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在电影叙事系统中的三重功能

2020-09-10 22:21孙畅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功能音乐

摘 要:本文以中外代表性影片为例,通过分析有关灾难、历史、惊悚与爱情等多种类型的剧情片,从而阐述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及叙事性作用。同时,对比不同题材的影片所使用的音乐,探讨其在叙事性方面对于凸显影片基调与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探讨音乐对电影产生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音乐;电影叙事系统;功能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119-02

电影音乐(Film score)作为电影叙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通过与剩余必需要素的整合完成对电影叙事系统的构建。独具特色的音乐往往在电影的开场片段就能针对电影基调与风格给予观众提示;符号化的音乐能够为影片中的重要人物贴上“标签”,通过与观众心理补偿的结合给予观众沉浸感和共鸣;风格迥异的音乐则更能凭借其特有的旋律与节奏为电影渲染别样的风情与意蕴。除此之外,音乐与其他电影要素的结合能够完善叙事系统,从而辅助视觉,为电影观众呈现出双重故事感与表现力。

本文以中外代表性影片为例,分析音乐的三重叙事意义,旨在解析电影发展进程中音乐在电影叙事体系中的成分与功能性的蜕变发展。

一、概括内容,深化主题

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类型,音乐本身就具备由纯粹听觉传递主题的特性和能力。对于纯音乐来讲,每一部乐曲都有鲜明清晰的题材风格。例如,我们欣赏肖邦的《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这首由标题就能使听众联想到雄壮的乐曲的确因“军队”而得名。通过全曲我们能发现,乐曲的第一和第二篇章主题旋律的军队风格尤其洒脱豪放。听者透过跳跃迅猛、整齐有力的节奏似乎就能走进古代波兰勇士隊伍,他们强健而豁达、自由而虔诚的灵魂跃然眼前,彰显出英雄般的骑士精神。

就电影中的音乐类型而言,电影主题曲能够以更强劲有力的效果完成概括影片内容、强化影片主题的功能。它作为影片的理性与感性于一身的表达,既可以将影片的内容与故事包含其中,更能承载影片的情感与意识。在短短几分钟的旋律流动中,更可以将影片的叙事及戏剧效果推至高潮,以完成挑起观众情绪、引发共鸣的持续性效果。电影主题曲作为一类全新的当代音乐和艺术体裁,甚至能为电影“代言”,作为影片的宣传和象征。[1]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之所以成为电影历史上具备多重意义且让观众听而不忘的旋律,也是由于其在电影中重复出现7次、层层递进的有意设计实现的。以下挑选其中几次进行阐述。

主题曲第一次出现在一个阴暗而致人焦虑的镜头当中,拥挤伴随着人们脸上的茫然,透出荧屏的不安与死亡的气息,这一切都埋下了一颗失落的种子,战争所能带来的伤害才刚刚开始。

主题曲第三次出现使用了竖琴演奏,乐器的属性使这段旋律听上去微妙且泫然欲泣。我们看到主人公辛德勒在这段旋律中眼眶湿润,透露着内心的同情、悲痛与不忍。他或许曾经挣扎于金钱的诱惑,观众明白,此刻的他已然明了内心的答案。

主题曲第四次出现伴随着杀戮声、打字机声、混沌的呜咽声。主题曲由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一个尖锐、奋勇,一个婉转、低沉,仿佛缠绕的根茎般坚定。那位英雄人物决绝地凭借一己之力救赎这个被血色涂鸦的时代。

影片最后,英雄即将远去,主题旋律悠长而哀切,一切感性的情绪在这一刻被加倍释放,伴随着英雄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战争带给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的一切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英雄也是这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电影的主题音乐使电影变得更加真切,在概括主题的同时,流露出真情,升华主题,给予观众无限的感动。

