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9-15 09:32刘建莉古玉华张碧群冯彩玲
微创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呼吸肌肺部腹腔镜

刘建莉 古玉华 张碧群 冯彩玲 肖 静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省东莞市 523320)

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治疗中,但其手术过程中需利用CO2形成人工气腹,易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呼吸功能[1-2]。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耐受力差、呼吸功能及肺泡弹性减退等因素,术后更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故围术期呼吸系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以增加呼吸肌肌力和耐力为原则,以提高机体活动能力的干预措施[3]。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后的44例老年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并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70岁;(2)沟通无障碍;(3)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合并呼吸系统肿瘤者;(2)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者;(3)精神障碍者。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2例)和干预组(n=22例)。对照组男15例,女7例;年龄(62.45±6.5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4例,初中5例,初中以上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0例;手术类别:阑尾切除6例,胆囊切除12例,其他4例。干预组男14例,女8例;年龄(63.42±6.4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5例,初中4例,初中以上3例;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11例;手术类别:阑尾切除7例,胆囊切除13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ASA分级、手术类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在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手术。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健康宣教、术后饮食及活动指导等。

1.2.2 干预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干预。(1)腹式呼吸:指导患者采用舒适体位放松全身,使腹部最大限度向外扩张而鼓起腹部的同时保持胸部不动,保持几秒后将腹部向内朝脊柱方向自然凹进,排除废气。(2)缩唇呼吸:收紧腹部,用鼻腔缓慢吸气后嘴唇收拢至腹部充分隆起后经口呼气,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例为1 ∶3。每天训练2~3次,每次持续10 min。(3)呼吸训练器训练呼吸肌:首先进行平静呼气,待呼气后经口含吸气管缓慢吸气,保持均匀且深长的吸气流速使浮子升起,并尽量长时间维持浮子升起状态,15 min后恢复正常的呼吸状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变化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从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几个维度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低与生活质量成正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FEV1、FVC及MVV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且干预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高(均P<0.05),但干预组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x±s,L)

2.2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3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分)

续表3

3 讨 论

老年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因需要长时间维持气腹压力易影响胸廓和肺组织的顺应性。呼吸肌肌肉松弛及支气管痉挛使气道压力进行性加重,并且老年患者本身存在呼吸道黏膜萎缩、咳嗽反射减弱等因素,导致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后更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4]。故合理的呼吸功能训练至关重要,但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呼吸功能锻炼,导致术后肺功能恢复欠佳而影响手术效果。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围术期的呼吸功能训练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护理干预中,且取得理想效果。呼吸功能训练主要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病理学状态针对性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有效动员机体呼吸肌群共同参与收缩及增强呼吸肌耐力的过程,从而改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协调呼吸运动增强体质[5]。

FEV1是指深吸气后用力呼气1 s所呼出的最大气量容积,可反映肺功能受损情况;FVC是最大吸气后用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MVV指测定肺功能时单位时间内最大呼吸通气量,反映呼吸肌的力量、胸肺顺应性等整体功能水平[6]。本研究中,干预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MVV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而干预组上述指标则较对照组高(均P<0.05)。说明对腹腔镜术后老年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机体维持肺通气量的肌群是通过改变胸腔容积引起肺泡扩张和回缩而驱动气体出入。腹腔镜手术中需要维持人工气腹,对肺部呼吸肌群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导致肌力减弱,并影响呼吸功能。而呼吸功能训练通过动员呼吸肌群共同参与收缩及增强呼吸肌耐力使肺通气和换气得到改善,且呼吸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支配,可进行主观训练。

沈蕾等[7]研究显示,对胸腔镜术后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9.09%)较对照组(36.36%)低(P<0.05)。这说明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训练呼吸肌群,刺激呼吸道反射性排出气道分泌物,提高膈肌活动度和肺泡摄氧量,从而防止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

SF-36是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8个方面评价生存质量的量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的生活质量[8]。分析原因可能是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增强了呼吸肌耐力,使肺通气和换气得到改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术后的老年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呼吸肌肺部腹腔镜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基于运动员呼吸肌训练技术分析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