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的Meta分析

2020-09-16 08:58马武开张绍琴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普通型回顾性结果表明

蔡 鑫,唐 芳,马武开,张绍琴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急性感染性肺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乏力等,重症COVID-19患者在发病1周以后可迅速发展为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1,2]。当前西医仍无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3]。中医药在治疗COVID-19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中药能够取得确切临床疗效,但多为小样本研究,且研究结果不一致,对指导临床实践存在一定局限。本研究检索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COVID-19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使用Meta分析方法对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COVID-19提供循证医学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中文检索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等;英文检索词为COVID-19、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clinical study等。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已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回顾性研究;(2)纳入对象满足COVID-19诊断标准[5,6],不限制性别、年龄及种族;(3)对照组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包括抗病毒、抗感染、辅助支持治疗等),试验组在对照组西药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包括中成药、中药汤剂等);(4)结局指标至少包括总有效率、治愈率、症状消失率、症状消失时间、普通型向重型转化发生率、肺部CT改善率中的一项。

排除标准:(1)综述、个案报道、药理研究等文献;(2)研究内容重复的文献;(3)自身对照研究;(4)试验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案不一致;(5)研究对象无相应诊断标准或诊断不明确。

1.3筛选文献及提取资料 由2名研究员依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然后相互核对,若存在分歧向第三作者咨询后共同决定。首先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筛除明显无关联的文章后再阅读全文,最终决定能否纳入。提取的文献资料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样本量、年龄、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和数据结果。

1.4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RCT研究根据Cochrane5.1手册评估偏倚风险,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序列产生方法、分配方案是否隐藏、盲法实施的情况、试验结果的完整性、有无选择性报告结果及其他偏倚风险等。回顾性研究参照Newcastle-Ottawa评分(NOS)进行质量评价[7]。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计数资料)以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指标,连续性变量(计量资料)效应指标以均数差(MD)表示,两种变量均以95 % 置信区间(95 % CI)表示效应量,P< 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若I2 < 50 % 表明各项研究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I2≥50 % 表明各研究间具有统计学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相关研究192篇,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除内容重复和不满足标准的研究,最终纳入6篇文献[8-13],包括4篇回顾性研究和2篇RCT,共463例患者。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2.2纳入研究特征和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包括研究类型、平均年龄、干预措施和回顾性研究的NOS评分,4篇回顾性研究的NOS评分结果为6到7分,质量较高,见表1。2篇RCT研究质量评价结果为偏倚风险较低,见表2。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表2 纳入RCT文献质量评价

2.3分析结果

2.3.1总有效率 共纳入2个研究[8,13]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COVID-19患者总有效率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总有效率[RR=1.27,95 % CI(1.08,1.49),P=0.004]。结果见图2。

2.3.2治愈率 共纳入3个研究[8,9,12]报告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COVID-19患者治愈率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COVID-19患者治愈率[RR= 1.59,95 % CI(1.12,2.25),P=0.009]。结果见图3。

2.3.3症状消失率 共纳入3个研究[10,11,13]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COVID-19患者症状消失率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症状消失率[RR= 1.57,95 % CI(1.35,1.82),P< 0.00001]。不同症状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发热消失率[RR= 1.45,95 % CI(1.19,1.76),P=0.0002]、咳嗽消失率[RR= 1.83,95 % CI(1.31,2.55),P=0.0004]和乏力消失率[RR= 1.54,95 % CI(1.14,2.09),P=0.005]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均较单独西药治疗更具优势。结果见图4。

2.3.4症状消失时间 共纳入4个研究[9,11-13]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COVID-19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减少症状消失时间[MD=-1.65,95 % CI(-1.85,-1.45),P< 0.00001]。不同症状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发热消失时间[MD=-1.52,95 % CI(-1.91,-1.14),P< 0.00001]、咳嗽消失时间[MD=-1.63,95 % CI(-2.16,-1.10),P=0.00001]和乏力消失时间[MD=-1.71,95 % CI(-1.97,-1.46),P< 0.00001]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均优于单独西药治疗。结果见图5。

2.3.5肺部CT好转率 共纳入2个研究[9,13]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COVID-19患者肺部CT好转率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独西药治疗对COVID-19患者肺部CT改善率无明显差异[RR= 1.26,95 % CI(0.96,1.65),P=0.09]。结果见图6。

2.3.6普通型转重型发生率 共纳入3个研究[8,9,13]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COVID-19患者普通型转重型发生率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COVID-19普通型患者向重型转化的发生率[RR= 0.32,95 % CI(0.15,0.69),P=0.003]。结果见图7。

2.3.7不良反应 2篇文献[8,9]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独西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共纳入2个研究[10,12]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可自行好转。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COVID-19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RR= 3.07,95 % CI(0.03,341.61),P=0.64]。见图8。

2.4发表偏倚分析 对纳入文献症状消失率进行偏倚分析,图形显示不完全对称,说明存在发表偏倚可能。见图9。

3 讨论

COVID-19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及乏力等,传染性较强,肺部CT可见多发磨玻璃样改变,随着病情进展,普通型患者向重症转化后部分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凝血障碍和全身多器官衰竭等,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病[14,15]。祖国传统中医药治疗疫病具有悠久历史,当前COVID-19的诊疗方案中已正式纳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确切疗效,其积极参与对于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6-18]。

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与单独使用西药相比,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减少COVID-19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及乏力等的持续时间,增加症状消失率,同时能够减少普通型患者向重型转化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安全性,在改善肺部CT影像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

本Meta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1)纳入的研究文献以回顾性研究为主,仅2篇RCT研究,可能导致发表偏倚和选择性偏倚;(2)各项研究使用的中药组方、剂型等不完全一致,可能存在信息偏倚;(3)将RCT研究与回顾性研究合并分析、各研究的疗程不统一等因素也可能引起偏倚。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COVID-19患者能够显著提升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同时降低普通型患者向重型转化的发生率,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纳入文献样本量和质量的限制,今后需开展更高质量、大样本的RCT研究来验证。

猜你喜欢
普通型回顾性结果表明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
女性体重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