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020-09-10 07:23王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新媒体

摘 要:新闻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数量激增,信息泥沙俱下,选择不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专业引领显得尤为重要。新闻学专业课程应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教学目标的修订、教学过程的创新,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219-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了高校专业课程同样应具有育人功能,在专业课程中也要开展思政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新闻理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在新媒体时代,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多样。大量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深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学生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很容易被虚假的、消极的甚至别有用心的信息蒙蔽,继而在认识上走入歧途,长此以往,会对青年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新闻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以新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闻专业课程和思政内容本身就有很多相互融通的地方,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新闻理论课程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的时候,可以自然地将思政教育元素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三、新闻理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是新闻采编专业的重要理论课程、骨干课程。开设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有3个:第一,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第二,培养学生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第三,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当下的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重新修订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过程,利用新媒体技术,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重新设计教学目标,融入思政内容

从新闻专业的媒体属性、培养新媒体人才入手,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注重课程中思政内容的融入。新闻理论课程作为新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必须承担思想引领的任务。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注意将思政内容作为课程的主体导向,将价值观的树立、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目标,将知识讲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相融合,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促进学生创新追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每天各大电视频道以及网易、新浪等媒体平台都在实时报道疫情进展,然而期间也有不少人通过网络渠道制造发布谣言,误导公众对疫情的认识和防护。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讲授新闻理论中的新闻真实性知识点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在新闻创作时坚持真实性原则。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但是要有起码的媒介素养,不能造谣传谣,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疫情期间,新闻理论课堂可以锁定“抗疫焦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守、思想信念、新闻敏锐和专业技能。

(二)创新教学过程,使思政内容贯穿教学全过程

新闻理论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按照课本章节编排讲授,容易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要优化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感兴趣,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打乱课本的原有章节,以专题的形式整合课程,某些重要章节可能包含两三个不等的专题,不太重要的章节则不设专题。而每一个重要的专题都应导入案例,而且是当下最鲜活的案例。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新闻理论课程专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政路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闻理论专题知识的同时,使学生通过官方媒体APP、学习强国公众号、媒体公众号、网络意见领袖关注世界大事和身边动态。教师可以将同学关注的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最新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开放式下结论,培养学生透过新闻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

首先在讲授新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寻找和课程专题相关的案例,带着思考进入新的课程。课堂上讲授专题并且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分组讨论专题内容,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讲到一些重要的专题,如新闻价值、舆论引导、新闻职业道德等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寻找相关案例,在课上讲授知识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而且课后会留下相关的专题作业,使学生畅所欲言、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老师会进行批改,在下一节课上集中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确的舆论观、媒介素养等既属于新闻专业内容、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回答好“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

(三)新媒体技术助力,使课程思政水到渠成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就是互动性,这一巨大优势能使学生迅速地参与其中,形成崭新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相比之下,传统的课堂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新闻专业是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社会新闻。传统的教学方式简单便捷,教师讲授的内容具体且深刻,能够带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思考,但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性差,缺乏交流。如今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加、课内课外互补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上讲授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在课下通过线上平台如微信群、QQ群进行交流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2]同时在课堂上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下最热点的新闻或最贴近新闻专题内容的影像作品,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对新闻专业的认同感,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新闻理论课程学习中,努力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其能够甄别真实有效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每时每刻出现的信息多如牛毛,在这样的信息选择困境下,在诸多的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面对海量的信息,往往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一些看似是假新闻的信息其实是真实事件,而一些“言之凿凿”“有图有真相”的信息却是谣言。

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民族、社会制度、职业道德、专业操守等内容的时候,老师要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关注官方媒体动态,研究公众号的深度信息,对比意见领袖、网络“大V”的不同说法,带领学生学习甄别虚假信息、正确看待国外媒体对我国的负面新闻报道、以理性的心态看待社会中发生的阴暗、让人绝望的事件等,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流是趋向阳光的、正能量的,制度不同,新闻报道所坚持的原则也会不同,背后会有很多政治性的因素。教师要教会学生以更加专业、客观、宽容的态度看待世界,更加阳光、正能量地进行自我发展。

四、结语

新闻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理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应通过教学目标设计融入思政内容,使思政内容贯穿教学过程,运用全媒体丰富授课形式、深化思政内容,通过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课程思政学科教学目标,强化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沈春娥.浅析新闻专业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9(2):67.

作者简介:王静(197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新媒体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