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与转化路径研究

2020-09-10 07:22黄丽名梁栋蒋凌昊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传统文化

黄丽名 梁栋 蒋凌昊

摘 要: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对外传播是民族形象的构建,对内传播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的支撑。本文从传播渠道、节庆传播和文创产品的开发3个方面思考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能的转化路径,探讨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转化路径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价值;路径转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017-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桂西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所招标课题项目“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与实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xwcb07

一、引言

所谓桂西南地区,即南宁以西至中越边境之间的区域,包括崇左市各县及周边靖西县、上思县等。桂西南地区具有老、少、边、穷的特点,经济发展滞后。[1]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资源丰富,语言、歌圩、少数民族服饰、传统乐器、风土民俗等因素多样。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开发滞后,因此其保留程度相对完整,有待记录保存并传承。随着经济发展和全国教育的普及,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同时,其传统技艺和民族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路径转化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面向小众,只有部分当地人清楚当地习俗与文化。其知名度小,传播范围也受到了地域限制,难以传播开来。其次,就全國甚至全球范围而言,各地区各国重视以民族传统文化开发旅游业。但是,少数民族旅游景点过度商业化,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达不到游客的期望值。最后,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仪式、风俗等内容在传统节庆日才能看到。因此,寻找适合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转化的路径,探索并结合当地情况创新传统文化的转化路径,成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课题。

二、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

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2]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传递和传承。对内传承民族精神,桂西南地区居民建立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获取组群内的身份认同,建立民族自信;对外传递文化信息,桂西南地区以外居民了解当地地貌人文、民俗风情。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是良好关系建立的基础,是信息沟通的过程,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一)边境地区的对外传播

桂西南地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又与东盟部分国家接壤,其形象的构建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传播起到直接的作用。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认识受到边境城市的直观影响。构建国际关系,不可忽视近邻交往。在全球文化快速传播、碰撞和交融下,传统文化表现单一化、商业化,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深厚人文思想。保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凸显我国文化与众不同的内涵支撑,是丰富国家文化的基础,是传扬国家文明历史的灵魂载体。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即搭建一座桥,连接两个或多个群体聚集在可沟通可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或多个群体有了了解彼此的可能,在相互尊重、相互熟悉的交流过程中,构建群体间的和谐共赢发展。因此,传播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传播好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桂西南地区的重要手段。如何传播好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地转化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桂西南地区的中越人民既有良好的经济上的往来关系,又存在同族或亲戚关系。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往往跨境存在,即分布在边境线上,比如瑶族、苗族和壮族。地域的接近性拉近了彼此的文化共通性,使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关注到两者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点的同时,寻找文化的差异性,突出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成为了寻找创造性转化路径的关键点。这更具有传播价值,更易于构建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形象。例如,重复传播花山壁画,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传播传统手工技艺,凸显本地特色,塑造标志,打磨传播记忆点,形成品牌特色,促进传播作用。

(二)传播中寻找身份认同,增强民族自信

身份认同是在“自我”与“他我”认知中寻找本体所处的位置,回答“我是谁”“我属于哪个群体”两个主要问题。随着传播媒介的迭代更新,地球变成“地球村”,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认知面也越来越广。人们从媒介传播的信息中认识世界,也在媒介传播的信息中了解寻找本体所处的位置。身份认同的结构包括认知、产生的情感和对应的行为表现3个方面。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解决的是当地居民与族外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特别是当地居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由于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与交通的不便利性,传统文化及其精神难以传播开来,外来信息冲击着当地居民对社会的认知,刺激着当地年轻人对外界社会的物质需求。传统技艺的经济效益与当地年轻人经济需求的矛盾,造成了当地居民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学习需求降低,导致传统民族技艺与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断层。

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打造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品牌,是构建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乃至当地非少数民族居民对当地文化的高度认同感,是凝聚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当地居民在品牌传播中意识到当地文化的厚重感,伴随而来的是情感上的热爱与认同,促进人民采取各种手段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传承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互相促进,相互作用。

三、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转化的路径

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需要一定的策略。由于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偏远性,实现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转换,首先要注重利用传播渠道,提高知名度。其次需要利用好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节庆日,营造氛围,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最后,要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利用符号、视觉效果增强记忆。

