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视域下的深度学习策略探讨

2020-09-10 07:22王少华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策略研究高中生物

王少华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信息量每天都是呈指数形式增长,简单的浅层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因此,越来越需要人们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以此来匹配当今社会的高要求、高竞争。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迫切地需要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感悟生物学科的思想方法,最终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它不是简单的追求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学习,视其是否对知识进行主动地二次加工、是否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进行深度的问题分析和理解。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相比内容里面基础概念多,学生理解困难,而大部分教师将生物归类到文科,一直认为要想学好生物就要不停地背诵概念,从而导致学生成为了观众和速记员,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丝毫的自我反思,如此长时间的循环终会使得学生思维僵化,科学素养低下。为了改变这样的劣质学习状况,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深度学习”,以保证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一、通过设问与追问,激发“深度学习”

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必须要有课堂提问作为引子,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深度学习”。首先问题的设置要在教师认真研习课本的前提下,同时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基础内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的本质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围绕课堂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达成问题的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补充完善,开展积极地追问,从而使其围绕新问题再次讨论。

例如,在讲解“种群数量的变化”时,教师再简单的将基础概念向学生讲解之后向学生提出两个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和增长率模型如何构建?对于经济鱼类的捕捞情况,怎样运用种群增长的曲线进行合理控制?”。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将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同时在问题讨论完后在此进行有效追问,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如果是面对濒危物种,怎样合理运用种群增长的曲线?大家知道每年为什么要设立禁渔期?”通过课堂设问及有效追问,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借助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对社会中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对于其中的问题让学生们共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总结,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家更加热爱生物、热爱学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课堂追问的问题可以是学生以往易出现的典型错误,也可以是对前面问题的进一步拓展。在不断的设问和追问中,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通过探究与拓展,激发“深度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中更容易敞开心扉进行交流,进而像专业人员一样去主动地寻找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的学习中利用深度学习使其沿着科学家追求学问的道路前进,并通过科学思维进行问题的探究与拓展,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打破一个鸡蛋,让学生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学生会积极的回答里面包含“蛋清和蛋黄”,此时教师指出鸡蛋蛋黄就是一个细胞,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让学生感受细胞膜的存在。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细胞膜的功能:每个学习小组取3个鸡蛋并去除蛋清,分别标号1、2、3,1、2不做处理,第3组将蛋黄膜刺破。而后第1组浸泡在生理盐水,第2、3组浸泡在融有红墨水的生理盐水中,在几分钟后让学生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学生很容易会发现第1和2组的卵黄没有变化,而第3组的卵黄渗入了红色。借助实验想象学生可得出了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转而,让学生探究细胞膜的结构、探究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并建构细胞膜的模型。最后,有效拓展,让学生为细胞膜的人工合成献计献策。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比如,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在课堂上首先给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让学生们观察,从多个角度设计探究实验、作出假设,并根据自己的假设解释实验现象;接着,教师再如若不成立的话如何才能让假设成立,接下来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继续探究;再根据得出的结果总结实现现象和实验规律;最后,提出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会得出怎样的结论,适当拓展连锁互换定律,使学生知识得以完善。学生通过探究获取未知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拓展或再次探究,使学生始终处于“深度学习”当中,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发散个人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细致的引导下个人“科学探究”能力获得更好的培养。

三、通过课堂翻转,激发“深度学习”

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书中的很多内容以概念和图案进行展示,而教师在讲授时只能通过口授将书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只会慢慢觉得疲倦,逐渐丧失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对此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鼓励学生提前对课本进行梳理。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做好课前的课件设计工作,尽量使书本的内容贴近教学要求的同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以趣味性的问题导入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以幽默的提示语来引导学生的思想也进入课堂,逐步的引领学生探究深层次的内容。教师要注意课程制作的适度性,即不能过于增大内容的难度梯度,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想法,在使其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在课前教师可将细胞的结构由内到外进行课前设计,把各个结构从组成、特点、功能等方面建立树枝状的导图,可适当的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将细胞结构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在观察的途中仔细分析细胞结构,观察细胞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进行深入的探究,同时将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情况作出指正,同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接着在上课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动画,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或其他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解析细胞的运输过程,并尽量使学生在学习时有较清晰的思路。然后,组织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进行自我消化,给大家讲出来,通过鼓励学习的方式激励大家学习兴趣,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翻转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书本内容的兴趣升并且最大限度的解放教师,。

四、通过游戏情境,激发“深度学习”

生物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单单依靠死记硬背很难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要想学好必须经过不断的积累和重复记忆提升其生物认知水平。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内容创设一定的游戏情节,对于学生来说传统填鸭式的课堂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游戏情节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有关基因的遗传问题时,教师可先将不同基因的组合以及症状做介绍,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基因遗传进行分析,然后询问学生们谁愿意当志愿者,一般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踊跃参加。然后在学生热情盎然的气氛下教师进行基因、染色体等的遗传做一个详细的过程讲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某些过程发生变异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要设置多个生活案例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学会自己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生活元素,不仅能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计算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意识,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在这样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状态,从而让其进入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发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努力引导学生让其在实际探究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灵感激发,产生新的问题并进一步寻求正解,始终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董超众.高中生物学科视域下的深度學习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8(26):156-156.

[2]卢文福.深度学习理论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深度教学策略例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1).

[3]吴久宏.基于问题导向,引领深度学习——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1(10):29-32.

[4]盛京京,周先叶.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生物教学设计——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为例[J].中学生物学,2009(01):7-9.

[5]奚红云,丁奕然.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解析与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8(5):40-4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策略研究高中生物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