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020-09-10 07:22龚熹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龚熹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发现,高中阶段的数学是令大多数学生头疼的科目之一。作为高中阶段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数学最能拉开成绩差距。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是比较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习高中数学呢?接下来我就这个问题展开相应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025

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考的成败,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也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数学,但是数学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找到做题规律和技巧,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心理,导致半途而废情况的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做好课下监督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更好地迎接高考的挑战。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结合,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从教师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教师在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有限的上课时间将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知识认知过程,学生通过听课,利用间接知识认识世界,达到节省时间,尽快地掌握融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学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利地进行。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

研究表明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不同的,对于高中生来说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多二十分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识的讲解时间,尽量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黄金阶段将一节课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全部讲解完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课堂知识接受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不拖堂。调查显示教师占用课下时间讲课是学生最厌恶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再加上早晚自习,一天甚至会超过十节课,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身心上处于一种疲惫状态,而课下十分钟时间是学生仅有的进行自我调节和休息的时间,教师如果拖堂,不仅会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厌烦,更容易影响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状态,得不偿失。

二、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数学的教学活动来说同样如此。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众多,在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课程轮番上阵,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混乱,不能及时进行知识的转换,也就是说由于下课休息时间较短,学生往往无法及时从上一节课的内容中回过神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采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调整好学习状态,投入到新一堂课的课堂学习中来。

首先,对于数学来说,教材内容的设置体现出单一性和乏味性,开门见山的教学模式太过传统,会导致学生抗拒心理的产生。我在课堂上做过一个实验,课堂教学一开始直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发现课堂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学生表情显现出明显的厌烦,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配合度明显下降。这次实验表明,对于数学的教学来说,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降低学生的学习積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利用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给学生一个数学课开始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然后通过故事的讲解慢慢引出新的教学内容,逐渐导入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还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导入工作。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数学内容大多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抵抗心理。所以,教师在课堂开始不要急于引入新的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一下,利用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降低学生的防备心理,再通过旧的知识引出新的内容,循序渐进,这样就会给学生一个“原来新知识并不难”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保证课堂教学处在一种活跃、轻松的氛围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及时转化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情绪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和质量。合适的课堂氛围以及愉悦、高亢的情绪会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调整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归属感。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节课堂氛围。对于高中生来说,身心的发展已经接近成熟,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个性开始展现,在课堂听课环节中具体可以表现为:好恶分明,即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情绪高亢,注意力非常集中,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则表现得无精打采、兴趣缺失。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听课不均衡,影响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学生上课情绪的转变,及时调节课堂氛围,从而唤回学生的听课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还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营造不同的课堂氛围。如在知识的讲解环节,教师要营造一种严谨、认真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而在教学提问环节,教师则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营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并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几点关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建议,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