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共建语文智慧桥梁

2020-09-10 14:37马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3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人文素养

马爽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自身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注重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交流,才能共同进步,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弘扬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素养;感悟能力;创新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说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与学中提高自己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它能使人和谐发展并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人文精神也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人文精神具有时代的主题和烙印,它泛指人在一切活动中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和气质,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达到的目标。

那么,在教与学中师生如何共同提升人文素养呢?

首先,教师自身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健康的现代人格的塑造者,既要注重不懈地优化自己的人格素养,又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明确自己职业角色及其教育职能,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水平。这其中,文学教学就亟待教师的文学素养的提高。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对文学的感悟能力。文学教学的本质是审美的,理应以感性为主,旨在促进和提高想象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进而对文学现象进行感性的领悟和思考。因此,教师应该从文学的特点出发,树立审美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文学教学、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精心营造幽雅氛围、讲述极富语言张力、捕捉优美诗意、提炼深邃哲理。让学生置身于令人陶醉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的心灵沐浴着璀璨的文学之光,继而热爱语言文学,从而使得“美”回归文学教学的课堂,把文学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审美享受的活动,一种创造美的活动,把握住文学作品里的生命激情,以便师生在文学的海洋里唤起生命的激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

二、教师要养成心勤,眼勤、手勤的读书习惯。教师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要读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体现形式。教师要不断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便具有“文学味”、人文素养。教师要勤于阅读,认真读解文本,对文本做出正确的解读,善于写读书笔记,用心思考文学界的种种文化现象。只有博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才能使语文课堂闪现文学光彩,才会有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机智、信手拈来的潇洒,才能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师要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语文学习追求的目标:“出口成章,下笔能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率先垂范,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教师只有进行独立的文学作品创作或其他写作,才有可能成为称职的语文教师。写作是教学之外的尝试,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它是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会写散文小品甚至小说。不断感受写作的艰辛,体会写作的独家诀窍,才能会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其次,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指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學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阅读体裁要多样化,适当涉猎诗歌、散文、戏剧、长篇小说。大量的诵读训练和反复诵读,能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人文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及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各部分的内容,加以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与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全面分析、用心感受体会其中的人文素养。如:在教学《人生三步骤》时,教师首先可以用文中的三个问句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引出人生的三个阶段。其次,通过比较、举例得出一个结论:人的行为要合乎自己的天性。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主题:讲求物质文明,弘扬人文精神,圆满发展德性时做人的要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语文教材中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是很多的。教师可利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欲,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生命的五种恩赐》时,面对生命的五种恩赐,各人的选择各自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讨论:面对“欢乐”、“爱情”、“名望”、“财富”我们应如何去得到它?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我们又将怎样去对待它?等这样的问题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总之,在语文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师生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共同进步,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搭建文学的智慧桥梁。

(锦西工业学校 葫芦岛市龙港区 125000)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人文素养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