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2020-09-10 07:22余景然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信息意识策略研究

余景然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科学理论也不断拓展和完善,国家对教育的关注也逐渐着眼于课堂教学,推进课堂师生关系转型,要让学生成为信息课堂中主要的参与者,让学生通过信息课程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让学生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现代信息意识,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实用性,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意识;策略研究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联合,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效果。同时,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也逐渐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化为培养全面性的人才,让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够提高知识修养,还能够提高综合素养,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老师在广州出版社的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和查阅资料的方式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意义

现代的科技不断发展更新,社会面貌也正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身边的事物随时可能被淘汰,谁能够掌握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谁就更有可能把握时代的机会,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互联网时代,因此,具有信息意识并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更容易把握机会走向成功,把握自己人生的主导权。信息意识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老师的引导和重视,具有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他们会对信息和互联网资源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和敏感性,能够对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有快速的判断力和辨识能力,能够更加直观的预估到互联网产物的价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善自己生活,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具有信息意识的学生对新时代的产物的关注度会更持久,更容易对新时代的事物产生灵感,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相对更高,更容易利用历史和时代的浪潮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新时代的产物鱼龙混杂,会有机遇也会有挑战,具有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判断能力和辨识能力,更容易避开挑战,抓住机遇,创造或者把握机遇。

二、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意识的具体措施

(一)老师要对信息意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首先,学校和老师要看清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正视信息技术对学生以后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明白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作用和价值。新的时代的竞争必然是各行各业的信息的竞争,掌握了信息发展趋势的人才能够真正的跟随新时代发展。信息技术既是单独的领域,又在各行各业中广泛运用,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产业的效能和效率。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学习方向,老师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老师只有正视信息意识的作用,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有一个较为认真的态度。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并不相同,它并不像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是不变的固定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和时代同步发展,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方法的更新。而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重视和对科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思考。同时,老师可以也可以讲授一部分基础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的储备量,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修养。

老师在广东出版社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中,老师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信息素养进行有针对的教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信息及其特征进行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老师可以通过听学生的交流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教学,既能够让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还能够活跃气氛,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信息及其特征,并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生活中。

(二)生活化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意识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判断力和辨识力,让学生能够具有信息敏锐力,是信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的重要过程。但是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生活知识具有一定的距离感,仅仅通过说教和讲解的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那么形成信息意识也具有很大的难度。老师可以借鉴生活中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营造自由良好的学习氛围,设立高效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和消化信息知识和操作技术。为了缓解学生因为学习枯燥的理论而产生的抵触情绪,老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案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用生活视角来学习和理解现代信息技术,让现代信息技术课堂具有亮点,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形成信息意识。同时,老师长时间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老师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观察课件提取课堂内容的信息,并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老师在广东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中,老师要可以举“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案例,让学生结合多媒体作品进行自主选材,并举行具有趣味化的活动,要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活动的教学技术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制作过程和多媒体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学习利用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操作。学生可以借助PowerPoint完成本课学习内容,由于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老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较为复杂,可以采取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结束语: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程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很多教师都并没有注意到信息技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作用,只是机械的教会学生实用性的知识和理论,具有一定的不利的影响。因此,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要不断转化,要从原来单一知识教学变成多元化的信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意识,让学生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掌握新时代中隐藏的机遇。

参考文献

[1]陈红紅.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金丽琴.高一学生信息素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罗思苑.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西北四省农村居民信息意识现状分析
如何有效培养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