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 痒的不止蟹脚

2020-09-10 07:22
金卡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美食人民币数字化

秋风起,桂花落,大闸蟹的脚也痒了,集体开湖上岸了。

中国人吃蟹的历史已有四五千年。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不仅将吃蟹视作饕餮之享,更是吟诗作赋来表达喜爱之情。诗仙李白就曾赋诗于蟹:“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欧阳修亦感叹,“是时新秋蟹正肥。”正是因为中国人对美味的极致追求,在于一个“鲜”字。而时令季节的大闸蟹,则以最无可抵挡的“鲜”字,轻易俘获了天南地北一众吃货们的胃。

从美食回转到行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对科技创新、拥抱开放的极致追求与对美食和生活的追求一样热烈,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总体布局。支付行业、银行卡产业作为新基建下“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隅,无论在百姓生活的众多消费场景中,还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历程中的跨境支付领域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后疫情时代下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与螃蟹共争“鲜”且“脚痒”想上岸的还有我们都离不开的科技。

秋蟹正肥,数字科技咬下这口正当时的“鲜”

数字科技要抢“鲜”科技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讲到,“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后疫情时代下,千行百业向数字化方向加速转型,据悉,峰会上200多家企业展示最新数字科技和成果应用,签约数字经济项目达426个,总投资达3316亿元,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字支付在数字经济时代争“鲜”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银联董事长邵伏军在2020年开年致辞中就表示,数字支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开放生态建设,中国银联致力于打造To B、To C、To G更为开放、更为广泛的数字支付网络生态,与产业各方结成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各行各业更好地融入数字支付时代赋能。

“新+”模式要抢“鲜”普惠共创。过去十年是支付行业抢“鲜”大规模使用新科技、新技术架构、新商业模式的十年。大量的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在支付行业得到应用,是因为在新技术的叠加下行业积累了更多数据,得以使智能收款终端、聚合支付等产品和服务,与线下场景快速融合,从而加速渗透各个行业。在新基建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当下,10月16日,西子湖畔召开了全球人工智能大会,重点聚焦于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关注前沿科技融入人们衣食住行的消费服务场景,智能金融成为新的风口。

而这其中,中国的支付产业以交易量、支付产品的种类,涉及的人数、客户数、商户数等目前在全球都占优势,抢“鲜”的“新+”模式功不可没。

雅俗共享, 场景应用拿下南北用户的心

数字人民币如新鲜的人间美味。还是抛蟹引现,梁实秋曾言“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刚刚在深圳中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5万名幸运儿,好似第一波“吃螃蟹”的食客开启了数字人民币“尝鲜”之旅,他们的感受正如享受新鲜的美食一般,C端用户调出尚显神秘且高端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在接地气的街边小店、商超、加油站等B端商户的智能终端中体验“上滑付款,下滑收款”的便捷支付,可不就是“雅俗共享”。

社会效益与社会福利并“鲜”共“雅”。移动支付还在创新中前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一文中指出,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可以说,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夯实了我国数字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既能在应用中普惠,又将提升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全球竞赛中的竞争力。

江、河、湖、海,是“蟹将军”雄霸的疆域;蒸、焖、炸、炒、腌,各种吃法让南北食客垂涎三尺……秋天的一时脚痒,不过是经历春夏积累后的厚积薄发,美食如此,数字化进击下,科技加载下的金融支付行业亦是。

猜你喜欢
美食人民币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认识人民币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Currency Exchang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