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综艺的创作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陈琳娜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摘 要:从短视频的生产和传播来看,内容的精品化和原创性一直是获得市场青睐和用户黏性的不二法门。因此,微综艺的主题选择和内容创作是决定微综艺收视率和口碑的主要指标。《不如冒险》从真实情感探寻、人物故事呈现、节奏化声画匹配和追寻微叙事的连续性4个方面展开微综艺的内容打造,因其制作的精良和对受众心理的把握获取了广泛关注,其创作方法可以作为未来微综艺创制的有效参考。

关键词:微綜艺;制作策略;《不如冒险》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026-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8SJA2138

近两年来,微综艺成为各大平台在短视频内容生产和营销领域的新方向。作为短视频的衍生内容,微综艺与短视频一样,迎合了当今受众碎片化、移动化的阅读方式和手机化的阅读习惯。作为短视频精品化走向的微综艺,更注重发掘各类电视综艺特别是真人秀的不同主题和模式,进而形成了以短时长为主要特点而节目形态与真人秀趋同的微综艺类型。从短视频的生产和传播来看,内容的精品化和原创性一直是获得市场青睐和用户黏性的不二法门。因此,微综艺的主题选择和内容创作是决定微综艺收视率和口碑的主要指标,也是各大平台和影视公司开展选题策划和项目设计的基本方向。《不如冒险》是2019年11月在PPTV平台播出的明星娱乐类微综艺,在平台、明星和宣传并不出众和强势的情形下受到了受众广泛的关注,成为2019年微综艺传播中的典型代表。

一、情感探寻:冒险之中的直接情感

《不如冒险》第一季一共12集,以每个单元3集故事的形式打造,主要讲述主嘉宾苏青邀请不同的朋友在泰国挑战不同运动项目的冒险故事,其中包含潜水、跳伞、冲浪、攀岩4个篇章的冒险之旅。人类天性中对冒险的向往和对险峻大自然的恐惧是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冒险情境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冒险时的不同情绪、状态,这也是节目内容选取和策划之初的创意设计。让参与冒险的人通过冒险打开自己的内心,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做回自己,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关照自身,是这档微综艺的价值意义,同时赋予参加节目的嘉宾和观看节目的观众这种价值意义。这也是整档节目较少使用各类有效辅助的游戏式环节设置,而让摄影师们紧密跟随苏青和她的同伴们,用镜头真实记录明星们的真实冒险细节和情感变化的主要原因。真实情感的探寻是众多真人秀的预期目标,为了达到该目标,大多数综艺节目主创在大型外景综艺如《奔跑吧兄弟》的成功之后,习惯了设置较多的障碍环节、任务单元或游戏元素。嘉宾们的职业习惯也适应了节目组的前期真人秀剧情提要和完成镜头前的戏剧化呈现,当代观众对环节趋同的综艺节目的厌弃也反映在这类节目过于浓厚的表演痕迹以及情感反应的一致性中。当然,冒险类的微综艺与冒险类的纪录片和剧情片不同,虽然它们的主旨都在于对自然的征服以及克服了大自然之后的精神升华,但微综艺更注重在异国他乡探险过程中的娱乐性和悦己性。众多嘉宾的相处之道以及在一路同行中的人生趣味,而并不在于挑战和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的显现和冒险之后的成功喜悦。对于非极限项目的专业选手来说,要想轻松地驾驭这些运动,挑战自我极限,并不容易,更不可能怀揣偶像包袱在慢综艺中创造表演的自我去面对镜头的捕捉,因而在这类节目中,人们情感的流露更为真诚而直接,更能击中观众在娱乐需求的满足后获得共情体验的心灵。冒险的拍摄无疑增加了外景拍摄的难度,然而,在这种难度中呈现的事件的突发性,比如苏青潜水被水母蜇、冲浪时无数次的试练等戏剧性事件的发生,完成了镜头对人物面对突发状况时真情实感的真实记录,实现了情感探寻的深度表达。

