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

2020-09-10 01:53舒爱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新媒体

舒爱平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而传承的载体就是广大的学生青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树立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就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去,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状况以及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状况,提出如何利用新媒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78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此基础上,作为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思想价值理念和宝贵精神财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上升到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及“精神命脉和独特标识”的地位。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他充分发挥领袖风范,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推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运用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使其时代价值得到充分彰显。这引领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时空境遇。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状况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优势

新媒体是指新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下新兴媒体,它的表述就包括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电子书刊等电子终端和QQ、微信、微博、各类网站门户等软件。根据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超过了九成,新媒体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大网络世界的资源共享化,迅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势必取代传统的“老师说讲,学生听悟”思政教育模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更重要的是双向交流,老师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最根本的思想动态,把握好正确的引导方向,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冲击

一项新的发明诞生必然有其代谢产物,新媒体也不例外,网络游戏、社交平台、淘宝、网络贷款、暴力、情色交易等娱乐至上的新媒体瞬间俘虏了青年学生的心,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以至于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难以融入,疲滞逊色。例如强大的智能手机,作为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资源快速共享、方便快捷的同时,大家又都成了“低头族”和“键盘侠”。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的状况

(一)民族意识日趋弱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传统民族意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承重视度较高。但是,对学生而言,从入学接受教育开始,迫于应试教育压力而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当学生进入高校后,面对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自主选择能力和主动性增强。但大部分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较大程度上的缺失,为西方文化传播提供了机会,导致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再加上大学生缺乏理性的文化判断能力,盲目追随西方价值理念,更加削弱了我国民族意识的认同度。

(二)三观显现偏差

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而手机,电脑是他们的必备工具,上网是他们的每天的“必修课”,面对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网络游戏、网络贷款、网络交友,大学生们毫无抵抗力,久而久之,与正确的三观背道而驰,在大学生中屡屡出现“键盘男”“拜金女”的案例。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强化学生正确的三观。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

(三)传统美德逐渐流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道德反映。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美德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逐渐流失。

三、如何利用新媒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一)利用新媒体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落实立德树人,实现课程育人

课程育人,又称为理论育人,就是教师通过讲授教学的方式将思想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逐步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协调育人局面。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构建新型课程育人体系。高校要组织教师编写有关传统文化的教材,并通过选修课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思政学习,逐步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系列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思政建设为依托的新型课程育人体系,打好课程育人最坚实的基础。

二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学校应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办学治学的突出位置,尤其是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傳授思政知识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传统文化丰富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高校要利用思政课堂组织人文讲座,聘请相关学者和专家进行传统文化讲授,在课堂中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让思政课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热门课程,真正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二)利用新媒体着力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 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实践育人

大学生实践平台同样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立德树人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更要强调实践活动的教育引领。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着力为大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教育平台。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创办有时代感、有深度的校园实践活动。在重要的民族节日及特殊日子举办富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利用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感受其背后的精神与意志,并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积极组织开展积极向上、意义深刻的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实现第二课堂隐性育人作用。

(三)利用新媒体注重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发挥文化育人的内化作用

传统文化是教育的灵魂,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高校文化育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建设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第二,要注重青年一代的文化趣味和文化审美。考虑青年学生对文化的需求,探索有青春时代气息的文化育人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契合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趣味与审美需求,达到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第三,高校传统文化育人工作必须积极扬弃,革故鼎新,通过文化启迪、环境熏陶激励师生,使文化育人更有内涵、更具时代感。

参考文献

[1]芮先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困境与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2016(9).

[2]丁恒星,焦敬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51

[3]王盼盼,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吉林农业大学》2017

[4]袁颖,立足文化内涵 实施课程育人——中药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中医教育》2018(4)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新媒体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