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

2020-09-15 09:32韦良鹏韦良宏梁善斌
微创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靶区鼻咽癌病灶

韦良鹏 韦良宏 梁善斌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一区,广西钦州市 535000)

鼻咽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鼻塞、鼻涕带血、复视、耳闷等,对患者视觉、听觉以及脑神经均有极大的损害,若发生转移,将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常使用同步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产生如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伤、恶心、腹泻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2]。调强放疗是一种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对辐射野内剂量强度进行调节,使整个靶区体积内的剂量分布均匀,减少放疗的副作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本研究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确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年龄18~65岁;卡氏行为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70分;肌酐清除率>60 mL/min;无放化疗禁忌证。排除标准:癌细胞远处转移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预计生存时间不超过3个月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30~65(47.13±5.09)岁;Ⅲ期28例,ⅣA期13例,ⅣB期9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1~67(46.82±4.27)岁;Ⅲ期30例,ⅣA期12例,ⅣB期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癌症分期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化疗方法:注射用紫杉醇(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1214/20140122)135~175 mg/m2加至 50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3 h,第1天给药;奈达铂(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1105/20131004/20140908)80~10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给药;每个疗程为3周,共进行2个周期。完成化疗2个周期后14 d,开始对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治疗,每天进行一次,每周进行5 d,共治疗2~3个周期。调强放疗按照《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对患者靶区进行勾画及命名,靶区剂量为GTVnx:66~74 Gy/31f,2.12~2.38 Gy/f;GTVnd:66~70 Gy/31f,2.12~2.25 Gy/f;CTV1:64 Gy/31f,2.06 Gy/f;CTV2:52~56 Gy/31f,1.67~1.81 Gy/f。

1.2.2 对照组 化疗方法同观察组,联合常规放疗。通过模拟定位机定位,用皮肤墨水在皮肤上标记治疗范围,通过单一平面进行放疗,常规放疗总剂量DT 70 Gy,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则DT 60~66 Gy,每日两野剂量为 DT 200 cGy/次,整个疗程照射35次。颈野每日照射1次,200 cGy/次,共照射25~35次。

1.3 观察指标 利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判定疗效:血清中EB病毒DNA拷贝数<1×103,所有病灶均消失且无新病灶出现,维持时间不少于4周为完全缓解;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30%以上,同时维持时间4周以上为部分缓解;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不足30%或扩大未超过20%为病情稳定;靶病灶最大径之和扩大超过20%,或发现新病灶为病情进展。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之和为治疗的总有效率。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口腔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反应、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分类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2.2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胃肠道反应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鼻咽癌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我国约有80%的鼻咽癌患者发生在南方地区[4]。临床上治疗鼻咽癌常采用化疗,而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通常采用化疗结合放疗的方式。放疗是通过高能X射线照射,改变细胞DNA结构,从而引起细胞凋亡、坏死[5-6]。但鼻咽部位由于位置隐蔽、需放疗部位较多,且鼻腔、鼻窦均在需要照射的范围内,常规放疗的高强度照射极易引起相关并发症[7]。因此,如何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意义重大。

调强放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不同于常规放疗的放射剂量,它能够根据要求对辐射野内剂量强度进行调节,并能针对要害器官病灶靶区的具体解剖结构与三维形状对射线强度进行调节,使各辐射野内辐射剂量不同,减少放疗产生的副作用,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8-9]。本研究通过对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患者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P<0.05)。这提示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比常规放疗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口腔黏膜反应、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在可控范围内,并且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其原因:电离辐射能够激发细胞内水分子产生自由基,造成放射损伤,当放射剂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造成组织损伤[10]。而调强放疗能针对病灶靶区进行放射剂量的调节,可以避免病灶靶区周围重要器官因受到过多的照射而发生肿胀或损坏,对周围组织与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可提高治疗的局部控制作用,减少胃肠道反应。观察组的口腔黏膜反应较重,考虑与化疗药物毒性与放疗副作用的叠加有关,与文献报道相似[11]。另外观察组的血液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也基本恢复正常。但本研究因样本数较少,或医院等级的不同而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希望今后加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胃肠道反应较少,血液毒性和口腔黏膜反应稍大,但可控。

猜你喜欢
靶区鼻咽癌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44-3p及miR-151-3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鼻咽癌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