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影视作品中青岛城市形象研究

2020-09-10 07:22李美玲赵双双孙明煜冯瑶王越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

李美玲 赵双双 孙明煜 冯瑶 王越

摘 要:《青岛往事》中青岛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呈现有效彰显了青岛地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但在城市形象人文内涵挖掘上仍有欠缺。应从影视作品题材多样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等多个路径入手,确保城市形象传播更加饱满生动。

关键词:城市形象;《青岛往事》;影视剧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053-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青岛农业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时期影视作品中青岛城市形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468;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五四精神传承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个案”成果,项目编号:QDSKL1901158

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整体的精神风貌,包括城市文化、城市建筑风格和城市面貌,城市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价值观和精神风貌等。[1]当今影视传媒发展迅速,影视剧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新途径。本文以影视剧《青岛往事》为例,探讨影视剧与青岛城市形象的塑造传播。

一、青岛的城市定位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青岛著名景点有八大关、崂山风景区、栈桥等,每一处都体现着青岛的独特风貌。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将青岛纳入其中,青岛被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中国首个获此荣誉的城市。[2]

二、电视剧《青岛往事》中青岛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呈现

《青岛往事》由张新建执导,赵东苓编剧,黄渤、黄小蕾等主演,以抗日战争的时间为背景,以3个异性兄弟在青岛的创业故事为主线,讲述了青岛第一代移民的奋斗史。该剧播出后好评如潮,先后获得第19届华鼎奖中国电视剧满意度调查百强榜第四名、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电视剧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一)《青岛往事》中城市形象的影像细读

《青岛往事》对青岛特色地理景观与人文历史沉淀有所展现。

地理景观主要包括:

1.对城市老城区的展现。故事主要地市南老城区在剧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第一集19′08″的大景俯拍镜头中,市南老城区标志性的“红瓦绿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展现青岛的“第一名片”。

2.对青岛主要街道的展现。第一,江苏路。江苏路是青岛最早建成的一批马路之一,德国占领时期名为俾斯麦大街,第一集中的32′王满仓第一次到了俾斯麦街。第二,中山路。中山路是青岛市的“名片”,长1500米,堪称青岛的“母脉”。第一集19′10″,满仓来到青岛之后,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弗里德里希街,就是现在的中山路。第三,山东街。第一集20′32″山东街在电视剧中出现,镜头转到山东街后,街上行人绝大多数为中国人,与弗里德里希街(中山路)明显不同。

3.对青岛主要交通点的展现。第一集34′40″出现了青岛火车站,胶济铁路于1904年建成通車,现在还在使用中。

4.对青岛地区主要景点景观的展现。第一,劈柴院。出现在第一集26′00″。劈柴院位于中山路,建于1902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开始规划筑路、建房,人们在这里卖劈柴,这里也就改名叫劈柴院。第二,崂山。第二集34′07″,剧中的崂山当时是青岛的穷乡僻岭。第三,德国风情建筑。德国建筑在剧中有相当的分量,因为这个时候青岛处在德国殖民地时期,几乎每一集都可以看到德国建筑的剪影。第四,大海。大海作为青岛的标志性象征,在剧中也是多次出现。大海是剧中的一个见证者,它见证了三兄弟的发家史,见证了革命党人的命运,见证了青岛的历史变迁。

人文历史主要包括:

第一,戏法。剧中姜傻子一家以在劈柴院中变戏法为生计,所用道具皆为日常之物,真实再现了昔日青岛人民的生活画面,有较强的历史感。第二,方言。剧中方言的运用也是人文历史的具体体现。例如,幼时王满仓初到青岛时与一个卖包子的小贩的对话,温暖的青岛味与人情味漫溢出来,为剧情增色很多。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城市形象符号中,自然景观所占比重较大且形象直观,人文历史虽有较多涉及,但并未突出青岛的城市人文特色。

(二)《青岛往事》中青岛城市形象的核心要素

《青岛往事》所塑造的城市形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景观。红房子虽然是德国风格的建筑,但是它早已融入青岛的土地之中,成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作为青岛“第一名片”的大海在《青岛往事》中就多次出现,见证着青岛的每一次变迁和发展。第二,身处逆境仍不断发展的城市品格。电视剧表现出青岛在殖民空间中的艰难发展,但青岛人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这也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品格。第三,爱国团结的城市凝聚力。《青岛往事》中,青岛市民自发抵抗日军侵略,青岛商界在日本商人低价收购棉纱面以备军需时联合起来控制市场价格,令日本人阴谋落空。

(三)《青岛往事》对青岛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力

《青岛往事》于2015年在央视八套播出,首日便取得1.1的高收视率和6.53的收视份额。[3]伴随着该剧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人们从关注剧情逐渐转向对青岛城市本身的关注,不少外地游客“按图索骥”游青岛,对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都要走一遍。[4]

总体来说,《青岛往事》对于城市形象的传播宣传较为成功。首先,《青岛往事》彰显了青岛地域特色,让人深入了解了青岛曾经的殖民历史。其次,电视剧起到了有效的集聚效应。《青岛往事》播出后吸引了众多大众传媒聚焦报道,新浪娱乐、《青岛日报》、青岛微书城等众多传媒都前后发表过相关文章,这种媒体的聚焦大大增加了城市信息的传播量,让城市形象更深入人心。最后,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让青岛这座城市走进了观众的心中。

三、影视剧传播青岛形象的新探索

就传播城市形象的作用而言,《青岛往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影像方面,剧中城市形象多局限于地理自然景观,对城市人文精神涉及较少;音乐方面,剧中音乐缺乏青岛特色;语言方面对青岛方言强化不足。因此,应探索影视剧传播青岛形象的新路径。

第一,全方位展现青岛地域特色。在影视剧中,提高青岛标志性建筑物的出镜率,这些地域景观的出现与人物的故事线发展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城市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既达到宣传城市形象的效果,又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丰富影视剧拍摄题材。德塔文电视剧市场分析报告中,2018年剧集市场观众占比最高(33%)的18~23岁观众是电视剧受众主力。同时,都市现实题材剧和古装剧成为收视热门题材,这给青岛的影视剧拍摄带来了新思路——青岛可以侧重于拍摄都市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将青岛的城市形象融入这类影视剧中,达到更好的塑造和传播效果。

第三,注重影视剧中人文精神的展现。城市精神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昭示着城市未来的精神风貌,引导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城市形象建设的导向与核心。这就需要我们在影视剧中加入对青岛城市精神文化的传播,提升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性。

四、结语

当今影视传媒发展迅速,影视剧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新途径,应抓住机遇,利用影视剧传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莹.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魏浩浩.城市名片,诠释“完美青岛”[J].走向世界,2019(02):16-21.

[3] 齐敏.浅析《青岛往事》的城市文化传播[J].现代视听,2016(02):75-77

[4] 何笙.“往事”如昨 感念至今——《青岛往事》引发青岛旅游、商业等各界持续关注[J].走向世界,2016(07):19-21.

作者简介:李美玲(1998—),女,山东潍坊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赵双双(1997—),女,山东潍坊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孙明煜(1998—),女,山东临沂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漢语言文学。

冯瑶(1999—),男,山东淄博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王越(1985—),女,黑龙江青冈人,文学博士,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文学批评,中国现代文学。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
试论融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公关管理与城市形象传播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探究短视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我国城市形象营销策略研究
构建城市形象与视觉传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