二、渲染气氛,烘托情绪

音乐对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往往具有影响画面基调的作用。同样的画面配以不同的声音,带给人们的感受会截然不同。而这一特点在许多动作片和惊悚片中运用广泛,它们根据人们的心理活动配合画面,放大人们内心的紧张或恐惧,从而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渲染并制造恐怖气氛。在惊悚片中,常用一些低频饱满、和声不协调甚至是尖厉刺耳的音乐,配合夸张放大的音响,加大观众的恐惧感,达到使观众毛骨悚然的效果。[2]

例如,《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心理惊悚片,其之所以在惊悚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其不仅依靠丰富的视觉、听觉的冲击来营造感官刺激,也通过形象贴合的音乐呈现人性深处。甚至可以说,《沉默的羔羊》中的音乐在给观众制造刺激、营造恐怖气氛中起着主导作用。

背景气氛型音乐在电影中十分常见。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音乐手段为影片的整体创造某种特定的气氛基调。背景性气氛音乐对增强电影的共鸣和感染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拉片的方式,以电影《赎罪》为例,就这一作用进行分析。

第一,00:56~03:12,片段内容为布莱安妮匆忙打字完成作品,向母亲展示。此时打字机声音从有源音响逐渐变为无源音响(音响音乐化)。清晰、富有节奏性的打字机声音,交代故事背景,体现布莱安妮向母亲展示自己作品的焦急情绪。背景音乐与打字机声音停止,表现布莱安妮面对自己暗恋的罗比时不露声色的故作镇定。转身离开后音乐与打字声再次响起。

第二,21:02~23:47,片段内容为男主罗比写情书。打字机声音作为有源音响第二次出现,此片段运用声画分立的蒙太奇剪辑手法。配合画面塞西莉亚在镜子中反射的身影以及在阳光下换晚礼服的梦幻般的身影,体现罗比欲言又止、内心极度矛盾的情绪,体现罗比与塞西莉亚朦胧而羞涩的爱情,推动剧情发展。而罗比前后写下的内容迥然不同的两封情书也成为重要的伏笔。

第三,28:05~28:20,片段内容为布莱安妮偷读情书。无源音响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强力击打、逐个放大的打字声音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布莱安妮偷读情书时每一个字母对她的打击。其丰富的想象力为之后剧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第四,44:11~44:56,片段内容为布莱安妮提供假证词。此时画面中存在有源音响。这是谎言的开始,也是自责与悲剧的开始。打字机声音的讽刺意味作为真正的转折。

第五,01:20:09~01:21:30,片段内容为长大后的布莱安妮成为二战护士。此时,打字机声音作为无源音响是一处特殊的主观声音设计。这次打字机声音的出现将整部影片的时空打破,此后的内容既是真实的叙事,也是布莱安妮小说中假想的故事情节。

第六,01:36:07~01:37:36,画面内容为布莱安妮在教堂看到小时候被强奸的表姐罗拉与强奸她的马歇爾正在举办的婚礼。打字机声音(无源音响)最后一次出现,与布莱安妮13岁时信誓旦旦撒谎时的打字机声音相呼应,充满讽刺意味。教堂神圣的音乐伴着如同拷问般的打字机声音,将布莱安妮愧疚、痛苦、无力、悔恨的情绪推至极点。最重要的是,表姐罗拉与强奸她的人结婚就意味着罗拉不可能指证自己的丈夫,这就使布莱安妮明白自己将彻底无法再从当年犯下的罪行中获得救赎。

概括而言,打字机声音是一段有源与无源音响结合的成果,作为环境声与音乐的一部分出现,同时也是情节转折的重要提示。

三、激发联想,引发时空转换

鉴赏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引发联想的过程,音乐来自生活,又通过声音的音色音调的改变来描述生活,这个过程就是由联想完善的。在电影具体的配乐中,往往通过这一特征引发观众对不同时空的联想和转换。

