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业务工意愿综合模糊评价与引导*

2020-09-16 08:11稽昊天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9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新生代建筑业

陈 光,稽昊天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1 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业务工意愿的研究背景

随着建筑业“两层分离”的实施,农民工成为建筑业的主力军。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因其高需求、低门槛和相对较高的收入成为第一代农民工最易进入和最愿意进入的行业,也是最为密集的行业。建筑业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大量农民工也为建筑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政府在环境保护、降低能耗等方面的标准逐渐提升,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建筑信息化、建筑工业化,对建筑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业务工人员的素质提升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新生代群体成为当前建筑业从业市场的主体。新生代群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本文界定的新生代群体是指1980 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8 周岁以上的人群。相较于老一代,新生代群体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知识面相对较广、眼界也变得更高、城乡身份意识淡化、开始追求他们的自身价值及社会认同[1],但因其本身特点和建筑行业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社会认可度低等诸多标签[2],造成建筑业对新生代群体的吸引力减弱。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务工意愿不强,建筑业成为其就业的末位选择,致使建筑业部分技术工种出现用工荒现象,且进入建筑业的新生代群体普遍素质不高[3],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建筑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建筑业务工人员素质对于行业转型升级的尤为重要。目前,建筑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老弱聚集地,亟须新鲜血液的注入。提升建筑业对新生代群体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素质更高的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务工,以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 新生代群体务工意愿问卷设计与调查

2.1 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设有23 个问题,其中选择题10 题,涂星题13 题,问卷按照内容分为3 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个人收入在家庭中的比例、进入建筑业务工是否有人带领及是否需要有人带领、个人建筑业务工优势(自我认知) 等方面,共6 题,其中前5 个问题为单选题,最后1 个问题为多选题。

第二部分为对建筑业的认知,包括建筑业的技术要求、工作强度、待遇、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程度、危险性、职业上升空间、培训需求、红火程度、发展前景、对中国经济影响、世界范围所处水平、社会认可等方面,共13 题,均为涂星题,被调查对象根据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进行涂星,以技术要求为例,如认为建筑业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则涂5 星,较高则涂4 星,一般则涂3 星,较低则涂2 星,非常低则涂1 星。其中,前8 题为对可能影响进入建筑业务工因素的认知,后5 题为对建筑业的整体认知。

第三部分为进入意愿,包括以上对建筑业5 个方面的整体认知哪一项最吸引你(单选)、务工意愿(单选)、中意岗位(不定项选、有意愿者选)、愿意(不愿意) 建筑业务工的原因(不定项选)。

2.2 调查情况

由于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在随机抽样的前提下,以方便研究开展为原则,为了辐射更多的社会人群,则采用多点式问卷采集,选取苏北、皖北、赣南等传统外出务工较多的地区为调研区域,共涉及6 个县(市、区),主要针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新生代群体。

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被调查人员,可在调查员的引导下直接填写调查表,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被调查人员,则由调查员以访谈的方式了解相关情况和观点,帮助其完成问卷。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493 份,回收率98.6%。其中,有效问卷473 份,有效率94.6%,符合统计要求。

考虑到建筑业务工人员男性居多,问卷调查的新生代群体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不含任何歧视),更加确保了问卷结果的可信度。

3 建筑业务工意愿综合模糊评价

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业务工意愿的测度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多维系统,影响务工意愿的因素繁琐多样,难辨因素主次地位,权重也难以度量,难以简单测评意愿,可基于熵权进行综合模糊评价。

基于问卷数据信息,根据熵的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熵权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4],从而确定务工意愿的综合模糊评价模型权重。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意愿度评价的影响越大。熵权大的指标对以整体为单位的个人意愿分影响极大,其指标可以看作潜力指标。

3.1 确定模型的权重

首先,选取第i位新生代群体,第j项指标,则xij为第i位新生代群体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其中,i=1,2,…,n,j=1,2,…,m。

其次,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位新生代群体占该指标的比重,公式为

第j项指标的熵值为

定义差异系数为

最后,权值为

根据问卷的涂星情况,以星数等于分数的规律打分,若1 星则为1 分,5 星则为5 分,在新生代群体个人信息方面,以一定的规则进行合理赋值并用熵权法计算其权重。熵权计算结果见表1~表3。

表1 新生代群体行业务工意愿因素熵权表

表2 新生代群体对建筑行业的社会认知熵权表

表3 新生代群体基本信息熵权表

3.2 因素的汇总与评语集一级评判向量计算

在研究新生代群体的整体意愿度基础上,客观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3 个部分。第1 个部分为职业本身U1,由技术要求u1.1、工作强度u1.2、待遇u1.3、社会保障u1.4、环境污染u1.5、危险度u1.6、职位上升u1.7、培训需求u1.8等二级指标组成;第2 个部分为社会影响U2,由红火程度u2.1、发展前景u2.2、经济影响u2.3、发展水平u2.4、认可度u2.5等二级指标组成。第3 个部分为新生代群体的基本信息U3,由性别u3.1、年龄u3.2、教育程度u3.3、经济来源u3.4和家庭背景(有人与需求)u3.5等二级指标组成。

在行业务工意愿主要因素和社会认知方面,将正相关的指标以5 星为优秀,4 星为良好,3 星为一般,1 星与2 星为差,问卷星数频数百分比作为评价集V,负相关的指标相反。在个人信息方面,以分数的高低对应评语,4 种分数频次百分比作为评价集V,且V= {差,一般,良好,优秀}。各因素相对于评价集V的权重分配Ai见表4。

