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020-09-15 16:17许晞昀
艺术评鉴 2020年15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素质素养

许晞昀

摘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标志性追求,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一个绝佳路径选择。课堂教学是培养综合素养的主阵地,课前以“课程使命立魂”,课中以“教学策略化形”,课后以“探究反思寻路”,如此三要素优化整合,演绎着“高中音乐教育”的实施路径,共同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教学使命落地生根。

关键词:艺术素养   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5-0122-03

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洪流中,我们的高中音乐教育应遵循的无形希声之“道”是什么呢?正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學生的综合素质是指学识、技能、品格、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2014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多管齐下,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升学依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由此可见,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对未来高中生的发展十分重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本文侧重阐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具体实施、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一、流转的“魂”——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考试制度“唯分数”“唯升学”问题的重要突破。音乐教育不仅是其中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更对综合素质评价等其他内容培育起到一定的作用,音乐教育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音乐教育是艺术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素养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五大内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它可以综合反映学生的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知识储备等,涵盖了个人对艺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综合体现了个人对艺术的认知、体验与思考上的修养。艺术素质评价重点在于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以及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等,因此,在高中阶段加强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乐教育能潜移默化地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其他内容的培养

1.思想品德

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知善恶、识美丑、明是非,以“善”为美,以“德”为美。学生通过音乐课教学和实践活动,可以陶怡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音乐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的爱国主义和励志题材作品,通过欣赏、演唱、演奏、创作等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爱党爱国、坚定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的精神,从而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遵纪守法。

2.学业水平

音乐教育具有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国际上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常常是从艺术入手的。音乐教育实践中,使学生懂得敏锐地用耳朵去感受事物、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用心去体会事物。它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思维的训练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程,对促进各学科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当然,音乐学科同时也是综合素质评价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其中一门学科。

3.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中的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都需要身体各器官的配合,对身体机能的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说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身体的过程。同时体育中的健美操、韵律操等离开了节奏、离开了音乐就没那么动感了,音乐能促进体育锻炼的有效进行。此外,音乐能舒缓情绪,让人内心平静,一个阳光的充满歌声的心灵,一种快乐的积极上进的心态,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4.社会实践

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校内校外的艺术活动、小组合作,能使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发展个性和提升合作意识,并能培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品格。

二、多彩的“形”——如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

以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为例,与音乐教育有关的事项有:思想品德中的社团活动、学业水平中的音乐学科成绩、艺术素养中的参加艺术活动及艺术团队情况、社会实践中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及艺术实践活动等。

(一)我“歌”声相应——信息技术辅教

“同气相求,同声相应”,除了我们音乐学科教师要在遵照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计划与任务下进行合理、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建设外,还可以在基本乐理、视唱等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分享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视频(转换成课堂可播放格式MP4)让学生鉴赏;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从国外歌曲中选择一些经典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如MP3)进行赏析和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微课制作,希沃软件等辅助教学。

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教授《第四单元:茉莉花的芬芳》时,正值春夏之际,笔者事先可以从互联网下载一些关于春天和茉莉花的图片,制作成视频,营造氛围,然后再配备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让学生先感知音乐的旋律,体会这种江南风格后,“同义共归纳”,再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各种题材、体裁、各种演唱形式和音乐表现形式的《茉莉花》,从“形”到“魂”,据此分析各地不同的方言及民风造就了不同的音乐特点,并在传播中得以传承与发展。学起来不仅事半功倍,同时还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和艺术情感。

(二)我“舞”影婆娑——课堂活动助学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涵盖了歌唱、舞蹈、器乐、戏剧、曲艺、影视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正是艺术素养中要求学生所应认知的知识与技能,通过音乐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活动、艺术节展演及竞赛等等,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艺术视野,除了歌唱练习,器乐欣赏也是有效提升艺术素养的最佳途径。通过器乐欣赏还能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持。

例如,对于我国民乐的多种器乐,如何鉴赏它们,众所周知要纳入高考范围。这里,笔者最爱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便是舞台效果的教学,它的策略可以用简单的八个字来概括:“创设情境,角色反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相关民乐的介绍之后,笔者会创设一定的情境,给足相应的时间,让会这门器乐的学生在课堂上到台前来表演,别小看同学们的力量,草根在民间,他们“藏龙卧虎”,很乐于在课堂上“秀”自己,像笔者现在教授的十个班,就有弹古筝的,会古琴的,拉二胡的,会琵琶的,吹竹笛的……身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笔者在学校设了学生艺术团“民乐队”,分设队长和组织、学习、宣传等各部门干事,组织多彩多样的校园艺术节等“民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组织、全面观察和技能发展等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国家认同”等学科素养。

(三)我“评”意深邃——多元评价集结

从评价报告中的内容和要求看,我们可以得知,音乐教育主要涉及课堂学习评价、校内艺术社团及兴趣小组参与情况、校外社会艺术实践及研究性学习。对于课外各种相关社团及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选择,在实践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水平。而音乐课堂中的学习评价,则应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对于过程性评价,笔者认为有两重意义:①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目的是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的认定,以促进“过程”质量不断提高;②“自己和自己比”,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使学习有不断发展的空间。过程性评价方式主要有:痕迹记录、学生(及家长)自评、教师观察等,每学期汇总一次。

对于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阶段性的教育效果评价。其评价方式主要是:完成相应课程后的音乐学业水平考试,艺术实践活动(含比赛、服务等)评价。因为评价的“高利害”,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才能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目前所实施的音乐学业水平考试,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笔试以聆听、分析、评价、体验等为主要测试方向,面试以音乐技能、特长展示为主,二者结合可以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的质效特别重要,如何真正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三、追寻的“问”——音乐教育在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探寻音乐教育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各高中虽强调按照教育部的评价方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但学校受教学压力大、学生即将高考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储备等方面的评价,往往忽略了审美与表现等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常出现急功近利,在乎评价结果的评定,不重视音乐所特有的体验、审美、感受等学习过程的现象,失去了音乐教育原有的功效。

反思:从“育分”到“育人”转变。顺利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得到学生、教师、家长的认同。对于音乐教育的相关认识,学校及教师要解读到位,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分析指导,打好思想基础,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

(二)统一评价内容和标准。在艺术素养评价及音乐学业水平考试中,虽然各省都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框架,但各个老师都以自己的喜好和標准为主,执行标准的严谨程度、具体要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影响了公正性。

反思:以数值“量化”代替“主观化”来衡量。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无论是技能展示还是音乐实践活动,评价方案都在操作上存在具体评价指标难以计算、评价的操作客观程度难以保证、等级评定过程复杂等问题,不利于对具体实践活动的量化,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总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背景下的新评价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同时对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产生深远的影响。愿音乐教育的“使命立魂、策略化形、评价寻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S].2014.

[2]王薇.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12).

[3]卫作辉,王建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0,(05).

[4]杨思窍.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助力学生终身发展——厦门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教育,2017,(37).

[5]王小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现状及启示[J].教育探索,2017,(01).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素质素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