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特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2020-09-10 07:22栾玉树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理机制新冠肺炎疫情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盛行,内容多种多样。从理论与现实可以分析,疫情特殊时期,由于相关信息牵涉公众切身利益,同时正规渠道信息不足,给谣言制造与扩散提供了机会。因此,政府应与主流媒体建立信息传播长效机制,提升信息透明度,主动发布与传播科学、准确、健康的新闻信息,从而稳定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治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68-02

谣言是指出于某种动机制造、传播没有事实根据、夸大或扭曲事实的虚假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社会上出现大量捕风捉影、肆意捏造的谣言,给公众视听带来混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危害。

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谣言传播的表现及特征

笔者对新华社旗下“新华信用每日辟谣”栏目1月28日至3月9日期间公布的318个谣言案例进行分析,从中窥见谣言制造与传播的某些表现特征。

(一)疫情期间谣言的主要内容

疫情期间谣言种类较多,主要涉及疫情暴发情况、疾病传染源、疫情隔离与管理问题、疫情预防方法、抗疫物资管理等。

1.病毒来源。有关病毒来源谣言较多,有的说病毒来自美国恶意投放进入中国,有说是武汉病毒所泄漏。例如,有谣言称“零号病人是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生黄燕玲”,经查证实际上该研究生2015年毕业一直在其他省份工作,未曾回过武汉。

2.疫情暴发情况。有关疫情暴发情况的谣言涉及很多区域,包括某地多少确诊、疑似,罔顾事实,任意渲染。例如,有谣言称“温州顺丰快递查出四例新冠肺炎,所有人隔离”,实际情况是没有此类病例发生,纯属谣言。

3.疫情隔离与管理。有关疫情隔离与管理谣言也较多,如有谣言称“韩国人坐飞机到成都,仅量体温就放行,不隔离”,事实并非如此。有网络发布截图,“河北省多地发布疫情紧急通知”,文中称城区内所有路口红绿灯改红灯,私家车闯一次6分200元。经查证,这是一则虚假消息,类似版本在多地出现。

4.病毒的治疗与预防。有谣言称“钟南山团队研究表明,吸烟者病毒感染率远低于非烟民”,事实上钟南山团队从未有此结论,是有人拼凑编造出来的。关于新冠肺炎预防方法,有人在微信群散布“电吹风对着手和面部吹30秒能消毒”“白酒放冰箱冷冻室能制作75%的酒精”“用火烧不着的口罩是真口罩”。经专家分析,这些都不符合科学事实。

5.抗疫物资管理。有关抗疫物资管理问题,有谣言称“天门市将捐赠天门的萝卜倒入垃圾站”,实际情况为某经营户所购萝卜行情不佳烂掉无法出售,出于好玩拍下视屏转发朋友圈,从而迷惑受众。

6.其他。其他类别的谣言也是多种多样,如“网传雨雪天火神山医院严重漏水”的谣言影响很大,事实上是发生在雷神山医院尚未交付使用的病区。有谣言称“确诊患者治疗要自费40%”,而实际上是确诊患者不需要自己承担费用,各级财政会进行兜底。有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位来自武大女博士新冠肺炎的遗书”,该遗书落款人为姜某某。经调查,事实上武大并没有遗书中所写的姜、江或蒋姓女博士。

(二)疫情谣言制作的主要特征

根据疫情期间谣言案例分析,谣言制造者有的是有意编造,哗众取宠,博取眼球。例如,有谣言称“黑龙江大庆驰援武汉医疗队因‘技术不硬’被遣返”,而事实上大庆两批医疗队取得良好效果。有人发布谣言“沈阳沈洲医院有韩国患者去世”,事实上该医院并没有接诊过韩国患者。还有谣言称“山东乐陵十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参与抢救的医生已隔离”,完全为莫须有的事情。上述3条谣言经查证均为胡乱编造,谣言的制造者均被刑事拘留。有的道听途说,添油加醋,“一武汉大学回来的学生传给爷爷,已造成790人接触”,一网民将此类信息在网络上传播,随后散布该谣言的网民为此次行为公开发布了道歉信。

还有的谣言出现是因为翻译错误。例如,有谣言称“美国疾控中心确认新冠病毒源头是美国”,原因是发布谣言的博主翻译错误。某些散布者不懂专业,胡乱解析。散布谣言者称“俄罗斯证实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实际上是网文作者不懂专业,乱用科技概念,把重组病毒与人工合成画等号。此外,还有商家借机推销产品的谣言,如“花岗岩能防新冠肺炎”。更甚的是,有些谣言散布者张冠李戴,故意恶搞,如谣言“伊朗副总统确诊新冠肺炎后,政府官员不戴口罩探望”,其发布的图片为2014年伊朗副总统车祸后,前总统和政府官员到医院探望的场面。“蒙古国捐赠三万只羊正在从二连浩特入境”,实际上采用了其他场所的图片。

