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场采访突发新闻的方法思路分析

2020-09-10 22:21王阿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路分析

摘 要:新闻是人们了解时事的最主要的途径。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记者的现场采访尤为重要。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记者会花很多时间来做准备。想要吸引更多群众的眼球,就得抢占先机。但是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比如大型车祸,有时候记者是没有多少准备时间的。那么在这些情况下记者应该怎么办呢?本文分析记者现场采访突发新闻的方法思路。

关键词:现场采访;突发新闻;思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157-02

一、有关突发新闻

突发新闻是指在不可估测、谁都没有料到的情况下发生的紧急且超出人为控制范围的新闻事件,例如不可抗力事件中的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新闻并不在少数,每天都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将突发新闻与普通新闻区别开来的,不是概率,而是其不可预测和不受人为控制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突发新闻具有明显高出普通新闻的新闻价值,从而成为了新闻界的“宠儿”,是各家媒体争先采访报道的重点。[1]

为群众提供第一现场情况和最新进展是新闻记者最基本的工作,如果同一新闻被报社抢先报道会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是突发新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采访到的,其采访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和其价值呈正相关。采访突发新闻难在哪些地方呢?因为突发新闻发生时毫无预测,所以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现场的准确情况。记者赶到现场后,当事人和目击证人还没从突发事件的冲击中缓过来,他们的言辞混乱没有逻辑,没有太大的价值,并且有的直接联系人不会轻易接受记者的采访。突发现场大多为安全系数低的地方,比如震后灾区、十字路口,加上环境的不稳定性,现场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这就使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缺乏准备时间、缺乏准确信息、自身安全难保障等困难,导致及时准确报道突发新闻事件成为了高难度工作。[2]

二、记者现场采访突发新闻的方法思路

(一)提前做好准备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毕竟一把好斧头是砍柴的关键。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环境和涉及的主体不同,问题的流程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所以记者不仅要有保持沉着冷静的能力,脑袋里还要有应付多种场合的问题。[2]要做到像《主持人大赛》的参赛选手那样,随便一个主题立马就能进行三分钟的发言。另外,通常突发事件留给记者采访的时间很少,记者需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采访相关内容。冷静的处事态度、良好的应变能力、较高的工作效率,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提前不是提前一小时、一天、一个星期,而是提前很长一段时间。记者要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准备,打持久战。不要认为突发事件今天不会发生,而是要做足准备,随时都可以采访,争取做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细致采访,步步深入

一次成功的采訪不会停留在事件表面,那只是事件的冰山一角。记者应该透过表象看本质,深入挖掘并提炼出主题,要像研究鲁迅作品那样较真,不放过一丝一毫。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探究事件的本质,这本来就是记者的工作,不能因为事件突发而将其抛弃。记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判断该突发事件是否值得报道,应该报道到什么程度,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报道,要有鲜明的主题、明确的观点,带领群众发现事件背后的秘密。记者在询问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从多方面多角度刨根问底,挖掘突发事件更深层次、更有社会争议的新闻价值。记者采访要得到的不是“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感到很悲哀”,而是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警示,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等约束。这样的新闻报道才是一篇好报道。

(三)采用多样的提问方式

平常在新闻报道之前,记者会和相关人员联系沟通,因此在采访时记者能够从他们的口中得到想要的东西。而采访突发事件时,受访者和记者是以陌生人的身份对话,这就会导致受访者因为害羞胆怯或者是本能的抗拒而不愿意接受采访。这个时候记者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标准采访模式,而应该观察现场环境氛围,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以拉近和受访者的距离。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采访灾后群众时,记者不能直奔主题、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而是应该先安抚他们,等情绪稳定后,再围绕灾难提及一些相关内容,最后才是采访的核心话题。[2]此外,受访者可能不能准确理解记者的问题,回答也可能不清晰,对此记者要循循善诱,用一些简单的语言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准确说出内心的想法。没有一套模式是什么情况都适合的,记者要会随机应变,掌握多种采访模式,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四)采用多变手段

这一点和采用多样的提问方式很相似,但是对记者的观察能力、反应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受访者的情绪状态变化,一旦有不对劲的地方就要及时调整采访方式。受访者最容易产生的非正常情绪就是紧张、不安和无所适从。记者不能回避受访者状态的变化,需要及时中断提问,通过开玩笑或者“拉家常”的方式缓解他们的不适。如果当事人情绪波动剧烈,记者应灵活变通,改换目标,采访一些目击证人,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等当事人稳定后再去医院或上门拜访。当事人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记者应该尊重采访对象,不能强制对方接受采访。[3]

(五)力求客观,还原真实

真实性和公平性是采访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客观性则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任何新闻报道都不能违背真实性和客观性,突发事件也不例外。记者是把事件转换到报纸上、网站上的“中介”,但和卖房子卖汽车的中介不一样,他们不能凭自己的意愿拔高或贬低某个人、某件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挖掘事件,但他们写下的只有他们看见的和听见的,心里的想法是绝对不能出现的。比如在采访偷税漏税事件时,记者再气愤也不能说“对,某某某太过分了,就应该把他枪毙”,同时记者也不能隐瞒事实、只说一半,不能故意误导群众。在采访突发事件时,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事件的客观性,受访者的数量一定要足够多,一定要注重其言论的真实性。记者要不使用不全面不准确的新闻素材,不违背记者的职业道德。

三、注意事项

(一)保护自身安全

记者在采访突发事件时是有安全隐患的。记者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进入建筑工地时戴上头盔,远离情绪不稳定的人员,不去过于危险的地方。虽然有价值的新闻很重要,但是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

(二)尊重采访对象

部分受访者会拒绝接受采访,这时记者不要生气,他们可能是有心理上的顾虑才不愿意配合。记者可以与他们沟通交流,缓解他们的不适,无论如何都不能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受访者接受采访。[3]尊重采访对象是记者的基本原则。

(三)不违背道德

不违背道德也是记者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事件突发的情况下,现场往往非常混乱,严重时甚至会封锁现场。记者要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不趁乱擅自进入封锁区域、给治安带来困扰。这也是保护自身安全的行为。记者一定要坚持“妥当采访不错过,不妥当采访不要有”的职业操守,做到采访合理有序,不添乱、不增温,[2]不把记者身份当免死金牌,不违背职业道德。

四、结语

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不是小事,往大了说,它关系到国家形象的树立、国际地位的确立。并且,在媒体集团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媒体集团“媒介”地位的高低,[4]因此记者对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显得尤为重要。记者要提前准备、充实自己的头脑、灵活使用采访模式、采用多变手段,多方面结合以达到更好的采访效果;注意保护自己,做好防护措施,远离危险;遵守記者的职业准则,尊重采访对象,客观真实地记录采访内容,不做违背基本原则的事;拒绝肤浅报道,深入挖掘,探究突发事件的导火索,给群众一个值得深思的采访。

参考文献:

[1] 辛香兰.突发新闻的现场采访技巧[J].新闻爱好者(上),2010(2):64-65.

[2] 富东燕.记者现场采访突发新闻的方法思路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9):151-152.

[3] 衣茜.记者现场采访突发新闻的方法思路分析[J].科技传播,2019,11(18):18-19.

[4] 苏娜.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阿润(1989—),女,内蒙古乌兰浩特人,新闻学学士,中级编辑职称,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思路分析
新时期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分析
档案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管理思路分析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式教学思路
营改增背景下税收筹划思路分析
浅析高等院校会计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船舶轮机设备故障排除思路分析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探析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的分析
针对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