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0-09-19 01:2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胜任思政课思政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 广州 510320)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能力和素养要求、思政课课程的改革创新思路、加强党对思政课的领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为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思政课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期。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新的历史责任,需着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不辱历史责任和时代重托。究竟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应具有什么样的岗位胜任力?怎样科学、合理地评价它?本文基于胜任力的概念及理论并构建一套科学化的思政课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及其研究目的与意义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 年正式提出“胜任力”这一概念,胜任力是指将某一工作中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个人潜在特征,它可以是某领域知识、行为技能、动机、态度或价值观等胜任特质。20 世纪以来胜任力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到众多的行业或岗位,其概念的界定及评价指标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基本上都把胜任力归纳为完成某项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个人素质、价值观等胜任特征。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逐渐为学者们所关注,它是指教师个体为有效实施成功教学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力、个人素质、价值观等。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教师胜任力的延伸,其涵义是指思政课教师为有效实施思政课教学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个人素质、价值观等胜任特征,它既是个人特质,也是所完成岗位职责的要求所在;既是时代和社会提出的新的要求和使命,也是思政课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意义重大。

首先,提高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时代要求。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变化,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要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守土尽责、明道铸魂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其次,提高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实现“两个关键”的前提条件。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关键”的论述,表明了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寄予期望。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关键又在于其自身的知识、能力、个人素质。可见,提高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实现“两个关键”的前提条件。

再次,提高胜任力是促进思政课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教师有学位学历、教师资格证、教师的基本守则和行为规范、学生和家长的期望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有助于教师较好地履行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职责。但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要求或规范,而非内生性的,个人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特质才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能力的竞争,胜任力是人才竞争的核心因素,提高胜任力是思政课教师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人才竞争的实质所在。

二、思政课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胜任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涵盖面广,既是某一时点的特征,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会随条件的变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既包括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个人素质等隐性的特质,又包括个人完成的论文、项目、课时、奖励等显性的因素;既是教师完成岗位职责的条件,又是对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的测定;既有定性的分析,又有定量的计量。因而对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评价不是简单以教师授课的课时、学生数、发表的论文数、完成项目或获奖的多少等衡量,也不是以单方面的指标能准确反映,而需用建立系统的指标体系来以全面、准确反映胜任力的丰富涵义及主要内容。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立足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胜任力的评价和岗位的定位密切相关,明确岗位定位是胜任力的前提,岗位定位不同,岗位的职责存在差异。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引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一论述科学界定了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首先,思政课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党意识形态领域的旗帜和灵魂。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思政课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做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其次,思政课教师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高校是党领导下的并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阵地,是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与党指引的政治方向同向、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行。再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教育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发展,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引者和引路人的历史责任。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更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思想信仰。因而,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考虑其政治上的要求。

2、突出思政课的课程独特属性。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点。课程不同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和规定不一样,每门课程授课教师的胜任力也会有差异,因而在构建思政课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突出思政课的特点。思政课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它是一门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质。思政课的核心是政治底色,它体现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高校开设的思政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当前,思政课教师要很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这就要求其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要突出政治意思,做到观大势、视大局、站高位。

3、体现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指标构建应服务于课程的根本任务,某种意义上讲,胜任力是根本任务的实现手段,明确根本任务是回答“是什么”,而胜任力则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培养合格公民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而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扎根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中,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宣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学问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的四个统一。

4、反映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效果。思政课既是一门政治课,同时又是一门理论课,有其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有众多的知识点,具备较好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政课是马列课,思政课教师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通马列经典著作,并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理解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及其发展。二是社会时政知识。社会时政知识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它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改革措施、重大事项及重要时政要闻,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及主要建设任务。三是科学人文知识。要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政课教师还需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思政课也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只有知识面广、旁征博引的教师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讲活讲好思政课。同时,思政课教师要胜任课堂教学,还需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政课教师应借助云课堂、移动教学等现代教学资源和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三、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指标内容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思政课程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点,对思政课教师要求高、标准严、规范多,自然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指标是多元性,是一个体系,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关联性的特点。习总书记的“六要”新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基本遵循。其中,“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是对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要求;“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是对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的要求;“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对思政课教师道德修养的要求围绕着以上这四个方面。同时,思政课的育人效果也是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几个方面即是思政课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每一个指标下面又有多个考量点,构成二级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表现,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文献试构建了如下行为指标(如表1 所示,附后)

四、思政课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实证展望

1、政治素质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首要标准。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在其政治属性,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和价值导向性,它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是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良好胜任力的首要评价指标,它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方向保障。教育部在今年1 月16 日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应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这即是对思政课教师政治属性的明确要求。具有“仁爱情怀、传道情怀、家国情怀”是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重要评价内容。思政课教师应胸怀国家和民族,根植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对国家有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课程教学中。

表1: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指标

2、专业素养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实现基础。思政课是一门理论课,内容丰富且自成理论体系。思政课教师要讲好这门课,需要经过专业培养训练,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和创新视野,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系统的思维来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都是提升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基础性条件。

3、道德修养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人格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操守。思政课教师既要遵循教师的职业操守,又要对思政课教师有职业认同感,充分认清思政课教师身负的时代重任,有一种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以从事思政课教学为荣,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严于律己的个人风范,庄重正直的人格形象。

4、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重要保障。课堂是讲坛也是舞台,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要深受学生的欢迎,实现教书育人的功能,需具有现代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将前沿性的学科理论及方法融入书本知识,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和亲和力,尤其是,随着新媒体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也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的保证。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平台,采用云课堂、移动教学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无障碍学习交流,探索既遵循思政课规律、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教育。

5、育人效果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根本目的。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实效性的表现,也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最有效的考核指标,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根本目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道德修养及教学能力这四个评价指标各有侧重,功能不一,但又相互倚重,形成合力,最终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师胜任力这一根本目的。

为了构建系统、全面、科学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胜任力测度指标体系,后续将进一步研究,旨在确定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胜任力测度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并回归到各高校思政课教师及其主管领导进行验证。总之,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素养好、道德修养优、教学能力强、育人效果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也是思政课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胜任思政课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