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0-09-10 07:22黄升华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运用分析案例教学法初中数学

黄升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相关部门提倡教师应革新教学观念并更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顺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在下文中,笔者将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初中数学  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28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在初中时期所养成的学习习惯以及积累的知识都将助力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初中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小学阶段相比,在初中时期学生所学的科目有所增加,并且每一科目都在小学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就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其难度较小学数学更大,并且所教学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的延伸。即使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不一定能轻松驾驭初中数学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探寻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初中时期,很多学生都面临着学习内容繁杂且学习任务繁重的压力,这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据了解,很多学生都视数学为比较繁难的一门学科,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并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做一些与数学学习无关的事。这是一种不良现象,因为学生并没有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长久下去,很多学生都会渐渐脱离学习的轨道,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其学习参与度能直接影响教学进程,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越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越低,课堂教学越难以处于高效的状态。虽然很多教师都在竭尽全力地教学数学,但却没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并不能紧跟教师的授课步伐进行学习,从而影响学习参与度。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能确保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已有很多教师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很多教师并不能理解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简单来说,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融入相关案例并引导学生在案例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而言,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完全参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当然,笔者并不否认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相关课本内容,但完全参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势必会使学生陷入繁难的学习情境中,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过于繁难且枯燥,教师反复地给学生讲解课本内容只会使学生渐渐产生厌学的倾向,从而降低学习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到“对称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相关图形或物体,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对称轴。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物体或是一些不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一定的乐趣,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如若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常见的对称轴图形,则很多学生并不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创新性。当然,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教师可以基于对称轴内容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案例,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较大联系的学科,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得以解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据观察,大多数初中生都热衷于学习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精心备课,即精心研读教材,并在教材中挖掘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信息,从而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解决数学案例。从教学的本质来讲,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应该在教师的要求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相关任务,这样不仅能体现新时代的教学意义,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当然教师也不是随意地给学生设计数学案例,而应该在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仔细阅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教师所设计的数学案例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即数学案例应和实际生活有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关联的学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每位学生都能重视数学学习。教师在解决数学案例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小组合作活动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诸多益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在班上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指的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行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小组合作活动受到诸多教师的青睐,而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就要求教师应为每个小组精心准备数学案例,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应在上课之前仔细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接受能力,并将学生分成综合水平相当且人数相等的不同小组,这样才能体现分组的公正性。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选一位组长组织本小组的探讨活动。给每个小组布置解决数学案例的任务,能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各抒己见,还可以学习其他同学宝贵的学习经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数学案例后,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而奠定学习的兴趣。当然由于初中生缺乏一定的数学经验,教师应及时关注各小组的探讨活动,如若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则应该及时给予帮助。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解决相关案例,并在班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案例以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遂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对称轴图形的案例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000(008):26-27.

[2]王勇.案例教学法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08,000(005):18-19.

猜你喜欢
运用分析案例教学法初中数学
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