属(概念)+种差”来看,体育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的,用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当然这样的定义也属于广义上的体育。

虽然“体育”一词被普遍使用,但各个国家对“体育”这一概念的定义和理解是有一些区别的,每个国家都会根据本国的文化习惯来使用这一名词。事实上,统一对“体育”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日本学者近藤镇三于1876年在《独逸教育论抄》中将不同译法统一译为“体育”。“体育”一词在教育领域中的使用较为清晰,即狭义的体育,但在社会中流传的使用还是较为模糊的。学者胡均升就美国人对“体育”的定义搜集了如下几种资料:(1)赫塞灵顿:“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教育。”(2)克鲁格:“体育是教育过程,它通过教学(Teaching)、学习(Study)、锻炼(Training)以及方法(Method)促使身体得到发展(Body development)和运动技能(Skills)、体育知识(Knowledge)、运动规则(Law)的掌握,解决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3)克拉顿:“体育是人们身体活动的指南,它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发展社交、情感和理智方面的品质。”(4)塞顿;“体育是研究人体运动(Human Movement)的艺术和科学。”[2]

由于我国于18世纪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体育”一词由赴日留学生引带回国。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我国体育内容也逐渐走向多元。《体育概论》一书将狭义的体育定义为是一项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3]。我国学者熊斗寅在研究“体育”的概念时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整体性和本土化的研究,认为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并且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4]。

越是拥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定义起来就越为复杂。几百年来,相关学界都没有形成对“体育”的统一界定。但正如学者刘桂海所认为的,对于其概念上的定义可以没有統一且明确的定义,重要的是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总在无限接近于真理[5]。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事物可以做到一成不变,因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体育”这一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中。国际奥组委于2020年底将霹雳舞、滑板、攀岩、冲浪四个大项纳入奥运会新增项目,其中滑板、攀岩和冲浪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东京奥运会。与此同时,电子竞技项目入奥宣告失败。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在2003年就将电子竞技纳入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范畴中,但“身体活动”作为体育这一概念中最明显的属性,是人体生物能转化的过程,是通过强烈的肌肉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的过程,而电子竞技项目显然不具备这一特点,并且一款游戏的产生总会有它的生命周期,一时的风靡并不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形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新的游戏取而代之,从此销声匿迹。由此,在笔者看来电子竞技项目入奥失败也是对传统“体育运动”的一种保护。在商业化的大背景下,电子竞技行业的崛起确实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体育”这一承载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健康工具”终究还是需要落实在身体活动之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概念也更加包罗万象。电子竞技的兴起不置可否,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能带来无限生机,但一面是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一面是久坐不动损害健康的电子竞技,两种截然不同身体状态的活动应该如何兼容?如果有朝一日,电子竞技运动能够更加符合“体育”的定义,能够达到有益身心的目的,则才能更加符合大众对“体育”的认知,那么电子竞技运动加入体育运动项目,分属于“体育”这一概念之下也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为体育运动结合网络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胡均升.体育概念的探讨[J].体育科学,1983(01):5-8.

[3]《体育概论》编写组编.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4]熊斗寅.“体育”概念的整体性与本土化思考——兼与韩丹等同志商榷[J].体育与科学,2004,5(02):8-12.

[5]刘桂海.回答:体育本质是什么[J].体育与科学,2011,32(03):20-26.

维晓蝶  杭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浅析理论体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浅析“谯”字“酷烈”义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