表4 新生代群体愿意务工总体系及评语集表

3.3 综合评价

基于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一级指标权重设定为A=[0.5 0.3 0.2],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可得二级指标权重,为

式中:A1为新生代群体愿意务工总体系的第一指标;A2为新生代群体愿意务工总体系的第二指标;A3为新生代群体不愿务工总体系的第三指标。

将每个影响意愿维度Ui看作一个因素,记作

这样,M又是一个因素集,M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每一个Ui看作U的一个维度,反映了U的某种维度属性,可以按它们对新生代群体务工意愿影响程度给出权重分配A=[a1,a2,…,as],于是得到二级新生代群体务工意愿评判向量[7]为

通过b1,b2,…,bm的百分比的大小,确定评判务工意愿的等级。

二级综合评判为

由综合权重得出新生代群体务工人员的意愿为“一般”的比率最多,其余意愿均次之。

4 结论

4.1 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务工意愿一般

熵权分析表明,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务工的意愿为“一般”,建筑行业对于新生代群体的吸引力亟须提升。职业上升、待遇与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和培训供给等是影响新生代群体进行建筑行业务工的主要因素。

1) 职业上升因素。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务工虽然从短时间看可较好地解决就业和生存问题,但若进一步成长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后,则存在个人素质不足、行业引导缺失、社会观念陈旧等方面的阻碍,因此很难有职位上升情况,由此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务工的意愿。很多新生代群体宁愿选择起步阶段待遇、地位相对较差,但存在畅通的职业上升空间和通道的行业,而放弃进入建筑行业务工。

2) 待遇与社会保障因素。随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于2020 年5 月1 日起施行,拖欠劳务人员工资的问题得出了较好的解决,同时建筑业务工人员的收入相对其他行业仍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建筑业务工的高收入伴随的是高强度与较长工作时间,建筑业务工的投入收益比相对不高。

另外,众所周知,建筑业作为三大高危行业之一,建筑施工事故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近3 年行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800 人,但建筑业一线务工人员绝大部分未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范围[5],相关的安全措施也没有得到施展,虽然相关政府对务工人员出台了很多改善政策,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 工作环境因素。建筑施工现场产生了大量污染,如施工噪声、建筑粉尘、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室内污染空气、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等,对新生代群体的身心均造成了伤害,降低了其进入建筑业务工的意愿。

4) 培训供给因素。进入建筑业有含金量的技术工种或进一步成长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有赖于高质量、可获得的培训[6]。而培训供给的不足,让部分新生代群体对进入建筑业务工望而却步,降低了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务工的意愿。

4.2 新生代群体务工意愿长期趋势将进一步下降

从问卷统计的情况看,学历越高、年龄越小的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业务工的意愿越低,有人带领进入行业的意愿明显高于无人带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加年轻的新生代群体学历越来越高,进入建筑业务工的意愿会越来越低,进而行业务工的人员减少,同时部分有意愿进入建筑行业务工的新生代群体因缺乏同行带领而使其务工意愿降低,故可得出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的务工意愿将进一步下降的结论。

4.3 建筑业负面标签影响新生代群体务工意愿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国,新生代群体对其发展前景、经济影响、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普遍都相当高,但对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业务工意愿的提升不明显,说明建筑业诸如职业认可度低、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等负面标签显著降低了建筑业对新生代群体的吸引力。

5 引导新生代群体建筑行业务工策略

1) 合理引导以促进行业发展。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方向,积极鼓励新技术的运用,对环境改善和安全施工方面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大力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带动行业务工环境优化,全面改变建筑业的整体用工结构,提升新生代群体对行业的向往[7]。

2) 强化监管以优化从业环境。应严格对建筑行业安全、能耗、环保方面政策的执行力度,切实改善行业务工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改善措施,降低务工人员危险系数。巩固建筑业工人工资拖欠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良好局面,加大对强制加班、加班待遇不落实等违规现象的查处力度,探索建筑业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8]。同时,政府应加强引导,完善建筑业务工人员工会组织,切实保障务工人员权益,提高务工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3) 科学管理规范职业成长。以劳务企业为载体,逐步实现建筑行业务工人员企业化、专业化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用好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展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记录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训情况、职业技能、从业记录等信息,逐步实现全覆盖,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职位的合理安排[9]。

4) 系统构建行业培训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建筑行业新生代群体的培养力度,通过政策支持、经费补贴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大型建筑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提供高质量的建筑行业培训供给,为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后续个人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务工和后续成长扫清障碍,进一步拓展新生代群体的就业选择和未来发展[10]。探索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技能岗位倾斜,倒逼建筑行业务工人员主动参加培训,提升其竞争力。

5) 加大舆论宣传与引导。加大正面典型人物成长经验与典型案例的征集、宣传,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对于负面事件与案例要有作为,持续跟踪报道,既曝光问题,又反馈整改情况,即倒逼行业的进步,也要让社会看到行业的进步。应合理宣传建筑业及务工人员的正面形象,提高新生代群体对建筑行业及其岗位的正确认知,改变新生代群体对建筑行业脏乱差的传统刻板标签,引导更多的高素质新生代群体进入建筑行业实现梦想。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新生代建筑业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新生代”学数学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PPE行业新生代的新视角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