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方案研究

2020-09-10 07:22顾亚琴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归纳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解题、拓展延伸、问题情境以及探究式教学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1-0011-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该学科本身知识特点与学科背景的不同,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归纳能力和技巧来对理性思维能力进行提升.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需要教师予以一定的重视.

一、归纳意识的培养方案——在数学解题中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的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训练来总结出问题中的知识点以及数学思想.在这种解题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培养推理与归纳的良好习惯,而这个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归纳猜想来寻找解题思路,并且通过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归纳意识的培养过程.这一过程能够分为三步走,即问题的提出,变式思考的进行以及总结归纳.例如,在 《二次函数》中,假设有如下一道数学题:“假设一根铁丝的长为80cm,那么这根铁丝是否有可能围出矩形?为什么可以?这样的矩形能够围出几个?如何将其围出一个最大的矩形?其理由是什么?”在对这道题进行解析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让学生对题干的外在条件进行转换.比如,将铁丝转换成学校操场:“假设我们学校想要围成一个一面靠墙的矩形操场,使用工具只有80m,而且墙的最大长度为18m,那么这个矩形操场的面积是多少?而且如何才能够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操场?其理由是什么?”在这道问题中,教师通过问题的转换,在引导学生反思应用二次函数的问题上,使学生了解到,除了最大面积之外,还有体积等.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思想来找到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归纳意识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来对自身思维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归纳意识的提升.

二、归纳意识的培养方案——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其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奠定好扎实的基础.教师在展开相关教学活动时,首先应当要求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提取预习,然后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探讨以及自主探究,最终使得数学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能够逐渐培养自身的归纳推理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里,能够更加深入,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合理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功课,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突出了相关数学问题,教师应当给予足够多的重视,需要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部分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以此来为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例如,在 《二元一次方程》中,假设有如下

的方程组x+3y=6,3x-y=1.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探究,提出相关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与总结:“怎么样才能够使二元一次方程转变为一元一次方程?你们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时,有什么样的定义或者概念能够使转变更为方便快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存在,其主体为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总结数学规律的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找出更为快速有效的方法.这个过程便是归纳意识培养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三、归纳意识的培养方案——在拓展延伸中培养

初中数学这一门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解题方面,一般情况下,数学题目有着非常多的解题方法,但正确结果却只存在一个.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思路来对题目进行解答,只要原理正确,解题步骤不出现问题,那么都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够将思想固化,一味地从单方面思考不利于数学素质的提升,需要考虑多个方法来进行问题解答,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亦不能够用某个固定的方法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约束和禁锢,而是需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通过学生思维方法的拓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的类型是根据数字推出规律,学生在对该类型题目进行解析时,其解题思路都存在一定的固化,通常都会以n的加减运算与倍数运算来进行解答,对于n的平方与加减运算的结合通常会被忽视.同样以上述题目为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单纯只是从n的加减运算进行计算,那么首先考虑的第一个数字为0,得出的规律一定是n-1.从中能够明显的看出,该运算规律是不适合后面给出数字.如果从n的倍数运算上进行考虑,那么第一个数字为0,从一开始就无法获取正确的规律,因为n取1时,只有与0相乘才能够得到0,那么该题目就没了任何意义.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延伸,是培养学生归纳意识的有效途径.

四、归纳意识的培养方案——在问题情境中培养

就初中阶段而言,学生已经开始逐步进入青春期,其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虽然在该阶段,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思维能力,但是抽象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数学实际认知能力,以此来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注意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切,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归纳意识,从而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性进行发现和归纳,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授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可以利用有理数计算中所包含的正负数运算问题来创设相关问题情境.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温度与学生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知的事物,教师可以通过温度来创设相关问题情境:“昨天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中显示,我市今天的温度将会在-4℃到6℃之间,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4℃与6℃其含义分别代表了什么?我市今天的温度差大概为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该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也被学生所熟知,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学生在思考该问题情境时,能够极为有效地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能够发现两者在混合运算中的规律.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在归纳数学知识时能够更为深刻、有效,对学生归纳意识的增强有着积极作用.

简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归纳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解题、拓展延伸、问题情境以及探究式教学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使其能够养成良好习惯,对数学知识、规律进行及时归纳,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银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7(22):68-69.

[责任编辑:李 璟]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简介:顾亚琴(1977.1-),女,江苏省如皋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