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碘盐中碘元素检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2020-09-10 09:23陈辉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碘盐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

陈辉

摘 要: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若碘的摄入量不足,会影响到有机体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患上甲状腺肿大,严重者会导致发育不全,智力低下.通常所说的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碘酸钾含量为0.02‰).介绍了用比较简易的方法来确定是否是真正的加碘食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碘盐;高中化学

一、提出研究课题

课程领域研究中研究性学习一直是具有特色的领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课改的最大特点之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实验人员自主研究分析方式获得结论,整个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

实验人员对碘盐中到底有没有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充满了好奇,这些好奇是教学创新的原因,也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学习活动素材,因此,以“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为课题开始实验.

二、课题准备活动

通过查询资料获得实验研究的具体方向,并向实验室同事请教相关问题,做好准备工作.

市场上出售的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原材料可以选择市面上的食盐.含有碘酸钾的食盐容易出现挥发情况,实际中使用时要避免高温环境.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放入碘盐时选择炒菜爆锅阶段,碘使用率10%不到;炒菜中间阶段加入碘酸盐,此时碘的使用率可以提升到60%;如果完成炒菜在放入碘酸盐,使用率达到90%以上;选择凉拌菜的话,可以完全利用其中含有的碘.

准备好碘盐后开始进行溶液配制,准备好500mL的烧杯,向其中倒入500g食用碘盐,随后加入蒸馏水以没过食盐晶体为佳,并利用玻璃棒进行均匀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选择清液备用.

KIO3中碘元素为+5价,是碘元素的较高价态,所以KIO3具有氧化性,根据反应KIO3+5KI +3H2SO43I2+3K2SO4+3H2O,可向其中加入1-3滴KI溶液来检验.

三、研究课题实施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课题研究时选择分组与集体共行对比方法.

1.实验目的

了解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

2.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玻璃棒,玻璃片,胶头滴管,镊子,碘盐,KI溶液,KI-淀粉试纸,稀硫酸,淀粉溶液,醋酸,苯,蒸馏水

3.实验设计和操作

(1)取KIO3溶液少量,再加KI溶液和稀硫酸少量,然后加几滴淀粉溶液.

(2)取碘盐少量,加水溶解,再加KI溶液和稀硫酸少量,然后加几滴淀粉溶液.

(3)取黄豆大小的一小堆碘盐置于玻璃片上,加一滴稀硫酸,然后用KI-淀粉试纸检验.

(4)取黄豆大小的一小堆碘盐置于玻璃片上,加一滴醋酸,然后用KI-淀粉试纸检验.

说明:设计多个实验的目的在于进行实验比较,确定最佳的实验结果.

4.实验观察和分析

实验1 实验2和实验3均有明显的蓝色现象,实验4的现象没有前面3个实验明显.

四、结论与原因

将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可以做出结论:可以利用KIO3的氧化性来检验碘盐中的碘元素.为了使检验工作可以在家庭或商店进行现场操作,可将试剂改为醋酸和KI-淀粉试纸.

实验中,发现碘的淀粉溶液呈紫红色,如果用苯萃取呈黄色.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组员的认真探讨和研究,找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原因,从选材角度,选水溶液角度,配方角度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1.选材角度

由于碘盐中KIO3的含量只有0.2‰,水多则浓度过小,会导致实验效果较差.通过多次实验,以500mL烧杯中加入500g碘盐并加水至350mL或400mL刻度线为宜,水尽量不可多加.

2.选水溶液角度

实验室蒸馏水的储量不足,故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但自来水中含有Fe2+、Mg2+、Ca2+等杂质,对实验有一定的干扰.如Fe2+,根据:Fe3+ +e-Fe2+,E=0.77 V;2IO-3+12H++10e-I2+6H2O,E=1.19 V.显然Fe2+与IO3-也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

3.配方角度

(1)实验室的淀粉溶液存放时间较长,淀粉水溶液会缓慢的水解,其产物为糊精等,糊精与I2作用显红色,因此久置的淀粉溶液会降低反应的灵敏度,而且反应呈蓝色,甚至是紫红色,这与实验人员课本中学到的碘遇淀粉显蓝色有一定的不同.

(2)实验室内的化学药品,其标签上并没有标明化学纯、分析纯,而是一般的工业用品,纯度不够.

4.实验安全

部分实验人员缺少安全防护意识,觉得化学实验时所用到的试剂都是安全的,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具体操作时缺少必要安全防护,但实际中这种违规操作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等,直接威胁到实验人员生命安全.部分药物试剂能通过呼吸、接触等入侵人体,特别是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强酸性烟雾刺激呼吸道,还会经过表皮进入到血液中.要重视实验废弃、废渣等处理,避免出现不经处理就排向空气的情况.

如,试剂瓶盖打开时,要明确室温,确定这些试剂能否在常温情况下打开.可以的话将试剂瓶口对着空地,条件允许时选择通风环境完成整体操作;配置相关溶液时,整个配置过程要在烧杯中完成,不能选择量筒配置,后者容易在受热环境下破碎,直接伤害到实验人员;强酸稀释时,需要将强酸慢慢倒入到水中,杜绝将水倒入强酸这种反向操作,倒入时利用搅拌棒持续搅拌.当强酸滴洒在桌面时,要带着手套利用抹布清理,如果滴洒量过大,选择普通沙土吸收并进行清扫.

到这里本节课内容已经结束,但大部分實验人员依然沉浸在自主探究、获得胜利的喜悦中,实验人员完全沉浸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询问实验人员,很多实验人员都表达:这节课过得好快、老师讲的真好、我知道了一些生活常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实验人员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同时,实验人员在听完这趟课后又产生新的疑问:市场上碘盐中真的有碘吗?如何利用简单方式检验碘的存在?等,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研究性作业,要求实验人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并互相交流、分析,达成提升实验人员化学素养的目的.因此,研究性课题如果能立足于实验人员的“知、智、情”的基点,就能更有效,更有序的发展实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厉明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思考[J].高中数理化,2015(18):56.

[2]张彩丽.《探究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09(40):184-185.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碘盐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上海市徐汇区居民户2012—2015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