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日源借词传播

2020-09-10 22:21谢懿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来语新媒体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在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时代下,我们能够迅速地接收到国外的新鲜事物和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日本词汇在中文交流中被直接运用,日源借词的使用数量和频率不断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日源借词的传播方式的变化,探讨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日源借词;外来语

中图分类号:H13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219-02

一、引言

在《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中,“借词”定义为“外来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每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借词如果适合使用的需要,有时甚至能在长期的竞争中战胜本族词,取而代之。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如魏晋六朝及唐代时,日本曾从我国借走许多汉语词,近代,由于我国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又成批从日语借回来。[1]

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牌:“超人气亚洲乳液第一品牌!选XX,一个理由就够了!”“超XX”用法和“人气”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经常被使用,可是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两个简单的词汇用法其实源于日本语中的汉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汇。实际上在汉语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吸收了近一万个外来词语,数据显示,汉语的新词中约有十分之一是日本人创制的“汉语词”,特别是在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和日本动漫在我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日源借词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交流中。布龙菲尔德指出:“文化上的借用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从另一个民族学习了什么。”“英语晚近从法语借入的多半是妇女的服饰、化妆品和奢侈品。”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出现在中文语境中的日源借词都带有特有的文化特征和时代印记。

二、日源借词的类型

第一种,日语和中文词汇含义完全一样,比如走在商场里到处都能看到的“寿司”“写真”等词汇,这类词汇本身表达的东西是日本特有的产品或者文化,因此最容易被汉语直接引用。

第二种,中日语系中都存在的词汇,在日本语言文化的影响下,这些词汇被反向输回汉语,并赋予了这些汉语词汇新的含义,比如“人气”这个词语。“人气”一词是汉语中的固有词语,宋代苏辙在《闭居五咏其三读书》中就写到“掩卷勿种陈,恸哭伤人气”,这里的“人气”是指人的意志或者精神状态等。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版)》中,“人气”新增了“人或事物受欢迎的程度”这项注解,这个意思和“人气”在日语中的意思基本一致,而且近年来“人气”一词在运用中也多为日语舶来的意思,比如“人气榜单”“人气明星”等,不再是古漢语中的意思。

第三种,一些日语词汇在输入汉语后,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新的含义。比如“宅”这个词,在日语里作为名词使用,基本含义大致有两种,一个是称呼别人的住所家庭的尊敬语,另一个指独自沉迷热衷于某种东西或某项事物,以致缺乏社会常识的年轻人,并没有汉语使用中“足不出户,喜欢待在家里”的概念。“宅”被引入汉语后,不仅派生出了“宅男”“宅女”等衍生词汇,甚至还拓展出了动词和形容词用法,比如“宅在家里(.V)”“小明是个很宅(.adj)的人”等。

日源借词的类型多样且在中国被广泛运用,究其原因,一是在全球化影响下,国家间各方面的交流变多,在文化方面,随着我国和日本交流的增多,在引进和介绍日本的新兴产品或事物时直接使用日本的汉字,从而形成了新的汉语词汇。二是为了提高在情报传递方面的准确性,直接使用日语汉词更能恰当地介绍日本社会的状况和动向,特别是在动漫和游戏领域,在日本动漫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词汇也已经成为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言,比如“萌”“腹黑”“伪娘”等。日语中本来就吸收了很多汉字,并在汉语的造词规律和音阶语法的基础上创造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些汉语词汇传入中国后,我们在读取的过程中毫无障碍,方便了日源词汇的传播,同时日源词汇的输入也丰富了汉语词汇的使用意义和范围。