二、人物故事:冒险背后的人生之旅

每一档明星真人秀都关注人物故事,包括参加者的真实性格和处事方式,经由节目的显现,从而实现观众基于“粉丝”效应的审美期待。微综艺还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明星在有限时间内经由剪辑形成的参与感,时长的限制会容易产生人物形象扁平化的错觉和脸谱化的片面观感。《不如冒险》中,苏青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在泰国与冒险合伙人一起展开冒险,感受这些合伙人的冒险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观众则通过苏青和摄影机两个视角观察和分享他们的冒险感受和生活观念,乃至价值理念的碰撞。深入参加每项冒险的不同单元的嘉宾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整档节目的内核事实上除了极限运动的冒险所构成的戏剧性和人物关联外,还有以冒险合伙人们在不同的对话空间中的谈话所彰显的人生交集和人物故事。即便他们的故事并不是十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阅历之下的人生洞见,但包括包贝尔、陈翔、佟梦实、晏紫东和朱晓辉在内的不同冒险合伙人因深刻的友情而展开的平等自由的交流和即兴随意的表达,显现出真诚沟通的感染力,这是纪实访谈难以形成的交流模式。虽然后期剪辑的时长限制剪掉了其中细碎平常的日常式寒暄,而凸显出一点刻意的直接,但是这样的单刀直入又因为场景的不局限和快速转换,加上通篇由冒险前到冒险后的逻辑所构成的明确时间走向,反而十分精确地抓住了冒险运动的核心性和人物故事的补充性,并成功地将两者化为叙事化的镜头表述,构建起每个嘉宾单元的主要分集结构。从节目效果来看,一方面,苏青和冒险合伙人对冒险都形成了自身不同的意义阐释,并且被有效地纳入有限时长中去表达他们各自对冒险体验的认知和对冒险意义的个人注解,激发观众从中体会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人生故事的有力补充使观众对苏青与其他冒险合伙人的形象认识更加丰满,他们在一起参加极限运动时所达成的共识与默契,在冒险前后一起游玩、探险、做任务时的分歧与协作,都呈现出在人生的未知旅程中找寻自我和与他人联结形成身份认同的双重意义,促使观众陷入冒险之后的人生思考。

三、视听包装:节奏化的声画匹配

微综艺最为重要的制作手段在于后期包装。画面的色彩光影、文案美术、剪辑理念都体现在包装之后的视频风格中。相比各大短视频平台中简单粗陋的制作方式,微综艺一般由专门的制作团队或影视公司完成视频剪辑和后期包装工作。微综艺也因其明艳鲜活的光影色彩、节奏强烈的视听元素、独特个性的文案包装、抒情写意的意境营造,形成了各种不拘一格的包装风格,深受年轻的“网生一代”的关注和追捧。后现代的拼贴重构和对原始素材的整合覆盖是新生代极力推崇的模式,微综艺又因其切合移动场景下的碎片化阅读而更得人心。除了微综艺外,如今精品化原创的火锅剧、微剧也成了新生的短视频力量,亦已成为各平台内容创制的风向标。从视听语言上来说,声画关系的匹配和节奏感的形成首先需要快速的剪辑形成蒙太奇节奏,用以“表达那种即便千言万语也难以说清的内心体验和莫名的感情”,[1]然后在快节奏的转换空间里尽可能多地巧妙放置复杂冗余的信息以生成叙事节奏。“节奏并不单纯存在于画面本身,它也存在于画面的连续中”,[2]这些经过节奏化编排的信息内容丰富、设计精巧、内容关联,观众在眼花缭乱的观看中来不及全盘接受,很多时候需要利用进度条回拉的操作来重新阅读,以弥补在全神贯注中依然没有分辨清楚的信息重点或错漏的旁枝末节,以实现微综艺节奏的力量。这可以说是微综艺的一大优点,在大多数受众无法忍受长篇电视剧和传统综艺的节奏而选择倍速功能时,微综艺的快速节奏迎合了当代受众对娱乐审美的选择。要达到节奏的韵律生成,快速的蒙太奇和叙事节奏需要声音的配合,不论是主题曲、插曲的制作,还是画面音效的配合、同期声的编排,都需要匠心独运地营造。在《不如冒险》中,由苏青演唱的插曲《我的冒险》在微综艺的宣传期就为该节目增色添彩,在节目中的首尾呼应和变形运用产生的互文性也形成了声画结合后节奏的诗意表达。