(一)充分利用传播渠道推广宣传

利用大众传播、面向大众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浅层内容,达到广泛告知的目的。利用媒体推广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以真实再现其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生活场景,并在生活场景中寻找具体元素,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化。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将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搬上舞台、搬上荧幕。城市主政者通过演讲,结合宣传片、表演等多种创意方式介绍城市特点与文旅资源,展示最具特色的城市美食,展现最核心的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展现非遗、民俗中的绝技。例如,其在介绍美食环节,以酸粥为载体,展现了桂西南少数民族的稻谷文化,表达了“民以食为天”的精神文明。风俗是各种传统元素的整体性延续,其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转化的过程。[3]当地媒体、机构紧跟潮流,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传播平台上传作品,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风俗等元素,有利于扩大传播范围。2019年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知识、艺术和非遗传播平台,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有1275个来到了抖音,被全国点赞33.3亿次。

利用当地电视台和政府的组织力,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和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4]例如,崇左广播电视台《崇左呐唻》栏目,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着南疆骆越古地的如画山水、民俗风情、少数民族文化。片头文案“悠悠左江美如画,地道风物骆越情,壮乡歌舞纵声乐,千古岩壁花山迷,物宝天华南疆地,镇关边城保家园,知山知水知风土,说人说事说风情”融合山水风光、民俗画面,原汁原味地传递着桂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和民族文化。为尽可能地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崇左呐唻》栏目开创了壮语版,淳朴的场景配上壮语配音,尽可能地将桂西南少数民族原风貌传播开来。纪录片拍摄的主体除了当地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外,政府也积极组织各项赛事,发动人民群众拍摄记录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再如纪录片《鼎叮》,该片讲述了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天琴文化经过重重努力被世人所认识和認可的故事。在2019年“德行天下·微影故事”——广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中,该片荣获二等奖。

(二)利用节庆传播增加体验感

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其精神层面,呈现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绚丽多彩。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至今,不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与智慧的积淀,体现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文明传承的生生不息。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淳朴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等待着人民去发掘转化路径,进行富有创造性的传播。比如天琴文化,天琴是壮族支系偏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壮语称“鼎叮”。其音域宽广、音色圆润、节奏明快,深受壮族群众喜爱,被誉为继铜鼓之后壮族的标志性乐器之一。黑衣壮族人常用天琴讲述春夏秋冬的变换、对山川大泽的崇敬以及对生老病死的人生感悟。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龙州天琴制作手艺人打磨天琴制作技术,组织民间天琴弹唱组合,在节庆假日面向大众表演。嘉宾游客与当地人一同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体验当地民俗风俗,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内涵。[5]节庆传播使天琴文化走上舞台、走向世界,绽放异彩。此外,当地政府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鼓励当地开展培训班,培养和发展传统技艺传承人。这为民间组建表演团队进行节庆传播提供了基础。

(三)开发文创产品,传播形象符号

文创产品是一种符号的传播,代表了桂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创产品追求实用与美感,因而要注重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例如,崇左市龙州县的“美女村”通过传承千年壮锦技艺富起来。当地培训织绣骨干,通过现场织女刺绣、民族工艺、手工艺品展示销售,发展当地特色织绣工艺品,实现了旅游的增收,进一步实现刺绣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推广性传承。“美女村”全村人皆为壮族,村民制作的文创产品体现了壮锦、蜡染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独有特色,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文创产品的相互融合。

四、结语

信息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文字到图片,从音频到视频,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基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基于网络通信的发展,内容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即便老、少、边、山、穷的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亦可能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之道以内容为王,需要注重发掘文化的内涵与表现载体,需要结合媒介的特点、传播渠道的特点,制作具有创造性、接地气的传播内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以小众为出发点,营造新媒体传播矩阵,影响范围辐射到大众;既传播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又传承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同时,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转化,需要合理提炼视觉元素,赋予元素符号意义,打造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节庆传播契机,营造体验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全球化背景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122-126.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

[3] 范晓慧,叶民英.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多维路径[J].湖湘论坛,2018(3):147-157.

[4] 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

[5] 郗戈,董彪.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模式、机制与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7(3):20-26.作者简介:黄丽名(1991—),女,广西藤县人,研究生,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梁栋(1991—),男,广西南宁人,研究生,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蒋凌昊(1984—),男,广西桂林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周边传播理论与实践,城市形象传播,跨文化传播,民俗影像传播,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传统文化
刍议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传播价值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殊效能分析
纪实类医疗电视真人秀的传播价值分析
电台经营需摆脱固有的上升通道思维,创新发展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