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20-09-10 07:22雷蕾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31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有效运用新课程标准

雷蕾

摘要:目前,“体态律动”在音乐教育教学领域已得到十分重视,因为它不仅可以改善音乐教学模式,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里,音乐老师还需要熟练地运用“体态律动”,以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有效运用

经研究发现,瑞士的音乐教育家首先提出了“体态律动”这一概念。具体来说,体态律动就是指将音乐旋律的变化结合起来,做出不一样的动作,以便能更好地感知音乐。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大的实践应用价值,从而积极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让学生呆在音乐课上,那么学生很难感受到音乐课的乐趣。通过体态律动的运用,可以满足学生天生好动的天性从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下,学生可以体验到课堂课堂的愉悦,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音乐课堂在以往传统模式下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小学生们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思维发散的空间被很大程度的压缩。运用身体节奏后,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做出对应的动作。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节奏是任何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带来的节奏感。 根据不同的节奏,上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出对应的动作,从而使他们在长期训练后自然地培养出自己的节奏感知能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1.营造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

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决定了他们的肢体语言。因此,在运用体态律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堂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适合学生肢体表演的情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身体节奏的兴趣,更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理解音乐情感。

在学习音乐作品《草原之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種教学载体形式,将蒙古族人民的服装、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在观看了蒙古族人民的骑马、摔跤等日常活动,亲身体验了草原的辽阔风光后,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向往之情。然后,音乐教师向小学生们介绍骑马和摔跤等简单的节奏方法,并指引小学生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生们仿佛身处草原,内心深处的音乐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感受着身体节奏带来的愉悦体验。

2.把握律动时机,增强学生感知力

体态律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小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小学生们的特别喜欢。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身体节律的机会,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心灵,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融为一体;在课程结束时,应充分体现节奏的放松。

例如,当学习《谁说女子不如男》时,教师需要掌握的时间节奏和指导学生配合相应的身体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唱歌,以便有一个深度感知的情感和工作特点。传统戏剧的魅力得到了生动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学生们很难准确地唱出辅助词“啊”,所以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按压手腕等动作,指引学生用自己的身体配合颤音,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又如,有一定难度的音乐作品较多,小学生们根本无法有效地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然后,音乐教师可以将节奏融入示范演唱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节奏形式匹配不同的节奏。这样,小学生们就可以通过模仿音乐教师的动作来有效地感受音乐。

3.合理设计课堂,发展学生律动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应合理设计形体和节奏动作,充分遵循人体动作运动规律,保证动作的协调和自然。如果你张开双臂,下一个动作应该是闭合双臂,否则你会感到肌肉酸痛。另一个例子是,先向下,然后向上,再向左和向右的原则应该落实到动作设计中。而且弧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欣赏性,可以用来连接其他动作。

体态律动身的实现需要动员各种感官,并听到要求肌肉系统做出相应身体运动的呼声。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注意对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身体表现进行训练。可以首先指导小学生做一些动作特别简单,例如拍拍小手,跺跺小脚等等,然后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通过学生的锻炼和练习,达到了发展身体节奏能力的目的。

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对律动的曲目要选择合理

部分音乐很严肃,不适合开展身体律动的教学。例如,在作品《红旗颂》中,如果仍然运用身体节奏,就会设计出非常直观的动作。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节奏的作用难以发挥,还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对作品进有效行合理的选择,并保证能够设计出与音乐旋律相结合的灵活节奏。只有将节奏设计与作品的魅力深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身体节奏的优势。

2.学生主体地位要充分凸显

在体态律动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指引小学生对音乐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调动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达到身体节奏的应用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节奏。如果,只让小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很难培养,音乐课堂也会变得枯燥乏味。

3.学生兴趣要充分考虑

在音乐教学的选择和节奏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并获得愉快的课堂体验。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设计的动作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一致,以免造成太大的困难。

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节奏,保证其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充分发挥身体节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素珍.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4(10):123-125.

[2]蔡竞.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9(12):99-101.

[3]李天琪.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情感读本,2019,3(14):55-56.

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 726000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有效运用新课程标准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