四、流畅衔接:跟踪微叙事的连续性

从受众接受上来说,微综艺体量较小、时长较短、娱乐性强,是平时满足娱乐需求的良好媒介工具,然而从微综艺创作策略上来说,这显然是不利因素。微综艺的成片时长在10~20分钟,《不如冒险》连广告时间每集不超过12分钟,如何从每位嘉宾2~3天的拍摄量中去选择素材是尤为重要的后期制作过程。虽然微综艺真人秀也有相应的环节设置,但毕竟不是有剧本的封闭式表演,因而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较多,在其中找寻最佳素材是考验主创能力的创作技能,当然,素材量充足有其优势,在内容足以支撑剪辑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具备戏剧性冲突和悬念变化的内容来支持连续性的微叙事并最终形成出彩的微综艺,是值得探讨的转场连接的创作技巧。可以实现这种场景跳跃的衔接或不同的叙事事件在有限时间内紧凑化连续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其一,空鏡头的镜头转场可以更好地突出微综艺的环境描述和意境表达,因而无论是人物写意的空镜头、航拍环境的空镜头,还是特定事物特写类的空镜头,其采录尤其重要。其二,主要的嘉宾人物或线索人物在单独的表意情境中的个人独白抒发所思所想或人生思考,可以作为整个微综艺系列的串接,激发观众的共情并且提升整档节目的思想境界。其三,人物背采可以顺畅地表达对重要事件或人物状态的补充说明,如节目中将背采中提炼的即时心理反应适时插入冒险之旅中作为当时体验的有效注解。其四,文案设计和包装形式可以风格化地连接微叙事段落,建造不同的微综艺结构,进而形成独特的视觉风格。另外,节目中每位嘉宾和苏青组成的一段冒险故事要划分为3集连续的短剧单元,其中自然存在分集之间的连续性问题,特别是每一集的结尾细节如何吸引观众对下集的期待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采用戏剧性的悬念或人物冲突作为结尾,形成提示性的下集提要,这是连接上下集的基本手段。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综艺的体量原因导致放在片尾字幕的内容必须少而精,要不然会形成下一集的重大剧透而使观众在观看下一集时缺少了陌生化的内心缝合,因此,要想有效实现连续性,一方面需要把握节奏化的结尾段落剪辑编排,以保证内容提示的突出彩蛋效应,另一方面可以重点显示突发事件的戏剧冲突形成悬念,或简单的阐述对白形成暗示。

五、结语

微综艺是未来网络综艺的主要媒介形态和发展方向。随着微综艺的数量急剧增加,为了在各大平台的微综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和受众,必然需要依赖精品化的内容创作技巧和制作策略。第一,微综艺的打造需要重视真人秀嘉宾的真实情感的探寻,以获取观众的共情而增强对节目的黏性。第二,微综艺需考虑在有限时长中反映人物故事和人物关系,以使个体形象在短时间内丰满立体、引人关注。第三,视听观念必须满足新生代需求,微综艺应借助后期包装追求快节奏的视频剪辑和声画匹配,形成独特的视频风格。第四,微综艺应注重有限时间内的时空转换和衔接问题,注重转场策略的选择,以实现微叙事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25.

[2] 莱翁·慕西纳克.论电影节奏[A].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62.

作者简介:陈琳娜(1981—),女,江苏启东人,南京艺术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