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2020-09-21 07:57杨丽雯蒋文青李玫瑰
农业工程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融合农业

杨丽雯,蒋文青,李玫瑰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264670)

0 引言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应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2019年中央1号文件更为深入地提出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0年中央1号文件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提出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产业融合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位于鲁西南的微山县水域辽阔,湖泊中孕育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自然景观蔚为壮观,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圣地,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也是优质的红色教育基地。根据2008—2019年《微山县统计年鉴》,自2008年以来,微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幅度较小,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幅度差别较大,且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其中,第一产业发展相对迟缓,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但第二产业的发展在2014—2016年出现瓶颈,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稳定。这反映了微山县近年来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出现较大变化,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没有实现突破或有效升级,许多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尚未较好地被利用。在微山县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方面,存在销路不畅和消费者群体少的现象。这也一定程度地说明微山县的知名度不高,应该通过产业融合将科技元素充分融入3种产业的发展,并广泛了解消费者意愿和需求,着力挖掘微山县的发展潜力,提高微山县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品牌效应,以此助力微山县的经济发展。

1 国内概况

目前,国内采取因地制宜地对地方农业进行产业融合的方法研究较多。曹庆穗等[1]针对江苏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提出优化产业政策和打造全新农业品牌等建议。欧林军[2]通过调研,分析了湖南嘉禾农庄经济在产业融合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陈林生等[3]基于上海市2007—2016年统计年鉴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评价上海市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情况。陆九天等[4]在分析湘西州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三产联动形成新型农业布局,寻找经济新增点。

国内运用理论和数学模型进行产业融合路径的研究方法多样,并且方向较为全面。孙军[5]从互联网的视角探析了我国产业融合模式、困境与摆脱对策。梁树广等[6]提出信息化农业、观光农业和机械化农业等多种农业产业融合路径。汪恭礼[7]对我国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狄乾斌等[8]根据我国沿海11省2012—2016年农业和旅游等业发展的实际数据,通过构建两者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者融合发展的水平。丁元[9]根据“三产融合”的目标,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国内现有文献中,在产业融合视角下对微山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较少。刘国柱等[10]提出应把微山县湖产品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优势资源之间的联动,促进湖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闫春辉等[11]通过分析微山湖咸鸭蛋的销售问题,提出微山县应结合互联网技术,拓宽营销渠道。

国内研究对于微山县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研究视角较为狭窄,分析思路局限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售问题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研究对于微山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够完善。鉴于我国在产业融合视角下对微山县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不足,通过构建“三动一合”模型,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从市场带动、功能互动和科技推动3个方面对微山县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

2 “三动一合”模型解读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其中,农业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农业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交叉渗透,进而发展成新型农业和智慧农业等以技术为依托和以人力资本为辅助的现代化农业。农业与食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休闲娱乐场所和高品质度假村等。农业产业发展需密切关注市场,在与市场充分结合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喜好与需求,分析产品的导向,并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预测。

通过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根据微山县的地域特色与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三动一合”模型(图1),即在科技推动、功能互动和市场带动3方面作用下进行产业融合。其中,市场带动是指当地应根据居民和旅客的需求,对特色产业的发展导向进行分析和预测。在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功能互动是指充分发挥某一产业的多种功能,以延长产业链与价值链,促进产业发展。功能互动作为深入挖掘农业产业发展潜力与开发农业发展新业态的重要方法,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科技推动是指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将技术融入产业发展中,以此将传统的劳动型农业产业升级为技术型新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

3 微山县农业产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微山县在产业融合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据微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自2018年以来微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2家。县营养食品厂于2015年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县湖

产品加工总厂与食品公司等被列为市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农户建立起了十分稳固的产销关系,对当地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自2013年,微山县通过积极研究并推广虾蟹混养技术和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延长了产业链与价值链。此外,由于微山县许多煤炭塌陷区土壤成土结构不断变化,土地无法复垦,该地通过开发水生蔬菜间种模式和鱼、鸭、果立体种养模式改善生态。这种综合开发整治方法使该地逐步构建起了生态循环的农业生产新模式,形成了优质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增加了该地区的经济效益。由于微山县产业融合力度较小,许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该地区在产业融合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

