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2020-09-10 07:22刘静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秦师导人再别康桥

刘静

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采用合适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快速走进课文,帮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探究。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各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使用富有趣味的导入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导人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再别康桥》为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非常出色的一首别离诗,是其传世之作。这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集中体现了新格律诗“三美”的主张。《再别康桥》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依恋之情,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梦幻一般纯、静、美的意境;它又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情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余音袅袅。这首诗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情感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同名乐曲《再别康桥》,用优美的语言导人新课: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之乡。康桥那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两岸四季常青的柔软美丽的草坪,斜依在桥两端的垂柳,庄严古朴的建筑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文本。

二、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高中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时候,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就能开启他们思考的大门,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際,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烛之武在劝说对方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计谋。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新课:《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关于谋略的文章,烛之武在劝说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计策呢?哪一种计策与“三十六计”中的计策最为相似呢?这样,教师提前设置了悬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速地走进文本。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发现:烛之武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以退为进”。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意思就是让对方产生轻敌的思想,进而为自己赢得机会。使用此计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春秋战国时期,弱肉强食,“弱国无外交”,但弱者亦有弱者的生存之道。烛之武见秦伯,直接表明自己知道郑国要灭亡了,只要对您有好处,他便在所不惜。以退为进,欲擒故纵,让强者放松警惕,有耐心听他继续讲后面的话。

三、借助“留白”,导入新课

许多文本中都有“留白”,能给读者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导人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中的“留白”,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以《琵琶行》为例。《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因此,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借助文本中的“留白”引导他们走进作品:《琵琶行》中的千古名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但是诗人并未在诗中说明自己和“琵琶女”到底哪里“同”,大家能借助手边的资料找出答案吗?下面,就请大家自行阅读诗歌,找出答案。通过阅读诗歌和查阅资料,学生了解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又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的遭遇,创作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所以,他才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

总之,希望老师们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的空间。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第五职业中学)

猜你喜欢
秦师导人再别康桥
优化导入方式,让英语课堂多姿多彩
沉迷钱色,何以“导人”
英语课导入方法的探讨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法探析
《烛之武退秦师》的烛之武的形象
我要超越所有人!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