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野下的西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

2020-09-10 07:22庞书纬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摘要:作为近年来优化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办学模式在推进政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方面初见成效,同时在具体操作层面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导致其尚难有效应对新闻传播业态的新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受限。本文以学习共同体理论考察西部地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历史和现状,客观呈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0-0055-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现状与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SH09;青海师范大学2018年度校级网络课程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与运营”研究成果

2013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要求“每个省(区、市)党委宣传部门都应和高等学校重点共建一个新闻学院”。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将“推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新发展”列为新闻教育领域七项改革任务之一。笔者统计,截至2020年初,西部12省(区、市)已建成部校共建新闻学院39家,已满足每个省级行政区域内至少一家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要求。

如果将考察视野放在新闻教育内部,不难发现,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过程,也是构建全新学习共同体的过程,通过上述做法,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内涵与外延得以重新界定,由此带来教学组织方式、内容及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变革。

一、目标:构建新学习共同体

在西方学术界,较早将“共同体”概念引入教育学领域的是美国学者博耶尔。在中国教育学界,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理论更广为人知,在他看来,学习共同体旨在倡导公共性、民主性和卓越性,从而在追求公平权利和平等关系的同时,探索个体学习能力的边界,“合作学习”则是实现上

述目标的主要途径[1]。

从学习共同体的视野考察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不难看出在学习场域中,参与者的外延、内涵及关系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传统新闻学教育中,学校几乎是办学的唯一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学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根据《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办学主体除高校外,至少还包括地方党委宣传部、教育厅(局)和主流媒体。在实际操作中,宣传部更多发挥协调作用,高校与媒体之间的合作是其重要内容。在部校共建模式构建的学习场域中,受教育者的所指发生了变化,高校新闻学院将利用自身智力優势,更多参与一线新闻人才培训项目,从而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原先“讲述—倾听”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随之被打破,信息不再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而是在教育活动参与者之间平等多向传播。

上述情形更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信息主要呈现从生产者、传播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三者间有较为分明的专业壁垒。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信息传播全新的用户模式逐步建立,用户不仅拥有具体、清晰、可细分的信息诉求,而且扮演着“受传合一”的角色,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信息越来越通过类似“蜂群传播”的方式实现,由一部分用户带动其他用户,用户群体中“活跃分子”比例越高,则信息传播范围越广、速度越快。

在佐藤学的教育理念中,“学力”是核心概念之一,其“新学力”观倡导尊重学习共同体中每个主体的个体性与主体性,从而提升其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其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2]。在传统新闻学教育中,通常更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然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恰恰是一个带入不确定性的过程,具体到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至少应当主动引入当下媒体发展的全新业态,激发学习者更快地进入职业状态。

二、现状:框架完备,“内核”欠缺

考察国内新闻学教育现状,不难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新闻传播人才缺口总体在扩大,另一方面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专业满意度总体偏低。

根据知名智库连智领域2020年6月发布的《2020后疫情时代高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招聘趋势》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新媒体人才缺口至少为80万人[3]。上述缺口在西部地区尤其明显,根据学者钟克勋、徐希平研究,在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不少县级电视台缺员率达到近一半,且学历水平总体偏低[4]。笔者在青海牧区调研,发现多数县级电视台均采用“局台合一”的办公模式,自采节目基本限于政务报道,甚至连州级电视台都经常采用图片加配音的方式代替真正的电视报道。

破解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上述问题,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应有之意。然而根据笔者观察,目前至少在西部地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办学模式尽管框架基本完备,但其“内核”建设却进展不大,对原有教学模式触动有限。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由于涉及主体复杂,在缺乏体制、机制保障的情况下,容易陷入“九龙治水”的困境。以青海为例,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主体不仅包括省委宣传部和青海师范大学,也包括省教育厅等教育行政部门和青海日报社、青海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单位。但由于协议签订双方仅为宣传部与高校,媒体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

另外在教学组织上,目前多数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依旧延续传统新闻学教育模式,即按照学生的学历层级、年级安排教学内容,校内教学与校外培训少有交叉。在教学内容上,依旧倾向于追求知识的完整性,按照教材章节安排教学内容,难以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评效方面,主要局限于受教育者对既有知识的掌握,而非探索新知识领域的可能性。上述问题在西部地区的表现之一,是其并未有效回应地方媒体发展的痛点。以青海为例,一方面境内多民族聚居,生态屏障作用不断突显;另一方面气候恶劣、经济欠发达的事实,使基层人才缺口难以得到填补。然而在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课程安排中,除青海地方新闻史外,基本未涉及服务基层的问题,且无民族语新闻采写、编辑相关内容,更无牧区人才定向培训项目。

以学习共同体理论衡量上述问题,不难看出,目前至少在西部地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在主体上各自为政,在教学组织、内容设置和考评机制上故步自封,制约了其社会效益的发挥。

三、未来:打破壁垒开门办学

参照中央层面相关文件精神,不难看出目前在西部地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内涵建设仍任重道远,特别是制度性瓶颈仍有待突破。

根据笔者统计,目前在西部地区39家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中,签约双方无一例外都是高校(或其新闻学院)与各级党委宣传部,媒体并未作为协议主体纳入其中,制约了媒体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新闻教育与地方传媒生态的契合。要破解上述困境,可以在顶层设计上进行修订,明确“部校媒共建”的提法,给予媒体在共建工作中的“名分”,同时将其职权纳入目标考核;还可以沿用“部校共建”的提法,但通过补充协议等方式将媒体的地位、职权等方面内容纳入其中,从而确保在工作中各司其职。

佐藤学认为,在知识习得过程中,学力提升并非简单的数量堆积,而是需要从一定高度加以引领,从而通过类似不断“顿悟”的方式实现知识内化[5]。新闻学教育由于具有高度实践性,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应当大胆打破僵化的知识体系,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接触前沿、接触实践。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可以考虑打通面向在校学生的日常课程和面向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引入项目制教学组织方式,构建包括教师、学生和在职受训人员的学习小组或工作坊。同时,针对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缺口扩大的实际情况,可以参照师范专业学生顶岗支教的做法,安排学生在基层宣传部和媒体顶岗实习,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弥补人才短板。

此外,目前在新闻学院培养评效体系中,就业率是重中之重,甚至直接决定相关专业是否招生、招生规模和政策扶持力度。但在当下“泛就业化”日益普遍的情况下,上述指标常常流于形式,甚至催生了“数字就业”“纸面就业”等“潜规则”。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框架内,不妨降低就业率在评效体系中的权重,同时引入相应的媒体、同行评价机制,将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促进政产学研之间的人员流动和资源互通,加速构建联通内外、双向共赢的开门办学新格局。

四、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新闻业态急剧变革的当下,传统新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尤其如此。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及实践,为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思路。未来西部地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发展,应当坚持打破壁垒、开门办学的思路,积极应对媒体发展的新业态、新情况,探索构建沟通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培训、高校与社会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更好地解决地方新闻传播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不断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1.

[2] 钟启泉.课堂改革:學校改革的中心——与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6.

[3] 2020后疫情时代高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招聘趋势[EB/OL].连智领域,http://f.linksinternational.com.cn/Upload/2020/7/202007021822158.pdf,2020-07-02.

[4] 钟克勋,徐希平.传媒新格局下的民族新闻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7):137-141.

作者简介:庞书纬(1985—),男,河南西峡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