3.1产业结构层次与产业化水平较低

根据《微山县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可知,第一产业在微山县占比常年较低,发展极为迟缓,如图2所示。该地区并未突破传统农业格局,农产品开发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且科技投入较少。该地区90%以上的农户仍以传统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质量检测技术与其他相关科技融入较少,农民的产品标准化意识不高,肥料与激素使用过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重。此外,由于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效果有限。

3.2产品销售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微山县优质的渔湖产品虽有较高产量,但销售模式局限于线下实体销售,大多数电商刚刚起步,线上销售面临着知名度低和物流环节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线上销售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微山湖重要特产的麻鸭,由于冷链物流和订单农业等现代物流形式不完善,线上销量并不可观。因此,微山县应加强产业融合力度,运用现代化方式延长农业产业发展的价值链。

3.3煤炭产业畸形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微山县通过开采煤炭资源,曾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使许多企业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且微山县煤炭的过度开采已严重破坏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粉尘污染严重和塌陷区难以复垦。因此,微山县应加大产业转型力度,通过综合治理与产业融合等方式,不断修复塌陷区生态环境,减少煤炭产业的影响,推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化。

4 发展对策

4.1把握市场导向,以需定产和预测发展

微山湖是天然的生态宝库,出产的湖产品营养丰富、口感鲜美,该地区有丰富的农副产品生产经验,野鸭和鸭蛋等产量与质量均较高。该地区的食品加工企业应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把握企业产品的生产导向,并对企业生产加以预测。从地方特产销售方面看,近年来地方特色农产品需求量大幅增长。从2017—2018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农产品交易数据可知,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规模达到248.8亿元,同比增幅30.1%,增速高于城市地区,且地标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说明消费者对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的需求较大。如济宁市出产的鱼台大米和金乡小米均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依托优质土特产的品牌影响力开拓市场。因此,该地区应加强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宣传力度,借助新兴APP,如快手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与宣传,刺激消费者需求,从而增强品牌效应。同时,与上游农副产品生产方(如农户和合作社)积极联络,不断调整生产重心,并积极创新,充分挖掘销售潜力。

4.2发挥多产业互动优势,促进农业发展

微山湖有机物含量十分丰富,造就了优质的湖渔产品,且具有观赏价值与人文底蕴,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因此,该地区应延长产品生产线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并借助文化产业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效应。第一,通过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的融合延长农副产品生产线,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产品,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分散化的小农生产和亟待开发的市场问题。第二,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解决煤炭过度开采后塌陷区的生态修复问题,恢复土壤活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可以通过构建智能的资源循环系统,提高湖渔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附加值,实现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生产,增强湖渔产品的竞争力。第三,自2016年以来,微山县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连年增长,由2016年的530万次增长到2017年570万次和2018年598.5万次,旅游总收入由50亿元增长至2017年56亿元和2018年58.9亿元。因此,微山县应依托湿地独有的自然风光,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垂钓、文化讲解和特色食宿等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如与传统习俗融合,让游客体验当地渔民3笼捕虾、放鱼鹰和下鸭网等传统的捕鱼方式,打造生态旅游的新体验,从而增强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品牌优势。

4.3运用科技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与市场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渔业废水处理、循环利用和网络监测等渔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互联网技术的融入使渔业发展不断信息化和数字化。因此,微山县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智能化水质勘测与废水处理等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与水域保护中,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质与营养基础。并借助“互联网+”的新媒体营销方式,通过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等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市场。如浙江省遂昌县以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作为驱动,带动县域电子商务和地方传统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相互作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微山县的地方特产多集中于实体店销售,以麻鸭和咸鸭蛋等产品为主,大部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电商处于起步阶段,品牌效应较弱,产品包装、物流技术与营销手段亟待加强。因此,在广泛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同时,注重完善冷链物流、保鲜、包装与宅配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专业化冷库的投入,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和高质量的宅配服务,实现特产电商平台的长足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市场的多元化进程。

5 结束语

经验表明,通过产业融合的方法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产业融合路径则是关键所在。微山县应充分利用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依托“三动一合”模型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生产重心,把握市场导向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多产业互动优势,通过延长产业链和发展生态农业等方式,促进农业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产业信息化发展和广泛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以此推动微山县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关于农业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实践思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