三、新媒体时代下日源借词的传播特点

20世纪初,赴日留学生通过翻译日文书籍,引入了大量日源借词,这一时期书籍是日源借词的传播主要媒介,日源借词的类型也以社会科学领域为主。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逐渐打开国门,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知识和文化,日本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亚洲各国,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日源词汇带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特色,日源借词的类型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迅猛,人们信息传播的方式也随之变化,不再局限于电视广告、报刊等传统的手段,而是更趋向于使用以微信、微博、直播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这也使日源借词在中国的传播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日源借词的传播渠道增多,传播速度变快。中日两国在文字输入的方式上从早期的单向流动,变为多渠道的互动影响。相较于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日源借词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知乎、百度百科、直播频道和视频网站等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比如近年因为大量选秀综艺节目涌现,“打call”一词常见于网络,常用于“为XX打call”这样的句式,意思是为XX加油、呐喊。该词源于日本,并不是指打电话,而是一种应援文化,即台下的粉丝在演唱会上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自发互动,来表示对某个人、某件事的赞同和支持。日本的追星文化中产生的词汇和应援方式,通过综艺节目、网站论坛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迅速渗透到我们的娱乐生活中。

其次,日源借词的传播人群的变化。20世纪初,传播日源借词的人以在日本留学的社会精英阶层为主,人数少且受教育程度高。[2]现今,2019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较2017年底提升了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网络的普及使用使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能平等地接收信息,这也使引入和传播日源借词的群体人数大幅增长。现在反而是对新媒体的接受度高和应用更加得心应手的年轻族群负责起了日源借词的引入和传播工作。我们可以随机询问身边的年轻人有没看过日本动漫,答案大都是肯定的。在动漫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趣味性强的一些日语词汇,很快被引入和运用,这个时期日源借词的引入工作缺少了过去的严谨性,而更多地包含了一些娱乐精神,多作为网络流行语使用。[3]

第三,日源借词的大众接受过程变快。在新媒体平台上,人们不是单一地接收新的词汇,而是可以参与互动讨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提高了日源词汇融入汉语的速度。以新浪微博为例,“宅”这个日源借词在微博上的阅读量达到了1329万,讨论帖子数达到了2.3万,在网友不断的互动讨论和频繁使用中,“宅”这个词的影响不断扩大,还衍生出了“宅男”“宅女”等词,最后逐渐被大众熟知。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生产速度变快,同时新兴词汇能够快速地传递到受众面前,在海量信息面前,当代人习惯了“一边生活、一边接收,一边接收、一边传播”的状态,在日本流行的很多网络语言也能够实时被直接复制到中文中以“零翻译”的方式使用,迅速被大众接受和运用。

四、本时期日源借词对中文的影响

近年,日源性词汇在汉语中大量出现,且多为网络语言,本时期的日源借词大多数没有被正式收编入字典,这一方面说明新媒体时代下字典编撰工作比不上信息传输的速度,另一方面就是网络语言的使用周期很不稳定,一些新兴词汇在短时间内能有大量擁趸,争相使用传播,然后马上被新的词汇代替,直至销声匿迹,日源借词在使用上缺少正确的语法规则,导致了使用上的混乱。有人提出这种不正规的使用方式使汉语受到了污染,不利于语言环境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也承载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间文化沟通的职责,在新媒体时代,一味阻止外来语的使用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语言是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发展。[4]

何自然(2017)指出,适当吸收方言和外来词语模因是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汉语表征信息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有利于汉语社会语用朝多元化发展。如果担心汉语的纯洁性受到影响而阻止汉语接纳外来成分,势必会影响社会语言生态环境的和谐,不利于汉语的进步。[2]

五、结语

本文主要梳理和分类了较为常用的日源性词汇类型,浅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日源借词的传播特点。本研究还有一些部分举证不足,在深度上有待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 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413.

[2] 何自然.语言模因与公共领域的生态环境[J].中国外语,2017(3):20-27.

[3] 沈文凡,潘怡良.新时期日源借词的引入及其特点[J].日本学论坛,2008(3):28-33.

[4] 钱爱琴,方萍.日源性词汇在汉语中流行原因之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285.

作者简介:谢懿涵(1989—),女,江苏宜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企业文化。

猜你喜欢
外来语新媒体
外来语的存在对英语词汇产生的影响
有关日语中外来语的研究
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探讨
中国日语学习者外来语习得考察
关于日语中外来语的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