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策略

2020-09-10 07:22谭荣
南北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平均数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谭荣

【摘    要】在小学阶段,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平均数学习水平是必要的,教师在平均数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科学地进行教学分析,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了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平均数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126

学生在学习数学平均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加强教学指导,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学习要点。本文在实践分析过程中,总结了平均数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熟知教学计划,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平均数教学的具体计划和重难点设置,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才能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获得预期效果。针对平均数内容的教学,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概念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時了解求解平均数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平均数的计算。其次,要在教学活动中同步培养学生分析与实践等方面的技能。第三,要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与生活应用途径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以此激发其形成高度的探索热情。平均数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设置为“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异同,而难点则为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便可实施后续的教学活动。

二、课堂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一)合理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平均数教学效率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可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开展思考,同时打消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抵触情绪。如教师可设置下述问题:1.小花一共用4天便阅读完60页的书,那么她每天读多少页?2.一个上下宽度相同的杯子内装了高度为16cm的液体,将其平均倒入宽度相同的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液体高度是多少?3.小智和小熊的体重总计160斤,两人平均多少斤?学生可基于理论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处理上述问题,最后由教师统一总结。教师可指出,前两个问题均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相同。而最后一题则是将两数的和平均分成若干份,结果并不一定为实际的数字。可见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和将一个数等分成若干份意义不同。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需要科学设置导入环节。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对平均数产生一定的认知,此后带入课程主题——平均数的求解。

其次,教师可通过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对平均数加深认知。教师向学生提出下述问题:同样的4个杯子装水,水的高度分别为6cm、3cm、5cm、2cm。那么上述四个杯子中水的平均高度是?学生在获得计算任务后,便可针对水的平均高度进行讨论。经过分析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明确平均高度并不是水的实际高度,而是保证总量不变而计算得出的同样的高度值。

第三,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将准备好的木块作为学具,每个木块的高度为1cm。先将4个木块进行叠放,表示4杯水的高度,此后再思考如何使4杯水的高度一致。

最后,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总结出两种方法:一是计算木块的数量及总的高度,再除以4,便得出每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值。二是将高度多的部分转移到矮的部分,求出平均数。将上述水的高度不同的杯子相互补充,直到水位高度相同,此时经过测算,水的平均高度为4cm。

经过上述实践操作,教师便可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获得的知识,并深入分析案例的特征。上述求解水的高度的题目是通过相互补充和转移来实现平均值的求解,但这种方法在生活中并不全部适用,因此需要学生准确掌握平均数的求解技巧,理解运算的顺序和规律,从而准确求解出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后,再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进行求解,以此夯实学生的计算技巧。

三、科学采用引导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目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平均数教学中,教师要擅于运用引导式教学法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引领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完成数学学习。

不仅如此,引导式教学法还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是站在平等的视角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而不是过去单向知识的传授。一般来说,引导式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不同学习梯度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引入生活素材,以生活化的视角去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焕发,自然就会更加乐于学习数学,平均数教学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保障。比如,在完成了平均数概念和意义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平均数是怎么回事,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开始自主交流、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给予学生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理解。

四、结束语

平均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关键,优化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方式,引入更多教学形式,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其自主学习。总之,通过开展平均数教学实践研究,提高了平均数教学认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科学地总结更加完善的平均数教学模式,从而积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启文.浅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5.

[2]张丽彬.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89.

[3]田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164-165,168.

[4]高翠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45-246.

猜你喜欢
平均数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