下面笔者通过分析《霸王别姬》中的音乐来具体展现电影音乐对激发观众联想以及时空转换的真实作用。

第一,00:41:48,片段内容为成人程蝶衣与段小楼合影,戏曲作为背景音乐,通过戏曲与服装造型体现两人“角儿”的身份。

第二,00:42:00,片段内容为两个主人公拍照时传来学生游行呐喊的声音,由小至大。声音中夹杂着游行呐喊及砸碎玻璃声,旨在交代时代背景为日军侵华时期,为后来蝶衣给日本兵唱戏甚至“文革”事件做铺垫。

第三,00:44:15,片段内容为程蝶衣与戏迷见面,观众可听见冰糖葫芦的叫卖声。程蝶衣的一阵恍惚,在笔者看来其是想起了早已自杀的少时伙伴小癞子。当时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可以说是直接促成了小癞子的逃跑,导致最终的自杀。“冰糖葫芦”交织着过去与现在,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之快。小豆子已成角儿,小癞子又去了哪里呢。

第四,00:47:48,片段内容为蝶衣掐小楼的腰,两人逗闹。背景有一段声音非常小的、很舒缓的戏曲,一段像铃铛也像车驶过的音响由小至大。看到两人嬉闹这一段,会使观众联想起两人幼时一起玩耍的场景。笔者认为这处声音设计代表着袁四爷的到来,同时最重要的是代表着未来蝶衣与袁四爷说不清的相处与联系,可以说是一处象征性的音响。

第五,00:49:41与00:51:27,片段内容分别为袁四爷夸蝶衣和袁四爷离开。又两次出现铃铛声音,这暗示着蝶衣与袁四爷自此纠缠不清的关系。

第六,00:58:51,片段内容为蝶衣要与小楼唱一辈子戏。舒缓的音乐配合铃铛声,这一长段展现两人各自内心想法的对话的配乐像是一种缓慢哀伤的诉说,给人的感觉是相对安静的。安静到仿佛能从蝶衣字字清晰的话里听到他心底没有直白说出的话。铃铛声的出现暗示了蝶衣心里的一种转变,他从小楼的话中明白这个社会是不可能接受“断袖之癖”的。他为此所伤,但依旧沉默。

第七,01:07:24,片段内容为小楼拒绝与蝶衣一同去受袁四爷栽培,转身与菊仙离开。蝶衣又一次被小楼所伤,铃铛声的再次出现直接为即将开始的袁四爷与蝶衣混乱的关系伏笔。

第八,1:09:19、01:10:18、01:10:46、01:00:09,画面内容分别为蝶衣在袁四爷家发现宝剑、袁四爷问蝶衣是否愿做他的红尘知己、袁四爷与蝶衣一起唱戏、蝶衣拔剑架在自己脖子上。可以看出此时是没有下雨的,但却多次出现了雷声。众所周知,雷声象征着一种不祥之感,抑或暗示将要发生不祥的事情。在这里,一是为了突出蝶衣此刻无比绝望、极度悲伤的心情,二是预示着蝶衣即将与袁四爷展开的混乱关系。

概括而言,符号化音乐不仅在某一个场景具有代表性象征意义,也在这一类特定场景中起着延续性、暗示性的相同意义。

四、结语

音乐在电影中的叙事性作用包括概括内容、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激发联想、引发时空转换等。诚然,作为一种形式多变的艺术形式,音乐的功能远远不止这些。正是因为音乐与电影在本质上宛若双生的紧密联系,使音乐从游离在电影的叙事系统之外逐渐走入电影之中。随着电影作曲家思考与创作的逐步深入,音乐对于升华电影美学与艺术性的功能将以更多样的形式流淌在观众耳中。

参考文献:

[1]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45-46.

[2] 葉月瑜.歌声魅影 歌曲叙事与中文电影[M].台湾:逺流出版社,2000:77-78.

作者简介:孙畅(1995—),女,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声音制作。

猜你喜欢
功能音乐
数学的翻译功能
奇妙的“自然音乐”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音乐
功能关系面面观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