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09-10 07:14岳忠芳
新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岳忠芳

摘要“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是生物科学史上重要案例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基于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实验过程,学习科学家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通过问题驱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科学发展史;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现描述。六大要素之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指出: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既呈现了科学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又涉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在学习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相关内容时,课堂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教师将实验内容、科学家的姓名、时间和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进行列表比较。主要强调机械记忆。

(2)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的讲解和教辅资料的归纳、整理内容,没有自己的深入思考,没有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更没有领会生命观念。

(3)教师与学生脱离教材,通过资料的总结和大量做题替代知识的分析,虽然能应付平时考试,但是很难适应当今高考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很显然,这样的课堂很难培养具备生物学科素养的高端人才,学生没有掌握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不能满足于记忆经典实验,而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实验的问题背景是什么?为何选用该种材料为研究对象?得到了什么结论?操作关键是什么?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是什么等等?

下面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例,阐述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进行深度自主学习。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为主线,但并非局限于时间、科学家、现象和结论的识记上,关键的是以当时科学家所做实验为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原理和方法,对探究历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

1.教师预设问题,优化学习过程

教师通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探究历程是以时间为主线的,每位科学家都是前任科学家的结论为问题突破口进行研究的。教师从实验者的角度分析,从每位科学家探究的问题背景,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所采用的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实验操作要点等角度进行分析,设计了相关问题:

(1)普利斯特利植物更新空气实验: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吗?植物能否从空气中得到什么?实验装置为什么要密闭?有没有考虑光对实验的影响?英格豪斯重复普利斯特利实验时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绿色植物也能使空气混浊。那么空气为什么会变浑浊?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英格豪斯应该在哪些条件下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才得到“在有光条件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的实验结论?

这一串问题逻辑关系强,思路清晰,对学生的思维的大很好的训练。设计这些问题的理念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普利斯特利和英格豪斯的两个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的目的。

在设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萨克斯、恩格尔曼和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2)萨克斯天竺葵遮光实验的实验目是什么?为什么叶片要饥饿处理?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实验目的为“探究天竺葵叶片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实验应该怎么做?如果将天竺葵叶片遮光处理还可以探究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做?

(3)恩格尔曼水绵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水绵和好氧性细菌作为实验材料?如果用其他一般的实验材料可以吗?结果又会如何?对照设置时,黑暗中极细光束照射的部位与没有光束照射的部位已形成对照,还有必要进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对照吗?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其他植物材料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呢?检测指标是什么?实验应该怎么设计?

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和分析,学生能够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必须具备严谨的逻辑和推理能力,某个问题的研究往往不只是从一个角度展开的,看问题要多角度,分析问题要全面。

2.学生推理分析,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如果进行到这里,认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已经掌握透了,可以进行练习巩固结束,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并非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才是高考真正的命题点。师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以达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在上一节内容学习时已经学习了实验相关理论。如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等。学生可进一步进行方法的探究。

普利斯特利植物更新空气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检测指标分别是什么?无关变量有哪些?体现何种对照?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归纳出:自变量是绿色植物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存活时间(或存活状态)或蜡烛燃烧时间,无关变量是光照、温度、小鼠健康程度、蜡烛的种类和实验前燃烧程度等,整个实验为相互对照。在此基础上学生分析指出: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說服力不强,应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没有明确植物更新气体的成分。

方法明了啦,剩下实验迎刃而解。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将探究实验的讲授过程优化成实验问题的分析过程,通过设问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现象,提出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理论。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

结语:本节课从知识的角度,主要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分析历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没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于阅读,开展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相关实验的剖析,使学生在培养科学思维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激发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王娇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读本:2017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7

[2]李师超,彭亚敏.基于问题学习的创新设计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7(11):38-40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