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

2020-09-10 07:22曹学魁
高考·中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曹学魁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现有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古诗词、经典名著、文言文等内容的讲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传统文化作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文学素养

1.引言

高中語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现有的课本教材内容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较多的,特别是古诗词、文言文等背后的传统文化背景是丰富的。教师应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特色,并充分体会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多数学生只会熟读和背诵有关传统文化的诗词、文言文,不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可见,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了解语文知识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慕课、微课、钉钉等网络教育平台都可以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借鉴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认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情况

高中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而是应该让学生对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文化品质。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辅助工具,教师应该将生活、教学、人格教育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时,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知识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分析,更缺少对知识所含有的文化语言特点的分析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时,没有注重学生的文化学习引导,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师教学方式古板,教学方案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有部分教师通过搜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年代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经典文学作品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经典文学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且教师多借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述的人物、景色,进而理解文章的内涵。比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形象地认识诗词的感情色彩,特别是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中诗人的选择。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让学生分阶段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十分有必要的一项工作。

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传承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教师应该仔细思考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材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教师在制作教学方案时,内容古板,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语文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认识。教师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等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并鼓励学生做好日常的学习积累。教师利用传统文化知识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知识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张渭的《早梅》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对梅花的形象展开思考,然后让学生逐渐理解“一树寒梅白玉条”、“疑是经冬雪未消”的景色特点,进而逐步掌握作者自我形象的特点,通过理解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来衬托自己的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学生在对古诗词景、情、境的学习和了解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认识,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老师不仅要传授教材和教材之外的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微课、多媒体、慕课、人人网等教育平台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多数学生在写作时表示没有写作素材,导致写作内容空泛,缺乏内涵。教师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有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是新颖且丰富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部分学生不擅长阅读纸质版经典文学作品,但是乐于采用视频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采用视频、图书、动画等多样化的方式学习经典文学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在《绝句二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相关知识,进而更深入理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含义。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一知识时,了解到杜甫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学生在着手写作文时,可以借用古诗词中的知识来提高自己作文的内涵,进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3)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

整本经典阅读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教学课程的教材内容是丰富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材料的相关内容,阅读和背诵《论语》和《孟子》等经典读物。许多作文题目都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材料作文,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作文材料就来自于周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该材料的意义,并着手梳理写作提纲,认识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认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思路。教师可以适当地点化学生,并让学生理解该句所蕴含的智慧。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含义和生命规划的重要性,进而可激发学生的自强意识,并让学生积累优秀的作文素材。作文源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也源于学生的想象。学生如果知识注重素材的积累,却不掌握写作的思路,就很难写出具有创造性的作文。而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文化素养就会增强。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加强材料类作文的认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会得到锻炼。学生在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后,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美好的图画,进而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快速建立写作思路。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强相关的素材来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所感受到的自强实例、奋斗历史等作文素材,表达自己所认识到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宽,文化自信心也会增强。

4.结语

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一项工作,教师应该积极思考最佳的融合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积累文学知识,提高吱声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齐文怡.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4(02):148-148.

[2]陈雯婷.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34-35.

[3]赵志勇.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02):233-233.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