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玩石材料的投放与指导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07:22胡春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31期
关键词:投放指导评价

胡春丽

摘要:我园前一段时间园内改造场地时留下了一片玩石头的池子,里面堆满了各色各样、大小不一的石头。我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围着石头池忙得不亦悦乎,一颗小石头,孩子们都会争着研究好半天。为了顺应孩子的心理需求,借助课程游戏的精神为指引方向,以“石头”作为主线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实需要,开展各种关于“石头”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投放;指导;评价

石头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幼儿喜欢接触的自然物。分析幼儿玩石游戏中产生的问题,我重审该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转变教师自我的角色定位,从“备课”到“准备材料”,从“知识传授者”到“发展支持者”,从“教师”到“导师”,探寻能够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巧设“主题”,增兴趣

案例描述一:美味的石头汤

第一次观察:桂溢小朋友來到石头区的材料架上取下了一个废旧的铁锅和一把饭勺,来到石头池旁随意选了一个地方,拿了一块大石头放在锅里,用饭勺搅动起来,嘴里说:“我在煲汤,谁要喝汤,谁要喝汤?”可是石头好大几乎把一个铁锅给沾满,饭勺一搅动石头就翻锅了,再用双手拿起抱进锅里,青青来了说:“我想喝汤,可是没有水啊”“哦,我去打水”桂溢“呼”的起身丢下饭勺去打水,找了半天没找到取水的工具却在玩水区玩了起来,等她从玩水区接了一些水回来时,青青走了,锅也被其他孩子占用了,桂溢说:“这是我的锅,这是我的锅……”脸上表情失望又着急。

第二次观察:石头池边一块较空的场地上放着三个大小不一的锅,有汤勺也有平铲,有塑料篮子也有蒸笼,有小碗也有汤盆。五个孩子忙绿着:嘉一、思语、青青在支锅,桂溢用塑料篮子运了些细小的石头分别放在锅里,然后拿着平铲翻动了几下说“先把石头炒一炒”(石头再也不翻锅了),然后说“我去拿水来加汤,支锅的三人“快速”的进入炒石头的队伍,只听见石头在锅里咯吱咯吱的响。这次桂溢用的毛竹筒取水,筒的两边有拎绳,取水快又多。加入水的石头慢慢的煮着,一旁的毅燃把碗分成一圈,是不是等着出锅呢。“加点盐加点辣椒,盖上盖子煮一煮”,“石头放上鱼就有鱼汤味了(鱼是泡沫板的一角”“放上花甲炒石头”花甲是树叶)”……孩子想到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汤。一碗一碗的石头汤出锅了,大伙儿叫卖着:“谁要喝汤啊,石头汤”桂溢拿起碗送给其它小伙伴,有的“吃”两下,她就开心了,不吃的看了就溜走的,她就翘起小嘴巴,这时我说:“给我一碗鱼味的石头汤吧”,桂溢问:“好吃吗?”我砸吧着嘴巴说:“真不错”!她们几个小家伙开心的笑了……

二、妙投“材料”,促探索

1、投放材料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活动材料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才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4岁幼儿与3岁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4岁的幼儿非常喜欢模仿,并且模仿出色,语言发展迅速,他们仍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喜欢新奇、有趣的玩具,这些新东西本身的吸引力能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案例描述二:运石头

晨间游戏:男孩子总是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你们来到玩石区首先选取了可以运石头的工具:旧水桶、竹篮、旧脸盆等……永康、炎雨、子睿使劲的把石头往工具里装,可是拎起来却很不方便:永康的水桶装石头太多拎不起,到处找人帮忙;炎雨、子睿选的脸盆很快就破裂了,铭铭的“小卡车”一次只能装两块石头,速度很慢。这些颜色暗淡、使用不便的工具渐渐的让幼儿失去了运石头的兴趣,小家伙们转移了游戏方向。

2、材料要能一物多玩和具有可操作性

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通过操作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不是所有的材料任意投放在区域中,便具有了可操作性,幼儿随意的摆弄,并不能真正促进其思维发展。所以给中班幼儿提供适宜的原始材料和低结构材料的材料是必要的。

案例描述三:称石头

区域游戏:(在材料区投放了幼儿和家长自制的天平秤,秤石头)“哎呀,天平怎么坏了?”由于石头很重,用白棉线和塑料油桶制作的一端天平秤上的绳子松开掉落了。细心的子涵拿起绳子的一端,想要把它穿进小孔里。可是戳了好久也没有戳进去。我说“把绳子拧一下吧!转一转再试试看。”子涵小心翼翼地转了几圈,可是在即将戳进小洞的时候绳子松开了,试了几次没成功。她看上去有点着急,我说:“如果用一个直的东西绕上绳子也许能戳进去,”子涵抬头看着我,似乎有些懂了,交代一边的裴钰说:“你帮我拿着”,然后去找材料。找了一会,没有合适的材料,有些丧气。我说:“他们在画画,画笔怎样呢?”经过我提醒她借来了一只粗的水粉笔,试了一下笔太粗,洞眼小,不行,再去,这次找了一只最细小的水粉笔,借助笔尾的力量,绳子进去了。好啦,再蹲下来打个结吧。看,天平修好了!子涵好开心,我也为孩子点赞。

三、智评“过程”,提水平

游戏活动评价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既琐碎又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实时提供幼儿成长所需要的适宜的操作材料,而幼儿也能从评价中获取多元的信息,促进其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幼儿每次在石头区玩了以后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1.利用照片和录像让幼儿回忆自己玩石游戏过程,获取真实丰富的经验。

2.结合幼儿作品或成果调动幼儿参与玩石游戏的积极性,并鼓励幼儿动手动脑,激发探究事物的欲望。

3.评价投放玩石区的游戏材料,了解幼儿是否愿意操作材料,是否偏爱某种操作材料,是否能坚持完成操作,是否关注操作成功。并让幼儿养成珍惜材料的好习惯。

4.评价幼儿玩石游戏过程中的规则意识,了解玩石活动规则的制定是否与活动相适宜,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规则养成程度,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和大班幼儿在玩石区游戏时总结的一些初浅的经验与方法。小小的石头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在玩石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在不断的探索中、伴随着无限的乐趣,教师也面临预设、选择、观察、判断等能力的综合考验。和幼儿游戏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惊喜与奇迹的过程,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中心幼儿园 江苏 徐州 221621

猜你喜欢
投放指导评价
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
幼儿园投放绘本阅读指导策略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游戏材料更好地服务幼儿
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