(三)疫情谣言的传播动因及手法

1.新时期谣言传播特点。疫情期间谣言传播现象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谣言传播者背后的心理动因。谣言的制作与传播,既有个体怀有某种目的的心理动机,如畸形表现欲,也有更深层次社会心态的反映。[1]在心理动因层面,反映出民众的恐慌心理、求证心理和宣泄心理,由此产生对疫情的应激反应,从而不同行为主体都有强烈发布与传播谣言的动力。

在技术动因方面,新的技术传播手段推进了谣言的传播。近些年,智能手机普及迅速,据统计,我国微信月活跃账户达到11.3亿,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了4.65亿。移动端信息传播早已告别了口口相传、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微信传播具有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等特征。微信信息传播主要通过微信聊天群聊天、朋友圈、微信公众号3个子功能来进行。

微信谣言可以拷贝陈帖、死灰复燃,情景拼接、以假乱真,因此删帖容易,查根源难。也正因如此,通过微信出现的谣言传播,具有人人都可成为制造者与传播者、监管困难等特点。

2.疫情谣言制作的方法。笔者认为,谣言制作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假借权威。為了增添谣言的可信度,很多谣言假借权威科学家之口进行编造。例如,不少谣言动辄言称“钟南山主张”,还有的假借国外学术杂志、外媒报道之口,散布自己乱编的言论。二是东拼西凑。假造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号链接等拼图,对相关文件、图片进行PS“再改造”,从而妄称其真实性。例如,谣言“湖北天门紧急通知撤销所有防控卡口”,所传图片中文件系不法人员PS而成,痕迹十分明显。三是张冠李戴。将其他无关图片、视频转至谣言事件上,让广大受众是以为真。四是旧闻变新。翻出以往旧闻,无端猜测今日疫情有人未卜先知。例如,有谣言称十年前就有人预测出疫情。五是借题发挥。有疫情出现,但谣言制造者故意渲染,制造恐慌。例如,武汉养老院有确诊老人,其中1例死亡,有谣言称有11人因反复发烧、呼吸衰竭而死。

二、谣言传播的理论依据以及疫情时期谣言的危害性

(一)谣言传播理论溯源

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1897—1967)推出了流言和谣言理论,较好地诠释了谣言的制造与传播机理。他认为,人们在缺乏可靠的信息、不安与忧虑、社会处于危机状态下,便容易产生恐怖感和紧张感,流言最容易传播。[2]

奥尔波特推出了流言传播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也就是说,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正规的传播渠道越是不畅通或功能减弱,流言的传播量越大。

该公式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流言传播的机制:一是流言的话题通常是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二是来自正规渠道的信息不足,现实状况呈现暧昧性,人们会转而向流言寻找答案。

奥尔波特还提出,谣言传播的次数越多,信息有可能被有意或无意修改,出现变异,进而表明流言和谣言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个人的创造,而是一系列传播者行为累加或“群体贡献”的结果。

(二)谣言的危害性

从以上谣言传播理论可看出,在严重的疫情到来之时,权威部门没有及时发布全面准确的信息,同时没有正规媒体的专业舆论介入与引导,在此情况下,无法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期待,人群中那些有害的谣言就会乘虚而入,快速、广泛地传播给公众,而惊慌中的公众也会快速将信息传播出去。这时候,流言和谣言就会由一系列传播者不断累加,信息会不断变异扩散。轻者会带来民众的猜疑、心理恐慌,误导人们错误防疫,妨碍抗击疫情的顺利进行,重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损害国家形象,引发社会危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三、有效遏制疫情谣言传播的治理机制

在疫情暴发之初,正规主流媒体应及时占位,传播准确透明的新闻信息,从而避免谣言的出现与扩散,减少谣言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危害。

与此同时,政府机构与媒体应明晰责任,强化突发疫情反应,在法律、技术手段上管制与约束谣言的产生与传播,建立谣言治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社会信息传播的准确健康,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一)科学有效地甄别谣言

谣言的甄别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片面为追求稳定目标而一概将所有可疑信息源断定为谣言。

在此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中,相关部门片面求稳,将8名传播疫情信息的医生当作谣言制造者予以处理,还数次发布“病毒不会传人”等误导性信息,导致疫情在初期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从而酿成全国乃至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可见,科学有效甄别谣言非常必要。相关网络信息监管部门应提升监管水平,协同疾病控制机构,科学把控信息管理,准确甄别谣言。对于谣言,要分清其危害度;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造成社会恐慌的谣言制造者依法严惩。

(二)完善信息发布机制

信息越透明,社会信息的公开度越高,谣言生存的空间越小。近些年来,民众对地方政府信任度下降,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舆情出现后,官方因无法承受舆论压力便想方设法采取“捂”的办法阻止民众了解真相。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真实信息公开程度滞后或者模糊,便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因此,政府要转变观念,提升社会透明度,建立与完善阳光信息公开制度,除了制度性的日常政务公开外,还应增强危机应对能力,建立重大突发状况信息应急披露机制。

首先,政府要与主流媒体协作,向主流媒体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突发事件信息,解答媒体问询。第一时间通告疫情发展状况、疫情规模及相关数字,避免不法分子恶意渲染造成社会恐慌。其次,配备专门人员,通过各种平台与广大市民建立良性互动,解答市民疑问。再次,政府要及时准确把握舆情,一旦出现谣言传播,应迅速公开真相,澄清事实,进行辟谣,遏制谣言的进一步传播。

(三)建立媒体快速响应机制

面对突发公共疫情,主流媒体应提升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真实、科学权威的疫情新闻信息,是传统主流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疫情新闻舆论引导方面,主流新闻媒体不能缺位,必须抢在疫情新闻报道的最前端。一方面,应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机制,整合调动全媒体最精锐力量,紧抓疫情重点,进行正面舆论传播和疏导,让及时、全面、准确的疫情信息内容以最快速度、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另一方面,主流媒体有维护新闻信息权威公正的责任,为应对疫情谣言的传播,媒体应主动设置辟谣工具,开辟专门的“辟谣”平台以及各种栏目、频道,实时、迅速地传递权威科学的信息,遏制谣言的进一步传播,确保社会信息的准确、健康,从而稳定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四)提高媒体报道的专业水平

从事疫情新闻报道,新闻人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专业素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实际,精心做好采访报道工作。在疫情报道中做到真实公允,不作假,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行使舆论监督的责任。同时,要分秒必争,抢夺新闻发布时机,真正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此外,新闻记者不能简单照抄通讯社的稿件,更不能偏听偏信谣言和流言蜚语。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疫区一线,采访医护人员、病患、当地百姓,真实地反映医护人员勤劳奋战状况以及病患疾苦,挖掘出更多感人的故事。

疫情报道有别于一般的时政报道、经济报道和文艺报道等,不僅应具有实效性,更要具备真实性、科学性、可验证性。新闻人不可“外行充作内行”,应充分尊重科学,认真采访医学家和科研人员,吸收不同专家的观点,了解疫情背后的更多资料,进而创作出优秀的疫情报道。

(五)完善信息传播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网络谣言泛滥问题较多,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表现突出。其原因在于谣言制造与散布违法成本低。因此,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对造谣传谣者的处罚力度十分必要。加快完善网络信息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编造、传播谣言行为的界定及相应法律责任的判断、惩处要有法可依。对网络谣言制造与传播的行为性质、责任认定、危害赔偿以及管理的主体、程序、监督、惩处等作出明确规定,让造谣传谣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此外,执法部门应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法,对网络谣言建立严格的追责机制,必要的时候还要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尤其对于疫情特殊时期恶意造谣,扰乱民心,造成社会动荡的造谣者给予严惩。

(六)完善严格审查的技术手段

信息传播只有通过严格的技术把关,才能有效抑制有害信息的扩散。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管理方法,实施网络实名制,同时政府与网络服务商紧密协作,提供过滤软件,确保遏制网络谣言。为打击、防范谣言,采用屏蔽、过滤、审查、分级、黑名单、实名制等各种手段,預防谣言的出现与传播。此外,应强化监管,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热线等形式,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七)提升公众的网络媒介素养

网络媒介素养是网络时代公众利用网络媒介制造、获取、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与修养。例如,澳大利亚就实施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完整的媒介素养教育。可见,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青少年网络教育中很有必要,我国也应在青少年教育中建立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推出多样、灵活的教育方法,使人们从小增强网络责任意识和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为切实遏制网络谣言,要在整个社会宣传文明上网,培育理性公民与网民。号召网民自觉抵制假新闻、假消息,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评论和转帖,诚信发言,保证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语

“真相迟迟不上路,谣言就会抢先出发。”疫情暴发后,社会公众惊慌恐惧,如果管理部门装聋作哑,媒体沉默,谣言必定就会乘虚而入,负面舆情就会出现。因此,政府机构必须增强危机应对能力,提升信息透明度,建立重大突发状况信息应急披露机制。主流媒体也不能回避或缺位,应坚守自身的社会责任,快速准确地发布社会普遍关切的疫情新闻信息,及时辟谣。同时,全社会应齐心协力,摒弃谣言,共同营造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舆论氛围,让广大公众拥有一个更健康自信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颖,张焱.突发事件及网络谣言实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1-3.

[2] 陈平.疫情报道的新闻价值与舆论导向[J].新闻传播,2010(5):58-59.

作者简介:栾玉树(1962—),男,河北邯郸人,研究生,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治理机制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论我国网络表达的治理机制与转型
我国中资财产保险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